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徐詩瑜)“農村老人上網7小時,每天掙到2塊錢。”2月19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黃河流域鄉村振興研究與評估中心副教授趙祥雲的一篇文章引發熱議。趙祥雲在春節返鄉時注意到,不少農村老人在手機App中賺錢,透過簽到、看廣告、開寶箱、購物等方式完成任務、獲得金幣,每天的盈利在2塊錢左右。
南開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南開大學老齡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原新在接受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採訪時表示,老人透過App賺錢背後,實際上是App在賺取流量。如果背後存在盜取隱私、欺詐、傳播不良資訊、涉及產品推銷等不良動機,帶來的不良影響是非常可怕的。
不少APP都有引導使用者瀏覽賺取金幣的模式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注意到,不少App都有引導使用者賺金幣,積累到一定數量再換取現金的模式。一名上海網友分享稱,其母親最近沉迷於“聽”小說,主要是為了透過App賺金幣,消耗大量時間後可以賺到三毛錢到五毛錢,積累到10元、20元才能提現。
另一名河北網友表示,親屬每天要花十幾個小時刷App賺錢,在不同的App之間來回刷,甚至專門購買了手機刷。“對於老年人來說,透過App賺錢,有點像排隊領免費雞蛋。”一名網友稱。
不過,有不少網友表示除了沉迷問題,更加擔心父母因為瀏覽App而遭遇電信詐騙、被盜取隱私等問題。對此,原新教授表示,需要關注和擔憂的是透過蠅頭小利引導老年人參與賭博、涉及偽劣產品的營銷與購買,甚至暗藏著欺詐騙局等問題。
應對潛在風險,原新建議,一方面可以透過最佳化網際網路演算法,讓老年人上網更加安全順暢,也可以設定“老年人模式”,專門針對電詐、隱私洩露等風險因素;另一方面,老年人要提高防範意識,不要過於相信手機App,而造成被欺詐、購買偽劣商品等不良後果。除此之外,社群要為老年人提供更加豐富的活動,加強年齡友好型社會建設,滿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