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入2025年之後,不少網友都在討論一個話題。就是2025年沒買房的人,5年後是幸運兒,還是失敗者?看多者認為,在經歷了新一輪救市政策利好之後,以及房價出現明顯下跌的影響,今年沒買房的人,會成為失敗者。而看空者卻覺得,此輪房價下跌已經3年了,目前還遠沒有見底,現在不買房,未來會成為幸運兒。
對於這個問題,早在多年之前就發表了預言。在他看來:房子就是一堆鋼筋混凝土,不能創造任何價值,將來會一文不值。樓市未來如果繼續按照這種趨勢發展,房價必然會下降。
其實,曹德旺的預言主要表達兩層觀點:第一層,國內房地產市場,存著較大的泡沫,這個泡沫遲早會被擠乾淨。第二層,未來房價早晚會下降,迴歸到合理的價格區間。顯然,曹德旺認為2025年沒買房的人,5年後是幸運兒,而絕不是失敗者。
那麼,2025年沒買房的人,5年後是否如曹德旺所預言的那樣,都會成為幸運兒呢?答案是肯定的。屆時,購房者的買房成本會遠比現在低得多,特別是像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的房價仍有較大的下行空間,讓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第一,房子過剩的局面非常明顯
我國存量房嚴重過剩了,每年卻還有大量新建商品房要入市。據住建部公佈資料,我國有6億棟房子,即使每棟房子住5個人,則可以容納30億人居住。此外,每年還有1400多萬套新建商品房要入市。
與此同時,我國96%的家庭已經擁有至少一套以上的房子,其中41.5%以上的家庭擁有二套及以上的房子。此外,我國的城鎮化率達到65%,與發達國家差距已經不大,指望大量農民進城買房,已經不太現實。
第二,保障房會大量入市
眾所周知,我國是1998年開始啟動第一輪房改。自此之後,房價開始一路大漲到2021年才結束。但問題是,房地產市場化改革之後,卻忽略了對城市低收入家庭的託底。而為了彌補這個短板,去年我國高層就宣佈在未來5年內提供600萬套保障房,平均每年120萬套,這還不包括廉租房、公租房等。未來商品房市場需求將會因大量保障房入市,而出現嚴重的分流,這將會加快商品房價下跌程序。
第三,房產稅離我們越來越近
在過去的20多年裡,國內房價之所以持續上漲,主要是我們在房子的持有環節上沒什麼成本,這就導致了炒房者囤積了大量房子,待價而沽。而就在去年,我國高層宣佈將擴大房產稅的試點城市範圍。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城市加入到房產稅試點隊伍中來。這也意味著房子持有環節的成本要上升了,炒房者會選擇拋售手中多餘的房子,落袋為安。
第四,居民的收入支撐不了高房價
全國各地房價一直居高不下,二三線城市的一套100平米的房子,房價至少要在150萬以上。而像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的100平米的房子,房價高達5-600萬,這已經遠離當地居民的購買能力。特別是在疫情之後,各行各業都不景氣,多數家庭收入減少或失業,已經支撐不了當前過高的房價。顯然,未來幾年各地房價逐步迴歸到合理的價格區間,與當地居民收入掛鉤,乃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