國際教育知名媒體人趙剛
2025年1月25日,英國《衛報》重磅曝光,英國文化教育協會(British Council,簡稱BC)高層呼籲英國政府財務援救,否則協會將在十年內解散,並損害英國的全球地位。對此,我彙總媒體的評論,並發表自己的看法。
01British Council有多牛?
這個成立於1934年的非政府公共機構(NDPB),由英國外交、聯邦和發展辦公室贊助,其總部位於倫敦。按照維基百科的定義,該組織被稱為英國外交政策的軟實力延伸以及宣傳工具。
其工作範圍覆蓋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促進對全球英國和英語的廣泛瞭解,促進世界與英國開展文化、科學、技術和教育合作。
該協會每年近10億英鎊的收入中有85%來自語言課程等商業活動。
英國文化教育協會在中國作為英國駐華使領館文化教育處開展工作,其考試服務以外商獨資企業形式運營,主要在藝術、英語教學、教育合作與社會發展三大領域。
02BC路在何方?
英國文化教育協會執行長斯科特-麥克唐納(Scott McDonald)表示,正在考慮削減2.5億英鎊預算,裁掉數百名員工,並取消該協會在多達40個國家和地區的辦事處。
這場財務危機將危及英國的軟實力和文化影響力,並對外交、旅遊和國際學生招生產生連鎖反應。
這位CEO還特別提到,英國高等教育面臨著爭奪優秀學生的激烈競爭以及數十億英鎊的國際學費收入的不確定性。
03英國高等教育的制度性難題
BC和此前英國大學的財務“爆雷”凸顯了英國政府捉襟見肘的財政狀況。
自2008年以來,英國政府先後經歷了次貸危機、脫歐、全球疫情等重大事件的影響,整體看,財政一直處於緊縮狀態,對英國高等教育的投入明顯減少。
深耕高等教育的英國大學和英國文化教育協會深受其害。其中,英國大學在公立院校為主導的體制下,受到政策方面的諸多限制,政府教育撥款已遠遠無法滿足高等教育發展的需要。
“自謀生路”的英國大學依靠英國本土學生和國際學生學費收入艱難度日,其運營方面的低效、官僚化在經濟低迷時期被一再放大。
BC的市場定位更能說明其制度性問題。英國文化教育協會既充當政府角色,又要在商業領域營利,這種模糊曖昧的“中間道路”看似精明,實際上同樣無法持續發展。
與BC密切相關的雅思考試業務是全球的熱門專案,在中國市場經常“一位(考位)難求”,而BC竟然在財務方面陷入巨大危機,這種強烈的反差明確地顯示其嚴重的責權利失位,也是政府直接進入經營性領域所遇到的必然制度瓶頸。
當然,在我看來,在當前英國公立高等教育體制下,BC肯定不會倒,即使倒掉,也會有新的BC誕生。英國“小政府”管理模式需要官方扶植的第三方推廣其文化和教育,並推動文化、教育產業化。
BC在英國高等教育品牌傳播、招生錄取方面做出的貢獻有目共睹,BC與英國大學之間歷史形成的紐帶不是短時間內能夠被取代的。
不過,從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後英國大學和BC的經濟危機來看,僅靠表面上的機構改革、部門重組、院校合併等不一定能解決實質性問題,英國教育主管部門恐怕需要考慮英國高等教育部分私有化的模式,藉助私人資本改造英國大學的管理體制和發展路徑。
到那時,BC將與其他資本扶植的第三方機構同時出現在市場上,讓用腳投票的市場來決定推廣英國教育、文化的最佳途徑,這才將是BC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