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道是人體進行食物消化以及營養吸收的主要器官,其結構比較複雜,若將腸道展開,其表面積可以達到數十平方米,而正是在這“寬廣”的空間內,儲存著各種消化液及腸道菌落群,並幫助人們對攝取的食材進行深度處理。
不過,現代人的飲食結構相較於古人而言,有了較為明顯的改變,而腸道本身卻還沒來得及適應這種變化。
因此,那些長期保持大魚大肉、辛辣刺激飲食模式的人群,難免會出現腸道不適、消化不良等狀況,繼而發展為長期便秘、慢性腸炎甚至是結直腸癌等病情。
而大家在“排便”時,身體若是出現了3個異常,那十有八九就是腸癌,最好及時去檢查一下,切莫拖延。
1.排便習慣紊亂
醫學界廣泛認為,每日一次的排便行為是腸道較為健康的表現,並且,腸道充滿活力的人群在排便行為上也具有更為明顯的節律性,其每天的如廁時間大致相當,而且整個排便過程是順滑、暢通的。
相反,若大家出現了排便習慣紊亂,每日排便時間不確定,並且呈現出便秘與腹瀉交替發生的情況,那就應當小心自身的腸道安全了。
因為這種現象可能是腸功能失衡所致,當人們的腸道菌落種群發生改變、消化液分泌異常時,排便的順暢程度也會受到波及,繼而表現出上述情況。
總之,排便不暢不僅會降低生活質量,也可能成為腸道慢性病的誘因,對此大家需要引起重視。
2.大便形狀改變
健康人群排出的糞便,往往是具有一定硬度的長條狀形態,並且其顏色偏向金黃、氣味相對較小。從形狀來看,糞便的狀態其實能夠直觀反饋出腸道的形態,因此健康腸道產出的排遺物才會呈現出規律的條狀。
可若大家在平時排便時,發現自己的糞便變成了扁條狀或不規則形狀,則可能意味著自身腸道的結構已經發生了改變,當腸息肉或是腫瘤形成後,就可能擠壓到腸道,繼而使得大便形態發生變化。
此外,若是大便的氣味過重,也可能意味著腸道細菌質量下滑,這同樣是病變的寫照之一。
3.大便帶血
血便是不少人都曾有過的經歷,而在出現大便帶血的情況時,大家首先應當排查自身有沒有痔瘡或臀部傷口,如果肛門位置並沒有受傷,血便卻再三出現,那就應當小心是腸胃內有出血情況了。
而且,若血便呈現深紅色,則代表出血位置在大腸前端或小腸內;若血便顏色偏淺,則代表損傷發生於十二指腸或大腸末端。
總之,腸癌是現代癌症病情中常見的一類,而且具有普發性特點,大家在日常防範中,還需對以上表現予以更多重視。
【本圖文由“千金芳”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棉花,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