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魚爸 圖片來源美素相簿
孩子在幼兒園坐不住,跟小夥伴起衝突的時候,還喜歡動手打人,怎麼辦?
有人說這是孩子的天性,長大就沒事了,不要管得太嚴。
也有人說要趁早管好孩子,給孩子立規矩。
那我們到底應該怎麼辦?
特別是在七歲前,是應該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放鬆一點,還是應該認真地對待這個問題呢?
今天分享我之前的一篇文章,專門討論立規矩的問題,不要在該立規矩的年齡,慣壞孩子,希望有幫助。
1
一談起立規矩,很多爸媽就搖頭。
要麼覺得自己的孩子太犟,根本不聽。
要麼是執行了一段時間,發現不管用,還特別麻煩,覺得不如吼罵管用。
但是,也許在孩子四五歲的年齡,你對孩子吼叫,他也聽了。
到了十多歲你還吼叫,不僅僅是自己的身體遭罪受累。
孩子也會跟你頂嘴反抗你,教育的效果呢?幾乎為零。
所以,總是對孩子大吼大叫,不如早點用“規矩”來管孩子。
有人會說規矩太死板,為什麼要給孩子立規矩?
孩子的行為需要界限,而規矩能幫孩子找到界限。
不要覺得這會束縛孩子,其實合理的界限能給孩子帶來安全感。
如果父母沒有給孩子找到界限,那他們會肆無忌憚地去放縱自己的行為。
他會今天打這個孩子,明天打另外一個孩子。
比如有一次,小小魚跟我在小區的凳子上玩耍。
一個路過的小男孩,應該只有兩歲多。
他拿著一個充氣的棒子朝著小小魚就打一下。
因為是小弟弟,他也沒有動手,倒是愣了一下看著我。
我趕緊說:“沒事,是小弟弟,他還不懂事。”
這時男孩的媽媽拉住了他,“跟那個哥哥道歉,你這樣打人是不行的。”
小傢伙不聽,繼續往前走。
他的媽媽一直在說,最後小男孩停下來了。
小小魚也有點奇怪,跑了過去,站在那,看來也想看看小弟弟會不會道歉吧。
過了一會他一蹦一跳回來了。
跟我說小弟弟說了一聲對不起。
我覺得這位媽媽做的很對。
她沒有因為孩子小或者因為事情小就不管不問。
她告訴了孩子一個界限:不能隨便打人。
這個很重要。
因為我看很多愛打人的孩子,家裡總是有幾個“無所謂”的大人。
甚至有的爺爺還鼓勵孩子打自己玩,覺得好玩。
結果孩子去外邊也覺得可以打打人,覺得這是遊戲。
讓孩子覺得這是可以的。
然後媽媽嚴肅地告訴他不行,但是效果為零。
因為大人們的態度不一樣,導致他們的界限是模糊的。
2
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是想著控制父母的。
在嬰兒時期,他們用哭聲來呼喚大人。
我一哭,你就出現。
我一哭,你就要給我吃的。
我一哭,你就要陪我玩。
當然,我們要積極響應孩子,這能讓孩子健康地成長。
但是到了能交流的時候,孩子還用哭聲來控制你時。
你的態度就決定了你的“地位”。
假如孩子一哭鬧,你就什麼都順著他。
主動權都在孩子那裡。
他能牽著你的鼻子走。
那幾乎無法談管教了。
有效的管教,需要父母用堅定的態度來表達自己的立場,而不是被孩子控制。
其實在飯桌上很容易看出一個孩子的規矩意識和父母的角色了。
有一次在朋友家吃飯。
他家有一個5歲的兒子。
很早就聽他爸爸說孩子挑食,菜不合口就不吃,甚至要他媽媽重新做才行。
那次也是如此,一桌豐盛的飯菜,有雞有魚有肉,青菜好幾個,還有排骨湯。
看著就食慾大開。
但是孩子一瞧就說沒胃口。
他爸爸生氣地說:“沒胃口就把不要吃,一邊玩去。”
結果媽媽趕緊說:“不吃飯哪裡行啊,會餓壞的,媽媽給你做,剛剛沒解凍。”
於是她媽媽又去廚房單獨給他弄了一道蝦仁炒蛋。
她還笑著跟我們說:“這孩子,只愛吃我給他做的這道菜。”
她覺得自己應該是好媽媽,對孩子照顧的多好。
可我在想,這個孩子去了小學、中學,要吃食堂的飯菜,離開了家,去哪裡弄媽媽這道菜呢。
不過,孩子已經5歲多了,在過去的無數次“交手”中,他避開了爸爸的火力,找到了媽媽的軟肋,然後牢牢控制住媽媽。
要一下子改變肯定不行,估計要離開家吃不少苦才能改掉這挑食的問題。
假如在最初開始挑食時,他的媽媽能跟爸爸一起,堅定地拒絕孩子的挑食要求。
也許有的菜吃不慣,但不至於養成這種滿桌子的菜都挑的毛病。
3
什麼時候給孩子立規矩?
很多媽媽都問過我這個問題。
1歲前肯定不合適,因為是需要父母好好寵愛的階段。
最好的時機應該是兩歲左右。
這個時候孩子能聽懂父母的話,能進行簡單的交流。
而且孩子也開始有了自主意識,想什麼事都自己弄。
那對於一些危險的行為,這個時候就能明確地跟孩子說“不”。
比如小小魚那時候喜歡丟東西玩,丟開了讓我給他撿回去。
剛開始覺得好玩,那就給他撿回去,他就哈哈大笑。
但是有一次他丟了一個水杯,啪得摔得稀爛,但他很開心。
還想繼續丟第二個。
那我就打住了這個遊戲,臉色也凝重了。
看到我這個樣子,他也停了下來。
接下來就告訴他不能丟這個杯子,碎了就沒了。
他一時間不會懂,但是我們需要用自己的態度告知孩子。
還有那時候他喜歡撕東西。
也包括家裡的那些書。
那我沒有跟他玩這個撕書的遊戲。
而是帶著他一起把撕壞的書補好,告訴他書是我們最好的朋友,你撕碎了它,它也會疼。
然後一起用膠帶給它治療。
慢慢的他就非常愛惜書本了。
有很多父母覺得規矩是自己說了算。
其實不能大人說了算。
也不是孩子說了算。
而是大人孩子一起商量出來的才算。
比如電視時間,手機的管理使用。
如果孩子還小,可以給孩子一些合理的建議。
比如每次看30分鐘,遇到長一點的電影,可以看久一點。
但是中間要休息一會,放鬆一下眼睛。
一般孩子會覺得父母的建議合適,就會接受了。
但是孩子大了一點後,比如上了小學就會跟父母討價還價了。
這時可以透過家庭會議的形式來進行。
一家人坐在一起,聽聽彼此的想法。
你會發現孩子原來也沒那麼固執,孩子也會發現,原來爸媽是為了我好,而不是為了控制我。
這樣,規矩才會有真正的效力。
4
怎麼保證規矩的執行?
1.弄清楚孩子的真實目的,清晰地告知他,接下來我會怎麼樣。
父母要用堅定的態度來表達自己的立場:針對你的無理要求或者違反規矩的行為,哪怕你哭鬧、耍賴,我也會堅持,絕不妥協。
2.父母自己一定要先弄明白,想清楚,做到前後一致。
而不是一時激動,一拍腦門就是一個規矩。
過一陣子,孩子還記得,可自己卻先忘了。
一旦立下了這個規矩,父母能以身作則地堅持。
比如看電視這件事,如果家裡的大人經常看,沒有規矩的看。
那怎麼管孩子?
因為孩子會在邊上蹭電視。
3.要做到“合理的限制”,而不是暴力打壓。
我一直在想,在規矩執行過程中,父母該怎麼辦?
當看到限制這個詞時,豁然開朗。
因為太多的父母覺得,只有打罵這樣的懲罰才能保證規矩順利的執行。
其實,這是最差的辦法了。
比如孩子看電視,總是不滿足,說好了只看兩集,可還是要繼續看。
那你直接打他一頓屁股或者罵孩子一通。
他肯定只能屈服於你。
要麼就拔掉電源,讓他看不了。
這其實只會激發孩子的敵意。
你轉身他就插上了電。
那限制怎麼做?
跟這二者不同,他不需要衝突。
而是按照規矩來。
比如控制不住電視時間,那就限制觀看時間,1-3天內不能看電視機。
很多人會覺得這不是一樣嗎?
也是禁止了。
其實這不一樣。
這不是臨時的親子對抗,不是大人用權威壓制孩子。
而是按照之前制定的規矩辦的。
孩子也不會有敵意。
反而會思考這個規矩到底合不合適,也許會跟你商量改一下。
這就回到了立規矩這件事上了。
立規矩和執行一直會考驗著為人父母的智慧了,孩子一直在長大,我們就要一直保持學習。
這樣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
當孩子養成了好的行為習慣後,很多規矩會在無形中弱化,甚至消失。
此時的孩子,已經開始嘗試著自己管自己了。
這也是我們立規矩的目的,讓孩子能慢慢形成自律
(本文為魚爸原創, 圖來源網路,公眾號轉載可聯絡授權,歡迎個人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們。新書《真希望我爸爸讀過這本書》熱售中,點選下方小程式可參團購買,謝謝支援,一起成長。
支援原創就在文末點贊,讚賞魚爸,歡迎留言!
您所見到的,也許就是朋友需要的!分享吧
你好,我是“恐龍專家”小小魚的爸爸,很幸運與你相遇。魚爸曾是童書編輯,非常喜歡孩子這個神奇的群體,後來離職帶娃。
每天用心帶娃的同時,陪娃讀了上千本繪本,也在公眾號分享自己真實的育兒及親子閱讀的感受。平日好讀書和創作,累計釋出了800多篇原創分享,得到了幾十萬爸媽的關注。
這裡沒有條條框框的理論,只有真誠地分享。新書《真希望我爸爸讀過這本書》熱售中。靠近我,用心和文字溫暖你……
長按二維碼圖片關注,在“對話方塊”回覆下方文章前面的數字編號,即可閱讀。
下面這8篇文章我猜你會喜歡
201:請尊重孩子的磨蹭,大部分父母不知道的秘密
202:致每個陪睡的媽媽,全世界欠你一個擁抱
203:跟孩子哭窮,到底有多可怕?
205:內心強大的孩子是什麼樣子?
206:家有男孩,請好好“說話”
207:好好愛那個發脾氣的孩子
117:養男孩,三歲時需要一個關鍵轉變!
118:千萬不能錯過孩子閱讀的黃金十年!
120:爸爸,決定一個家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