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藥物實現了100%的預防。
整理 |凌駿
責編|汪航
隨著一款名為“Lenacapavir”的藥物在艾滋病預防試驗中取得了100%的有效性,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提出的到2030年終結艾滋病流行的目標變得不再遙不可及。
12月12日,《科學》雜誌公佈了2024年度十大科學突破,Lenacapavir被評為今年的“科學突破冠軍獎”,僅需要一次注射,它就可以在半年內將使用者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風險降至0。
2024年度十大科學突破
這還不是《科學》雜誌將Lenacapavir評為年度突破的唯一原因,該藥物的巨大成功,源於醫學界對HIV衣殼蛋白的結構和功能有了新的認識——許多其他病毒都有自己的衣殼蛋白,Lenacapavir的研發為人類對抗其他病毒性疾病提供了光明的前景。
在年度十大突破中,緊隨其後的是CAR-T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應用。自2021年德國科學家成功用CAR-T治療了系統性紅斑狼瘡(SLE)後,攻克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新篇章就此開啟。
里程碑式的艾滋病預防藥
今年6月,一項針對非洲青春期女孩和年輕女性的大規模試驗報告顯示,Lenacapavir將HIV的感染率降至0,治療效率高達100%。3個月後,一項橫跨四大洲的相似研究稱,它對更廣泛性別多元化人群的效力高達99.9%,徹底打消了人們對這款藥物的任何懷疑。
製藥公司公佈艾滋病預防重磅進展
許多艾滋病研究人員希望,作為暴露前預防(PrEP)使用,Lenacapavir能夠顯著降低全球的HIV感染率。開普敦大學傳染病專家Linda Gail Bekker教授負責了Lenacapavir的關鍵性療效試驗,她表示:“如果我們能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那麼這種藥物具有巨大的潛力。這需要我們擴大其應用範圍並積極推廣。”
曾經,艾滋病作為一種可怕的絕症在全球範圍內導致了嚴峻的疾病負擔,直到1996年,科學家發現高效的“雞尾酒療法”可以完全抑制艾滋病毒,從而延緩艾滋病的發展——這一成果被《科學》雜誌評為當年的年度突破。
2011年,更新一代抗HIV藥物讓數百萬患者能夠在疾病控制的狀態下,維持正常的生活,甚至不具備傳染性,又被評為當年的年度科學突破。
到了2021年,一種名為cabotegravir的PrEP藥物上市,僅需每兩個月注射一次,但依從性等問題仍然限制了應用普及。Lenacapavir則打破了僵局,在今年6月涉及5000多名女性的雙盲研究中,接受注射的人無一被感染,隨後的2000多名性多元化群體中,僅發生了2例感染。
“站在依從性的角度,這一資料是艾滋病暴露前預防史中里程碑式的進步。”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盧洪洲教授告訴“醫學界”,“現有的PrEP藥物也可以做到幾乎100%的保護率,但多數需要每日用藥。”
除了依從性難以保證,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市八醫院感染病中心首席專家蔡衛平告訴“醫學界”,由於“老藥”投入臨床使用已久,可能已經導致耐藥毒株的出現,也就降低了總人群的PrEP成功率。“Lenacapavir則屬於全新作用位點的艾滋病藥物,這意味著幾乎不存在耐藥情況,對所有菌株都敏感。
相比傳統的抗HIV藥物,Lenacapavir與病毒RNA周圍形成的一個保護錐衣殼蛋白相互作用。事實證明,Lenacapavir不僅可以阻斷衣殼與細胞蛋白的相互作用,還可以使錐體變得堅硬,防止它滑入細胞核。
而即使藥物未能阻止這一步驟,細胞產生HIV蛋白,該藥物同樣會使新形成的衣殼亞基變硬,干擾新錐體和病毒顆粒的形成。
目前,Lenacapavir的暴露前預防適應證能否得到廣泛使用並加速結束艾滋病流行,取決於它的可及性和給藥方式等。製藥公司已與6家仿製藥製造商達成協議,為120個發展中國家生產低成本版本。
公司近期還重新配製了Lenacapavir,並計劃開展試驗,以確定注射一次的保護時間能否延長至一年。
人們的關注度和健康意識,也將決定Lenacapavir能實際發揮多大作用。蔡衛平表示,相比不斷出現的新藥,PrEP理念的普及或許更加重要。“在我的門診中,諮詢暴露前用藥的只佔到相關人群中不到1%。”蔡衛平說,“預防應該走在治療前面,當大量患者都將這類藥用作治療時,也容易導致耐藥株出現,預防效果可能就沒那麼好了。”
科學家認為,未來,“一針管終身”且價格低廉的疫苗,或許才是最終消滅HIV的終極武器。但在此之前,Lenacapavir有可能保護數百萬人免受感染,隨著這樣的突破惠及最需要的人,艾滋病正逐步從一種顛覆社會的疾病轉變為一種罕見病症。
CAR-T決戰自身免疫性疾病
目前,全球有20%的人口不同程度地受到100多種不同型別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影響,僅以SLE為例,它影響著全球數百萬人,對大腦、肺、腎臟、血液系統產生嚴重損傷,而即便是在非急性發作期,患者也將長期被疲勞、皮疹、發燒、疼痛等症狀折磨。
這或許正是《科學》雜誌將CAR-T治療自免疾病的成功探索列為今年“科學突破入圍獎”的原因,僅次於預防艾滋病。
作為一種革命性和顛覆性的腫瘤治療技術,CAR-T此前已在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的治療中取得了巨大成功,但自從2021年德國學者首次用其成功治療了一名20歲的嚴重SLE女性患者後,近3年來全球已陸續開展了至少十餘項相關臨床試驗。
SLE治療領域,目前全球已進入或即將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的CAR-T管線
2023年初,一家跨國製藥企業巨頭宣稱,自免疾病將成為公司未來CAR-T療法研究的首要任務,超越腫瘤的優先順序。今年2月,前述德國研究團隊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釋出了最新隨訪結果,29個月內,8名患者均實現免疫重建,SLE疾病活動指數評分維持在0分,無疾病復發跡象。
CAR-T用於治療癌症,是因為它可以消滅癌性B細胞,而B細胞正好也在許多自免疾病中發揮關鍵作用。以SLE為例,今年上海兒童醫學中心血液腫瘤科主任醫師李本尚、腎臟科主任醫師殷蕾成功用CAR-T完成2例難治性狼瘡的治療。
“SLE發病的本質是人體漿細胞發生異常,產生了對自身抗原反應的自身抗體,CAR-T細胞回輸到患者體內後,能從根源上清除乾淨體內異常的漿細胞,重置患者免疫系統。”李本尚主任告訴“醫學界”。
更早之前,中山市人民醫院、武漢協和醫院等都開展了CAR-T治療SLE的成功嘗試。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則在年初宣佈,開展了國內首個“CAR-T治療兒童系統性紅斑狼瘡”臨床試驗,其中1名12歲的患兒在治療結束停藥後數月未出現復發。
目前還有不少技術問題有待解決,《科學》雜誌指出,科學家們仍在努力瞭解免疫過度反應等嚴重副作用的發生頻率,以及完全緩解的常見程度和持續時間。
但無論如何,這可能是人類攻克包括SLE在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最好的一次機會。
“我上學的時候,老師曾告誡我們,像SLE、幼年特發性關節炎、系統性硬化症、強直性脊柱炎、1型糖尿病等這類自身免疫性疾病,走上臨床後一定要謹慎地做出診斷。因為它們無法治癒,一旦下了診斷,意味患者從此將被貼上疾病不能根治的標籤。”殷蕾主任說,“但或許很快,情況就不會再是這樣了。”
其他8項《科學》年度科學突破分別為:
遠古DNA揭示家族紐帶
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探測宇宙起源
RNA殺蟲劑用於農田
固氮細胞器的發現增添了進化論的轉折點
一種新磁性的發現
古代真核生物的多細胞性很早就出現了
地幔波動能影響大陸輪廓的形成
“星艦”著陸成功實現“筷子夾住火箭”
參考文獻:
[1]2024 Breakthrough of the Year,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breakthrough-2024#section_breakthrough
來源:醫學界
校對:臧恆佳
編輯:莉 莉
值班編輯:凌駿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