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窈窕媽媽,點選關注
作者 | 枳為橙
來源 | 中學生聽書(ID:tingshu2018)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曾提到過一個觀點:
“我們一生,不過是無數習慣的總和。”
然而人在年少時,總是不懂這句話究竟意味著什麼,常常肆無忌憚的追求享樂,給身體留下無法預知的禍患。
前些日子,看到一則新聞深感痛心:
湖南一名12歲的男孩鎖骨上長了一個腫塊,於是便去醫院檢查,經過檢查結果和醫生診斷,被確診為原發性支氣管肺癌,病程已發展到肺癌晚期。
醫生表示,由於孩子年紀太小,表面雖然看著和正常人差不多,但其實病情已經很嚴重了。
經過醫生分析可以得知,肺癌的誘因有很多種,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吸菸、環境汙染以及日常生活中不良的生活習慣等。
回憶起兒子平日裡的飲食和作息習慣,男孩的母親崩潰大哭:
“他沒怎麼吃過早餐,中晚餐是追著喂才吃上半碗飯菜。渴了就喝碳酸飲料和果汁,連白開水都基本不太喝;還喜歡玩遊戲,經常抱著手機熬夜......”
可如今不管悔恨再深,終究難抵現實殘酷,說什麼都是為時已晚。
人是叫不醒的,只能痛醒。道理是學不會的,只能靠親身體會。
教育路上,最怕的就是孩子不把健康當回事,父母不把習慣當回事。
一個家庭裡,最痛苦的莫過於一時的大意,換來了一輩子的遺憾。
請告訴孩子:
你怎麼過一天,就怎麼過一生
北京體育大學的楊燁說:
“現在的青少年,胸圍越來越寬,肺活量卻越來越小;
身材越來越高,跑得卻越來越慢;
體重越來越大,力量卻越來越小;
智力開發越來越多,靈敏素質卻越來越弱......”
究其根本,其實正是缺乏鍛鍊、生活雜亂無規律留下的隱患,久而久之,身體越來越差,免疫力也隨之越來越低。
親戚家的女兒可可自從上高中後,不僅成績下滑明顯,還有嚴重的胃病,經常需要請假在家調養身體。
眼看著孩子馬上要上高三了,他們一家又緊張又著急,生怕備考期間出差錯。
前段時間的家庭聚會上,聊起各自孩子的成長,她又心煩又後悔,一直唸叨要是前些年沒有太慣著可可就好了。
幾年前,可可的爺爺奶奶搬來和他們同住,老人心疼孫女,於是每天變著花樣給其寵愛。
零食一袋接一袋往家裡囤,飲料大瓶小瓶堆滿了角落,只要能討孫女開心,他們都能想盡辦法。
每當到了飯點,可可常常因為吃了太多垃圾食品,而沒有胃口吃飯,習慣於狼吞虎嚥吃幾口飯便匆匆“逃離飯桌”。
重口味的零食和外賣吃多了,有時候看著家裡做好的飯,她也會以“不餓”為由拒絕吃飯。
起初看著女兒的種種改變,親戚也嘗試過給予正確的引導,但次次都會被老人阻攔:“孩子還小,貪嘴沒什麼好擔心的,她高興就行。”
沒想到時間久了,仗著長輩的溺愛,可可越發肆無忌憚,飯不好好吃,覺也不好好睡,晚上不睡、早上不起,經常連吃早飯的時間都沒有。
除了上學,她大多數時候都窩在床上睡覺,週末也不願意出門,只喜歡待在家裡看電視。
後來上了高中,由於長時間睡眠不足,上課她也難以做到集中注意力,有時候剛去學校上了兩節課,就因為胃疼的問題只好請假回家。
做了各項檢查才得知,可可患上了慢性胃炎,再不加以調養和治療,以後胃病只會逐年加重,正常飲食都會受到影響。
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曾在一場演講中呼籲:
“教育不能以愛的名義,一再對孩子讓步,我們對孩子要真的負責任。”
所謂的負責任,不是給予孩子物質上的需求後,就開始當“甩手掌櫃”,放縱孩子靜待花開。
而是注重好習慣的養成,陪伴孩子規劃好當下的生活,戒掉壞習慣,一起迎接更好的未來。
就像山東青島那個每天堅持帶兒子跑步的父親:
當他發現10歲兒子的體重飆升到122斤,已經影響到身體健康的時候,立刻下定決心,要幫助孩子蛻變。
從那時起,他給兒子定下目標,每天外出跑步4-6公里,只要沒有特殊情況,都要堅持完成。
在那之後的八個月裡,男孩也鼓足勇氣,日日跑步打卡,幾乎很少間斷。
如今,那個眾人眼中的“小胖墩”已經由內到外蛻變,體重減下去34斤,精氣神也比之前好了很多。
父親也甚是欣慰,並且表示兒子自從瘦下來後,終於變得自信起來了,性格也開朗了,學習效率都提高了。
沒有天生自律的孩子,只有用心培養的父母。
真正的教育,始於愛,久於用心,穩於耐心,終於責任。
不管孩子多少歲,都一定要告訴他:
你怎麼過一天,就怎麼過一生;你怎樣管理自己的身體,生活就會怎樣對待你。
俗話說的好:人不擔心後路的方式,就是把前路走長。
在孩子年少時,父母要做好孩子健康的責任人,幫助孩子守好健康的每一道關,孩子才能擁有更加光明的未來。
命運饋贈的所有禮物
都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喬布斯有句話說的很對:
“在你生命的最初30年中,你養成習慣;
在你生命的最後30年,你的習慣決定了你。”
深以為然。生活中每一個不起眼的細節,不以為意的習慣,都有可能引發人生的一場海嘯。
浙江省腫瘤醫院頭頸外科曾接診過一位特別的口咽癌患者李先生。
醫生在詢問病史時瞭解到,李先生在15歲的時候就學會了抽菸、喝酒。
由於家境比較富裕,家人也對其十分溺愛,生活中他想做什麼、想吃什麼、想玩什麼都是隨心所欲,完全不用顧忌任何人的看法。
青少年時期的他,每天煙不離手,經常一天就能抽掉五包煙,而五包煙算下來大概有一百根左右。
除了抽菸之外,他還特別喜歡喝酒,甚至把啤酒當水喝,水在他的飲食習慣中很少出現。
最誇張的時候,他一天能喝近百瓶啤酒。
啤酒配香菸的生活,讓他感受到了短暫的“快樂”,但也早早地透支了他的身體。
36歲那年,李先生確診為下嚥癌,後期又發展為口咽癌,手術後無法正常說話,飲食也只能以米糊為主。
可他還是沒能從中吸取教訓,離不開吸菸的習慣,癌症不停復發,身體越來越差。
就像茨威格在《斷頭王后》裡寫的那樣:
“她那時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不得不承認的是,所有讓你爽的東西,必定會讓你痛苦。
人生的路就是這樣,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任性和選擇買單。
為人父母務必要讓孩子明白:貪圖“垃圾快樂”,遲早要付出“自毀前程”的代價;
沉迷不良習慣,終有一天會被那些習慣拉進深淵。
永遠別等到掉入深淵時,才痛心疾首當初走錯了路。
永遠不要讓一時的放縱,變成一輩子無法填上的深坑。
最好的教育,是養出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
《你好李煥英》裡有段畫面,說出了天下父母的心裡話:
賈曉玲告訴李煥英:
“你未來的女兒,聰明漂亮,不到五歲就上了小學,從來都是全校第一,月工資八萬.......”
李煥英聽到這些卻搖了搖頭,笑著說道:
“我的女兒啊,我讓她健康快樂就行了。”
“健康快樂”這四個字,聽起來簡單,但做起來往往要面臨諸多關卡。
養育孩子就像培育植物,少不了適宜的溫度,適當的水分,也需要定期清理雜草,預防蟲害。
想要孩子健康和幸福,就要從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入手,教會孩子停止不健康的生活習慣。
人民日報曾總結了“癌症發生的七大危險因素”,其中有五個和孩子的成長息息相關:
(1)吸菸:眾所周知,青少年吸入到有害煙霧的一大來源就是“二手菸”,這對孩子的危害尤為嚴重,不僅會影響智力發育,還有可能導致哮喘、氣管炎、肺炎等疾病。
(2)缺少運動:懶惰通常會讓人沉浸在舒適安逸的生活裡,忘記調整身體狀態,缺乏運動的同時,也會對身材缺乏管理,從而引發肥胖、免疫力低下等問題,對孩子而言亦是同理。
(3)壓力:進入初高中之後,學習環境的改變,科目的增多,孩子的壓力也會逐漸上漲,父母要幫助孩子調整壓力,找到合理的方式溝通,別再一味的逼迫孩子。
(4)不合理膳食習慣:暴飲暴食、挑食偏食、燻烤食物吃太多、不吃早餐、飲料當水、垃圾食品當飯吃等,這些不良飲食習慣長期堅持下去,終會引發一系列健康問題。
(5)心理緊張:孩子到了青春期,父母要多多關注孩子的情緒波動,觀察其性格的變化,調理好孩子的內心世界,重視心理健康的問題。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都能在日常生活中,帶孩子養成這3種生活方式:
(1)堅持運動,強身健體:幫助孩子戒掉懶惰,陪伴孩子一起跑步、爬山、打球、游泳等,多參與戶外活動,不要一直待在家裡,避免久坐不動。
(2)早睡早起,積蓄能量:制定合理的睡眠時間,幾點睡覺,幾點起床,睡前不玩手機,保證充足的睡眠質量,第二天自然可以以最佳狀態迎接新的開始。
(3)合理膳食,懂得節制:每天按時吃飯,不要忽略早餐,葷素合理搭配,儘量保證多種營養物質的攝入。同時也要管住嘴,減少食用危害健康的“小食品”和飲料,飲食有節制,健康自會有保障。
很認同一個觀點:健康是一切幸福的前提,沒有了健康,若是付出再多努力也沒用。
教育路上也是如此,唯有保證孩子健康快樂長大,才能迎來家庭真正的幸福。
點亮文末【在看】,與所有父母共勉,願這世間每一個孩子都能平安健康的奔赴光明未來。
• End •
作者:枳為橙,本文首發中學生聽書(ID:tingshu2018),中小學免費有聲平臺,聽海量國學經典誦讀、中小學必背古詩詞,百萬父母的教育寶典,歡迎關注我們。 注: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
瞭解更多育兒乾貨
窈窕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