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王江山 繪圖/駱玫
2024年1月28日
是第71屆“世界防治病日”
暨“第37屆中國麻風節”。
今年的宣傳主題是
“全面消除麻風危害,促進社會文明進步”。
在抗擊麻風病的道路上,
“戰麻鬥士”李桓英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李桓英,1921年出生於北京,世界著名麻風病防治專家,首屆“中國麻風防治終身成就獎”獲得者。2021年8月,被授予“時代楷模”稱號。2022年11月25日,李桓英在北京逝世,享年101歲。
學醫救世 精忠報國
20世紀40年代,李桓英在上海同濟大學求學,在因戰亂隨校內遷的過程中,她目睹了山區的貧苦。從此,學醫報國的念頭在她的心中紮下了根。後來,李桓英赴美留學,29歲就成為世界衛生組織首批官員。任職期間,她被派往世界各地,在傳染病防治工作的崗位上發光發熱。
而當時,中國正是急需人才的時候,很多科學工作者紛紛回到祖國,為中國的建設添磚加瓦。李桓英也認為自己年富力強,又積累了豐富的醫學經驗,正是報效祖國的時候。1958年,她婉拒世界衛生組織的續約邀請,毅然回國。
1998年,李桓英(右二)在雲南(供圖/中國麻風防治協會)
勇戰麻風 不懼挑戰
1978年年底,李桓英被調到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北京熱帶醫學研究所,領導分配給她一個極具挑戰性的任務:防治麻風病。從此,李桓英與麻風病的“鬥爭”拉開帷幕。
麻風是一種古老的疾病,在全世界有3000多年的流行史,它是由麻風分枝桿菌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性疾病,主要侵犯人體皮膚、黏膜和周圍神經,晚期神經損傷可引起不可逆的畸殘,可見“鷹爪、垂足、獅子面”,導致人們的恐懼與歧視,人人談“麻”色變。
1979年,李桓英來到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南醒村。在這個被稱作“麻風寨”的村莊,她目睹了患者們悲慘的生活。李桓英下定決心,不僅要竭盡全力找到治癒麻風患者的方法,還要打破世俗對患者的偏見。
嘔心瀝血 創新療法
1980年,李桓英得到世界衛生組織的資助,到美國等6個國家作訪問學者。她瞭解到,世界衛生組織正在研究一種治療麻風病的新方法——聯合化療(縮寫MDT)。初步試驗表明,這種療法能有效殺死病原體。但是,治療多長時間才算治癒,還需要更多的資料驗證。李桓英抓住時機,爭取到了世界衛生組織免費的藥物支援和試驗專案。
1983年元旦剛過,帶著申請來的藥物,李桓英再次回到“麻風寨”,開始了“短程聯合化療”的試點研究。為解除麻風患者的顧慮,李桓英親自上門監督他們吃藥,耐心講解治病的原理和療效。更難能可貴的是,為了讓患者重拾信心,李桓英決定生活在那裡。面對眾人不解的眼光,李桓英說:“當醫生不能怕!這就好像戰士都知道子彈厲害,上了戰場不照樣往前衝!”
在李桓英的鼓勵下,患者們開始配合治療,1990年4月17日,南醒村“麻風寨”的帽子被徹底甩掉了。南醒村更名為曼喃醒,傣語意為“新生”。是李桓英,讓這些患者重獲新生。
1990年,李桓英(右一)在MDT科研點(供圖/中國麻風防治協會)
獨闢蹊徑 奮鬥不止
透過長期的實驗和研究,李桓英獨闢蹊徑,將國外先進的治療方法與中國實際情況結合,總結出短程聯合化療法,將患者的服藥療程縮短為兩年。1985年,她將這種方法擴充套件到雲南、貴州、四川省的7個地州59個麻風高流行縣,讓上萬名麻風患者康復,複發率僅為0.03%,遠低於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1%的標準。1994年,世界衛生組織在全世界推廣李桓英驗證的短程聯合化療法。
1996年,李桓英又提出了一種新的治療模式,即麻風垂直防治與基層防治網相結合的模式。這種模式促進了麻風病早發現、早治療,被稱為麻風病“全球最佳的治療行動”。2020年,中國新發現麻風病人數僅為406例。
1999年3月,李桓英(左)與治癒者(供圖/中國麻風防治協會)
李桓英投身於祖國的麻風防治事業,她尊重科學規律、堅守科學認知、勇於探索創新的精神將激勵著我們在科學的道路上勇敢前行。
本文來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原標題《醫者仁心:“戰麻鬥士”李桓英》,作者王江山,有刪改,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來源。
現訂購2024年
只需28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