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光明社教育家,選自李希貴“家庭共育”主題演講
父母,是最古老的需要邊走邊學的職業,也是世界上最有難度的職業之一。但非常遺憾,恰恰是這個最難的行當,卻可以不培訓就上崗。怎麼讓家長具備進行家庭教育的一些能力呢?我們可以給家長提供一些工具箱和腳手架。
本文摘選自北京第一實驗學校校長、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李希貴,在北京教育學院為中小學教師做的“家庭共育”的主題演講,以下為演講摘選。
配備工具箱
不論你是家長、教師,還是學校領導,你的工具箱裡可能都需要這樣一個工具,叫法則。
△三明治法則
它是指,任何事情,任何時候,你想指出別人的問題,首先要表揚,然後把你想做的事情包在中間,最後再提一個期待。
這是一個最簡單,但是大家最不習慣去用的法則。家長教育孩子,可以隨時表揚,表揚不需要挑時間,也不怕過度,不用擔心孩子不願意——孩子看上去不願意,其實他內心很高興。但批評就不一樣了,批評必須用三明治法則,不適用“三明治法則”的批評,幾乎都會適得其反。
△三句話公式
還有一個工具叫三句話公式。不論你是家長、教師,還是學校領導,你要培養人,可能都會用到這個公式。
第一句是“你說呢”?無論誰去請教你,無論誰去請示你,無論他有什麼事弄不清楚,你都不要馬上給他方法,而必須問一句“你說呢?”如果他一找你,你就給他方法,以後他的事就成你的事了。
第二句話叫“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他知道你要問他,一般他會準備一種方法,我想這樣做。這時候你不要輕易表態,說很好。你必須問他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做決策的時候,你沒有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方法,怎麼選擇?當你只有一種方法的時候,是不能做決策的。所以這第二句話是提升他。
當然這個過程中,你可以啟發,可以引導,但你不能給他答案。你這樣做一段時間,無論你是家長、老師還是領導,你慢慢就會發現自己變輕鬆了。他的事情始終不會甩到你身上,他會全心全意思考。這個時候你就可以琢磨更高層的戰略了。
第三句話是“太棒了”。你不能沒有緣由地表揚他,而是需要說,是因為什麼什麼,所以你太棒了。這樣他就有了努力的方向,他就知道價值在哪個地方。比如,“這件事讓你感到很憤怒,同時你又很好地管理了自己的情緒,你太棒了”。“你遇到問題的時候能夠冷靜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你太棒了!”
如果你這樣做上半年,孩子基本上就學會管理情緒了。其實前面一句話是你總結出來的,他自己不知道。但當你總結出來之後,它就起到了正向暗示的作用。
△六詞家教工具
還有一個工具,叫六詞家教工具,什麼事都讓他用六個詞來總結。比如,六詞暑假回憶錄,也就是用六個詞描述剛剛過去的暑假,現在已經是我們聯盟學校的經典任務,每一個學校都在做。
再比如用六個詞描述好朋友的特徵,這事實上是暗示你自己,你希望不希望成為別人的朋友,你希望不希望具備這六個特徵;還有六詞描述歷險故事,六詞概括一本教材,六詞表達你 14 歲的目標,六詞告訴別人學校裡發生的事情……
其實,這六個詞不那麼容易找,要想用這麼幾個詞把事情說清楚,需要孩子具備很好的觀察、歸納、分析、提煉的能力。如果你持續一年讓學生來做這個事情,他們的這些能力都會提升。
△10 /10 /10 決策工具
再就是 10 /10 /10 決策工具,每當你做出一個決策時,你要考慮10分鐘之後, 10天之後和10個月之後會發生什麼,以及發生的這些事會有什麼正面效果和負面效果。你要這樣引導孩子不斷去思考,慢慢地他就不會盲目的去決策,就不會做出一些非常莽撞的事情了。
總之,教師是專業人士,要給家長提供一些工具,家長可能在自己的領域都是專家大咖,但在教育這個領域,教師們深耕了那麼多少,有集體智慧,能夠幫助家長去做一些工作。
搭建腳手架
腳手架跟工具有哪些不同?在建築工地,當工人們把房子建好之後,腳手架是可以拆掉的,它不再被需要。在教育領域,我們有時候也得給家長提供腳手架,讓他用上一段時間後,孩子變得成熟,養成習慣。
尊重孩子正常的成長階段
比如關於孩子玩遊戲的問題,很多家長,包括老師,都希望孩子用電腦幹正事——學習。看到孩子用電腦聽音樂、打遊戲就特別惱火,如果孩子再使用社交軟體,就更擔心了。
特別是初中學生,男孩女孩互相微信來微信去,家長很擔心。可大家一定要知道這是個階梯,其中的任何一步都無法逾越的,孩子如果不正確地經歷完第一步,他就無法到第二步,更沒法到第三步第四步。很少有孩子會到第四步,原因就是我們在第一步和第二步的時候,或者拒絕,或者無視,或者乾脆放任,沒有指導。
你要和他研究我們在用搜索引擎的時候,哪一個引擎是健康的,你遇到哪些東西要注意規避。聽音樂的時候,你和他探討哪些音樂更適合他。當進入社交這個階梯時,你一定要注意。
昨天一個朋友跟我談到,她覺得自己的孩子跟女生交往太頻繁,所以總想偷看孩子在手機裡跟異性說什麼。我跟她說:孩子在手機裡沒說什麼呀?沒什麼事兒啊,都是一問一答,沒有談婚論嫁。
單純的男女生交往不會出問題,相反,這是孩子人生最重要的經歷——如果他對異性的瞭解在青春期就比較深入,那麼他以後談戀愛,一直到結婚、組建家庭都會相對順利。如果孩子在青春期缺席了這一課,未來他就可能因為缺乏對異性的瞭解,草率地進入婚姻。
青春期的男女生交往會出問題,大部分是家長干預過度造成的。家長應該怎樣看待孩子們的交往?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幫孩子創造交往的多樣性,而不只是在一個封閉的環境裡面,建立一對一的關係。這是孩子成長道路上一級不可逾越的階梯。
從學校的角度來說,學校還要給家長提供讚美的素材。因為孩子在學校裡的表現,是家長讚美的素材庫。比如,北京未來城學校裡有這樣一個規定:一年級的孩子每天放學都要把自己在學校做的一個小作品帶回家。讓家長知道:哇,孩子有成果,在校表現不錯!
年級高一點的孩子也要帶作品回家,就是頻率從一天一次變成了兩天一次、一週一次。我們就是透過孩子帶回家的小作品,來講述他成長的故事。
找到你的替身
青春期孩子的教育讓很多家長特別犯怵。前面我們說過,孩子在這個階段最瞧不起的就是爸爸媽媽。當家長試圖用自己的力量去影響孩子、教育孩子時,就會發現效果大不如前了,怎麼辦?
提供一個思路:找到你的替身。好好想一想,誰能代表你教育他?最好是他崇拜的老師。家長要跟孩子最崇拜的老師搞好關係,就能把你的一些想法轉變成孩子最崇拜的老師的想法去影響他,這條路徑是最短的。
但也不排除有個別孩子就是沒有特別崇拜的老師。所以十一盟校裡有一條原則:讓每個學生至少有一個特別喜歡的老師,這樣學生才不會在關鍵時刻出問題。我們會對所有的學生進行分析,看他到底和哪個老師關係最鐵。包括體育老師、歷史老師,甚至是一個不教他文化課的社團老師,只要學生喜歡這個老師,我們就會讓老師去影響他。
很多學生因為學業成績不好,在班級裡沒有地位,回到家裡還要被批評,但他們的體育藝術表現可能很不錯。在體育老師、藝術老師眼中,他們可能完全是另一個孩子。
於是,學校每開一次運動會、每辦一次舞蹈節,就會湧現出一大批在體育老師、音樂老師看來非常優秀的學生,學生也很喜歡這些老師。所以,當你的孩子進入青春期時,一定要藉助孩子崇拜的老師,還有親朋好友,以及一些社會人士的力量。
除此之外,孩子喜歡的事情,你也一定要利用好。比如,你和孩子每星期或者每個月外出就餐,你能不能認真研究,把這頓飯變成一個教育行動?
再比如,孩子愛看電影,你能不能設計家庭電影日,把那些孩子喜歡的非說教類的電影找出來,跟孩子一起排定觀影檔期?這樣的用餐、觀影體驗,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的價值觀,要比你直接說教的效果好得多。
這裡提一個小建議:你在校園裡和家庭裡不方便進行教育的領域,或者你缺乏專業能力的領域,比如自我保護、兩性關係、生育等,你都可以透過電影進行教育。
比如,十一盟校會用一部電影《傲慢與偏見》(有同名小說)來教育青春期的孩子。每一個看這部電影的孩子,都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所以,我們就把這部電影作為青春期教育的重要材料。
舉個例子,怎麼跟孩子溝通兩性話題?電影裡就有個小提示:和這麼大的孩子一定不要面對面,最好是開車出去,家長孩子四目都朝前看的時候溝通,效果比較好。
現代的教育已經不是知識教育,更多是一種情感的影響。這種情感就是把人區別於聊天機器人的特性。有這樣一句話,過去的工作與肌肉有關,現在的工作與大腦有關;但在未來,工作將與心臟有關。幸好我們很多老師已經先人一步用心臟工作了。
-每日教育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