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才上二年級,我就看清楚:別寄希望於他成為學霸了!
幾年前,我可不是這樣想的,那會,我認為我兒子相當的聰明、自學能力強,以後是妥妥的學霸,不跳級都可惜了。
01
兒子是二胎,小的時候,說實話真是當“豬”養。
本來生二胎想順其自然,沒想到特別順利,他迫不及待地來了。
兒子從出生到6歲,是女兒上中學的6年,恰恰又值青春期,各種叛逆令人頭大。
我本來的帶娃態度就是佛系,有了老大的牽扯,更是粗糙地養孩子。
我的注意力大多數都放在女兒上面,操心她的精神狀態,幾乎每天都有新問題等著我解決。家有青春期的娃,真的,那幾年,對生活和生命的要求非常低只求“活著”就好。
兒子呢,我只盼著他少生病,吃飽喝好,每天能夠正常送去幼兒園,晚上接回家,就完成任務了。
至於這個啟蒙、那個啟蒙的,一是沒時間和精力;二是我從女兒身上,還有周圍好多孩子的身上發現了一個真相:看似優秀的孩子,小學時學得再好,中學時若是不想學了,或者智商跟不上了,前面的優秀基本都作廢。
所以,我不想“雞”娃。
但是,兒子從3歲左右就展現出來強大的自學能力,令我挺驚訝的。
比如,話還說不清楚,就能從1數到100;沒特意教就認識很多漢字和英語單詞;5歲就能自主閱讀了;拼音在幼兒園中班時基本都會了; 小朋友們愛看的動畫片他不看,只喜歡看天文類的片子......
這麼喜歡學習的小孩子,沒有老師教就能主動學習的小孩子,上小學後,學課本上那點知識不是小菜一碟嗎?
但是,事情並不是我想象的那樣。
真正上小學之後,看到他種種表現,加上每次考試的成績,我越來越覺得:以前的我,確實太天真了!應該是犯了很多家長都會犯的錯~
02
兒子上後,我就發現他好幾個難以成為“學霸”的特點:上課聽講不認真,學習好像不關他的事情,不要強等等。
起初,我覺得他年齡小,又是男孩子,上課不認真聽也不算什麼事。等年齡長大點、適應學校的生活會就會好一些。
可是,二年級都半年過去了,他並沒有多少長進。
這次期末考試,滿分120分的試卷,兒子語文是116分,數學是109分。
語文成績還湊合,數學成績也太差了。
才二年級的學生哎~就算有粗心考不到滿分,但是也不能被扣掉11分啊,這不是學渣是啥?
看他平時那學習態度,寫作業不自覺,上課不認真聽講,滿腦子都想著看電視和玩。
數學題做個題急三火四,好像有地方起火了他必須快點做完去救火似的,就怕多做一秒鐘耽誤了。
我早就猜測他考不到高分,但也沒想到考得這麼低。
我拿他試卷仔細看了看,錯的那幾道題只有一道是不會的,其他那幾道題型都考過,也該過錯。
而且,他犯的錯誤都挺低階:一道應用題計算步驟和結果都對了,最後判斷寫錯了;另一道應用題只拐了一個彎他就被繞進去了;一個填空題也是掉進了出題人的圈套;還有一個題直接看漏了關鍵資訊。
其實,這學期複習階段的數學測驗,他沒考過一次滿分,都很少超過115分。
現在二年級的數學題是比以前的難,但是老師領著複習了好多天了,錯題也都糾正了,也不至於一張卷錯5.6道題吧?
無語……
03
老師跟我講:你家孩子課堂上聽課是副業,主業是玩橡皮、玩鉛筆、玩本子。
其實,不用老師說,我從他在家的各種表現也看出來了:坐不住。
吃個飯很少會完整地坐在凳子上吃完,吃個半飽就起身做別的去了;寫幾分鐘作業就站起來摸摸這個、那個,只有寫了一半以後才進入狀態,能夠一口氣做完。
我也想過各種辦法讓他坐住,比如做連連看、舒特爾方格等,但是收效不大。看書、做他喜歡的事情倒是挺專注的。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他坐不住呢?天生的?看短影片看的?養育方式的問題?在學校坐的時間太長?因為不喜歡上課?
我覺得都有點吧。
不管什麼原因造成的他這個特點,也只能慢慢地來。
我知道,單純靠說教肯定是沒用的,方法也只能是輔助,主要還是他能夠產生對學業的興趣和熱情,再就是希望於讓他的前額皮質快點發育,讓他的大腦能夠管控住他的身體。
雖然認清楚兒子不會成為學霸,但也不能放任自流,好的學習習慣、負責任的學習態度都要繼續培養。既然你的“職業”是學生,就要將本職“工作”做好。
04
養兒子跟養女兒感覺不一樣,至少小的時候,比養女兒要費心。
梅拾瓔老師說過:養育男孩,不要兩眼緊盯著他,但儘量呼應他,和他心意相通。當他成績好時,咱和他一起開心,成績不好時咱和他一起沮喪,再適當鼓點勁,看哪裡可以幫點忙就好了。
無比贊同!
養育兒子,我就按這個底層邏輯來對待了~
婉秋聊育兒,愛學習、愛思考的倆娃媽媽,歡迎關注,一起吐槽養娃的雞飛狗跳,分享養娃的的幸福快樂,總結養娃的的經驗教訓。
(圖片來源於網路,若侵則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