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角膜植片溶解排斥風險極大的重度乾眼等病況,非生物人工角膜是唯一的選擇。
來源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我能看到了!張醫生,我看到你穿著白衣,在對我笑啊!”“查視力嗎?這是朝……朝上!這個朝左!”近日,在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下稱重醫附一院)眼科接受人工角膜移植手術後的小王(化名),興奮地喊了出來,一旁的爸爸和姐姐開心地抹著淚花。據悉,該手術是西南地區首例非生物人工角膜移植術。手術後的第一天,失明9年的小王終於重見光明。
母親的遺願“希望孩子能看見”
9年前,11歲的小王因為藥物反應,眼部、面部和全身都出現了可怕的皮膚剝脫潰爛,確診了“Stevens-Johnson綜合徵”(因免疫炎症導致的嚴重皮膚—黏膜損傷)。在重症監護室住了一個多月後,小王的全身症狀得到控制。
此後,他又經歷肺部感染、支氣管擴張、肺葉部分切除術,呼吸功能受損;雙眼重度乾眼、角膜毀損新生血管化、嚴重瞼球粘連,導致視力喪失,生活也陷入了沉沉黑暗。從此,小王再也沒有去過學校,能被扶著喘息著走一段平路已經是全家人努力的結果。9年的求醫讓這個家庭痛苦不堪,小王的母親離世前仍唸叨著“希望孩子能看見”。
西南首例非生物人工角膜移植術成功實施
2年多前,小王和家人慕名來到重醫附一院眼科張琪教授門診尋求治療。今年1月,懷揣著復明的希望,小王住進了重醫附一院眼科病房,開始為人工角膜移植手術做準備。
據張琪教授介紹:“小王的疾病是極重度乾眼,常規角膜植片溶解的風險極大,不用角膜植片的非生物人工角膜移植手術是他復明的唯一希望。”
這是我國西南地區首例非生物人工角膜移植手術,手術難度係數大,對手術團隊要求高。眼科高度重視,邀請麻醉科、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等多學科會診,張琪教授也與北京解放軍總醫院的專家詳細討論制定治療方案,眼科醫護團隊精心照顧,重慶市眼庫工作人員與患者及家屬充分溝通。麻醉科副主任魏珂教授帶領團隊評估小王的全身情況,決定採用眼球局麻聯合非插管靜脈麻醉,全程實施無創高流量通氣支援。手術醫生植入人工支架,用耳軟骨加固,並作晶狀體摘除和玻璃體切除,植入光學鏡柱,久違的光亮終於照進了小王眼內。最終在全體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此次人工角膜移植手術順利完成。
術後第一天查房,小王眼前的紗布被揭開,他慢慢睜開眼睛,開心地脫口而出:“我能看到了!張醫生,我看到你穿著白衣……”時隔9年,再次學習認識視力表後,小王激動地比劃出了“E”的朝向。術後第一天,小王的視力已恢復至0.25。術後一週,小王可輕鬆行走並閱讀。
重醫附一院眼科角膜移植術助近4000名患者重見光明
據悉,我國有300餘萬角膜盲患者,患病人數在致盲性眼病患者中排名第二,角膜移植手術是主要的復明方式。但約15%的角膜盲為嚴重眼燒傷(酸鹼燒傷、熱燒傷)、重度乾眼、多次常規角膜移植手術失敗、嚴重神經營養性角膜病變、眼部類天皰瘡、Stevens-Johnson綜合徵、瘢痕性角結膜病等高危角膜移植患者,常規手術難以成功,人工角膜移植手術是這類患者僅有的復明希望。針對角膜植片溶解排斥風險極大的重度乾眼等病況,非生物人工角膜是唯一的選擇。
重醫附一院眼科是重慶市眼庫的依託單位,角膜眼表團隊已為近4000名角膜盲患者施行角膜移植手術,幫助他們重見光明。此次西南地區首例非生物人工角膜移植手術的成功實施,將為更多角膜盲患者帶來光明的希望。
專家簡介
張琪
主任醫師,教授,眼科學博士,碩士生導師。美國加州大學UCSF眼科博士後,重慶市中青年醫學高階人才,重慶市眼庫負責人。重慶市醫師協會眼科學分會角膜組組長,重慶市醫學會眼科學分會角膜組副組長。擔任中國醫師協會眼科學分會角膜組委員,國際淚膜和眼表協會中國分會(TFOS China)委員,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眼科學專委會眼表與淚液疾病學組委員等多個學術任職。
擅長診治角膜及眼表疾病、乾眼、胬肉、眼燒傷、眼表腫瘤、眼表整形等及其疑難重症,已完成相關手術逾萬例。對角膜移植、乾眼綜合治療、羊膜移植、複雜眼前段重建聯合手術等有深厚造詣。
專家簡介
徐梅
主任醫師,副教授,眼科學博士,碩士生導師。中華醫學會眼科分會神經眼科學組委員,中國醫師協會醫學科普分會眼科學組委員,中國康復醫學會幹眼康復學組委員等。在國內外專業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參與編寫、翻譯專著2部。
從事眼科醫療、教學和科研工作20餘年,已開展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角膜移植術、羊膜移植術、翼狀胬肉切除術、複雜眼外傷等眼科手術逾萬例。擅長眼科常見疾病的診治,尤其對眼前段疾病(角膜病、眼化學傷、翼狀胬肉、白內障等)診斷與治療經驗豐富。
來源: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責編:田棟樑
編輯:趙 靜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