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61歲男子,右腿麻木無力、肌萎縮,持續10年,究竟是怎麼回事?
撰文:Liny
最近發表在Neurology上的一篇病例報告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和關注[1]。這篇報告講述了一位61歲的男性,逐漸出現右腿麻木、無力和肌肉萎縮,症狀持續長達10年。透過一系列詳細的臨床檢查、神經功能測試和影像學評估,一步步接近真相,最終找到了問題的根源。讓我們一起探索這個案例背後的故事,看看是如何解開這個謎團的。
圖1: 病例來源Neurology
病例分享
現病史:患者為61歲男性,因右下肢麻木和無力症狀遷延10年前來就診。10年前,患者首次出現右腳麻木,幾個月內麻木逐漸向上擴充套件至膝蓋。隨後數年間,右腿無力逐漸加重,伴隨足下垂,最終需依靠柺杖行走。此外,患者右側小腿肌肉出現了進行性萎縮,但否認左腿或上肢有類似症狀。
既往史:無特殊。
家族史:無特殊。
飲酒史:無大量飲酒史。
冶遊史:無。
查體:一般體格檢查未見異常。神經系統檢查發現右腿肌肉明顯萎縮,肌力:右髖外展(4+/5)、膝關節伸展(4+/5)、膝關節屈曲(4+/5)、踝關節背屈(4/5)、踝關節內翻(4/5)、踝關節外翻(4/5)、踝關節蹠屈(3/5)。針刺覺和溫度覺在右側下肢遠端至膝部減弱,右腳趾和踝部的振動覺及本體覺亦減弱。腱反射1+級,右膝和踝反射消失。步態為右足下垂所致的跨閾步態,Romberg徵陰性。
請你思考:
1.患者症狀和體徵定位於哪裡?
2.初步的鑑別診斷有哪些?
定位分析:右腿無力、感覺缺失伴隨肌肉萎縮、肌張力低下及踝關節屈曲障礙,這些症狀提示病變定位於周圍神經。右髖外展、膝關節伸展和屈曲、踝關節背屈、內翻、外翻及蹠屈無力,以及髕腱和踝腱反射消失,提示多個神經根(L3、L4、L5、S1)、腰骶叢或右下肢多條周圍神經受累。綜合考慮,最簡便的定位為腰骶叢病或多根性神經病。
鑑別診斷:腰骶神經叢病或神經根叢神經病的鑑別診斷範圍較廣(表1)。鑑於患者症狀進展緩慢,首先考慮生長緩慢的腫瘤(如神經束膜瘤)、澱粉樣瘤、神經炎性假瘤或局灶性慢性炎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根神經病(CIDP)。由於病程長達10年且患者無全身症狀或相關疼痛,因此結節病、慢性感染、系統性血管炎、神經淋巴瘤病、糖尿病及非糖尿病性腰骶神經根叢神經病,以及其他惡性系統性癌症的可能性較低。
表1:腰骶叢病或神經根叢神經病的鑑別診斷和檢查表
進一步完善相關檢查:
肌電圖:右側L4-S1神經根支配的肌肉存在主動和慢性去神經支配和再神經支配,提示神經損傷。右側脛神經和腓神經的運動幅度減低,未見脫髓鞘特徵,右側腓腸神經感覺反應消失。
腰骶椎和骨盆MRI:右側L4-S5神經根增大,T2訊號異常,伴隨輕微對比增強,提示病變延伸至右側坐骨神經和股神經(圖2)。
圖2:(A)T2加權軸點陣圖像顯示腰骶叢的高訊號和肥大(箭頭所示)。(B)冠狀位3D重建影象顯示腰骶叢及坐骨神經的肥大(箭頭所示)。
血清學檢查:免疫固定電泳和遊離輕鏈均正常(用於篩查副蛋白血癥);糖化血紅蛋白正常(用於排除糖尿病相關神經病)。
腰椎穿刺:蛋白質輕度升高(50mg/dL),提示可能存在輕度的炎性反應,無其他明顯異常。
神經活檢:根據臨床、電診斷和影像學發現,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束狀右側坐骨神經活檢,活檢顯示神經肥大,髓鞘纖維稀疏,較多洋蔥球形成(圖3)。
患者最終診斷是什麼?答案顯而易見!掃描下方二維碼或點選閱讀原文檢視答案吧!
參考文獻:
[1].Felipe J S Jones, Eric Zager. Chafic Karam. Clinical Reasoning: A 61-Year-Old Man With Progressive Right Leg Numbness and Weakness.Neurology 2024 Oct 22;103(8):e209900.
責任編輯:老豆芽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