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古人言:冬至,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這天,陰氣盛極而衰,陽氣開始萌芽,是一年中陰陽轉換的節點,也被視為養生的重要節點,因為此時天地陰陽交感,生命運動開始由衰轉盛,由靜轉動。中醫認為,冬至養生應以“養藏”為原則。古籍有載:“夏養三伏,冬補三九,冬夏共治,陰陽調衡”。冬至在一年之中是最宜溫養脾腎的時節,養生之道也蘊在其中。
冬季氣溫驟降,患心臟病和高血壓病的人往往會病情加重,患“中風”者增多,天冷也易凍傷。因此,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在冬季要特別提高警惕,謹防發作,注意防寒保暖,及時增添衣服,選擇柔軟寬鬆的衣物,不宜穿得過緊,以利血液流暢。室內溫度應保持在適宜範圍內,避免過低或過高,可以使用暖氣、空調等裝置來保持室內溫暖。
晚上用熱水泡腳可以促進血液迴圈,緩解疲勞,有助於睡眠。在寒冷的冬至時節,常搓手對健康大有裨益。人的手上有很多重要穴位,如勞宮、魚際、合谷等。透過搓揉手掌、揉按穴位可疏通經絡,增強呼吸系統功能,預防感冒。冬天想要補充人體的陽氣,最簡單的方法是曬太陽。背部正中是督脈,為陽脈之海,總督一身陽氣,調節陽經氣血。經常曬曬後背有助於補益身體陽氣,還可以雙手搓後腰,疏通經脈、溫腎強腰。
冬至天氣寒冷,應適當進食溫補類食物,如牛肉、羊肉、山藥、栗子、桂圓、黑豆、枸杞、阿膠等;北方天氣乾燥,屋內氣溫偏高,過食溫補類食物易致燥熱傷津,此時可食用荸薺、蓮藕、馬蹄、蘿蔔、銀耳、百合、雪梨等滋陰去燥的食物。這樣才能補而不膩,補而不燥,達到陰陽平衡、增強體質的目的。
冬至時節應適當運動,以增強身體免疫力。可選擇散步、慢跑、瑜伽等低強度運動方式。冬季氣溫較低,過度運動易導致身體疲勞和感冒。因此,應避免過度運動,適量即可。
冬季晝短夜長,應適當調整作息時間,保證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和過度勞累。冬至時節天氣寒冷,易使人感到沉悶和壓抑。應保持心情愉悅,多參加社交活動,與家人朋友交流。面對冬季的寒冷和乾燥,學會調整心態,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可以透過冥想、瑜伽等方式來放鬆身心,緩解壓力。
來源:中醫科
作者:杜霄壤
薦稿:姜敏
排版:李春慧
責編:曹翠峰 範曉 葉立煒
出品
北京世紀壇醫院宣傳中心
專欄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