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認為打鼾是睡得香,其實是一種疾病,與多種慢性病風險升高相關。近期,《柳葉刀》子刊發表的一項基於中國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的孟德爾隨機化研究表明,打鼾與中風之間為因果關聯,且兩者之間的關係與肥胖無關。
打鼾升高中風風險
該研究利用中國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專案中的8萬餘名中國成年人資料進行孟德爾隨機化分析,中位隨訪10.1年期間,其中23.8%的人發生中風。分析結果顯示,打鼾與中風、出血性中風、缺血性中風風險均呈正相關關係。
根據中國慢性病前瞻性研究中遺傳風險評分預測的打鼾者,中風、出血性中風、缺血性中風風險分別增加56%、50%、102%;而根據英國生物樣本庫中遺傳風險評分預測的打鼾者,相應的風險分別增加78%、94%、74%。
在體重指數<24.0(非肥胖)的人群中,孟德爾隨機化分析仍得出了類似的關聯。根據中國慢性病前瞻性研究中遺傳風險評分預測的打鼾者,中風、出血性中風風險分別增加86%、168%。校正體重指數後,打鼾仍與中風和缺血性中風風險呈正相關,如用英國生物樣本庫遺傳風險評分,打鼾者的中風和缺血性中風風險分別增加79%和191%。
作者指出,與體重管理相比,透過口咽鍛鍊和下頜前移裝置等身體結構管理來干預打鼾,可能更有利於中國人群中風的預防和控制。
打鼾與心血管病及其危險因素相關
已有多項研究發現,打鼾與心血管病及其危險因素關聯密切。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的研究人員發現,打鼾與高甘油三酯血癥有關,且打鼾聲音越大,甘油三酯越高。另外,打鼾者血壓升高、脂肪肝、糖尿病、冠心病、心梗、房顫、心衰、中風風險也顯著增加。
一項基於開灤研究的分析提示,夜間睡眠時間短和打鼾,均與心衰風險增加有關。分析顯示,與從不或很少打鼾的人相比,偶爾打鼾和頻繁打鼾的人發生心衰的風險均會不同程度地增加。
一項來自美國的多中心病例對照研究發現,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還是腦出血的危險因素。
分析表明,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的人,腦出血風險增加47%。
吉林大學研究人員發表的一項分析發現,打鼾還是高血壓的一個獨立預測因素。研究顯示,與不打鼾者相比,打鼾者高血壓風險增32%,男士和女士分別增32%和26%。而且,打鼾頻率越高,高血壓風險也越高。
中國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專案近期一項研究稱,經常打鼾的人,容易發生糖尿病,打鼾且胖的人最危險。
改善生活方式、減重有助緩解打鼾
那麼,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患有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在巴西心臟病學會期間,有學者強調,打鼾和白天嗜睡,是睡眠呼吸暫停患者常見的兩個症狀。可以問兩個問題:“睡覺打鼾嗎?”或者“白天是否總感覺困?”若二者有其一是肯定回答,就應該高度懷疑睡眠呼吸暫停。
關於如何改善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學者們認為,持續氣道正壓通氣是治療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的有效手段,但不是唯一選擇。改善生活方式和行為、減重、改變睡姿等都很重要,比如側臥位睡眠可以改善舌後墜,從而降低咽部塌陷的可能性。
輕-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可應用口腔矯治器,使得睡眠期間下頜前移,帶動壓迫呼吸道的軟組織前移,從而擴寬呼吸道,使呼吸變通暢。
需要注意的是,所有患者必須進行長期隨訪,即使使用持續氣道正壓通氣也應監測其長期療效。
另外,有學者提出了將嚴重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患者轉診給睡眠醫學專家的重要性,認為將會給予更為專業的個體化睡眠診療。
美國心臟協會還發布了一份關於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和心血管病的科學宣告。宣告指出,夜間發生心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以及置入的心律轉復除顫器引起恰當電擊的患者,尤其可能合併睡眠呼吸暫停。
轉載請註明來源保健時報微信公眾號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自版權相簿
記者 || 燕聲
編輯 || 顏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