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餘佳鑫 王彩玉
餘佳鑫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臨床營養科 營養師
王彩玉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臨床營養科 規培生
文章來源:天府臨床營養
已授權《中國臨床營養網》轉載
溫馨提示: 本文是新手媽媽養成系文章,內容偏長但值得仔細閱讀,全文閱讀只花你3分鐘,有目錄可供參考,著急可以先選看自己關心的問題奧。
《2016中國母乳餵養現狀及需求調研報告》發現,86.41%的女性在孕期已做出母乳餵養決定,但她們對母乳餵養基本知識掌握程度並不理想。在國家衛生計生委2014年公佈的資料中顯示,中國母乳餵養率16年間下降了近40%,6個月內嬰兒純母乳餵養率僅為27.8%,遠低於國際水平。而嬰兒期是生命早期1000天的關鍵階段,營養作為這一階段最關鍵的因素,對嬰兒的生長發育和健康有持續且至關重要的作用。新手媽媽們雖然母乳餵養積極性高,但成功率低。 所以母乳餵養的正確開啟方式是什麼呢?以下有沒有你所遇到的問題呢?
目錄一覽:
(點選圖表可放大查閱)
1
母乳餵養和奶粉餵養哪個好?
母乳餵養會更好一些,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嬰兒6個月內應純母乳餵養,並在新增輔食的基礎上持續母乳餵養到2歲,甚至更長時間。最新研究表明:與完全配方奶餵養的兒童相比,部分母乳餵養的兒童入院率顯著降低12%,純母乳餵養的兒童入院率顯著降低15%;更重要的是,母乳餵養可以幫助媽媽輕鬆回到孕前體重,同時降低罹患糖尿病、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風險。
2
什麼是純母乳餵養?為什麼提倡母乳餵養?
純母乳餵養指的是:除母乳外,禁止給新生兒吃任何食物或飲料(這裡也包括飲水),除非有醫學指徵。純母乳餵養的寶寶(6月齡內)在新增輔食前是不需要額外喂水的,母乳中大部分都是水分,額外補充水分只會加重寶寶的腎臟負荷,因此餵母乳就是寶寶補充水分的最好方式。
胎兒在出生之前所有營養都是由母體提供,一旦出生脫離母體獨立成為新生嬰兒,一切都發生了變化,這個時候的嬰兒獲得食物和營養的能力極為有限,沒有牙齒,口腔小,只有天生的吸吮能力,胃容量很小,功能不完善,消化酶活力差,腸道正在發育中,通透性高,屏障功能差,肝腎功能和免疫功能還不成熟。因此,母乳成為了新生嬰兒最適合的口糧。
3
母乳什麼時候會有?
從孕中期(16周)左右開始,一直到產後30-40小時左右,這個階段是泌乳I期,是指乳腺腺泡的乳腺上皮細胞分化成具有分泌乳汁功能的乳腺細胞。乳房已經有了產生乳汁的能力,但是因為媽媽體內的孕激素抑制了泌乳素的作用,所以不會有大量乳汁分泌出。
大約是產後30-40小時後是泌乳II期,因為胎兒胎盤的娩出,媽媽體內的孕激素水平明顯下降,泌乳素失去了孕激素的抑制,媽媽乳房開始有大量乳汁分泌,乳汁成分的濃度也開始發生重大的變化。如果產後72小時還沒有豐富大量乳汁產生,要考慮泌乳II期延遲。
泌乳III期:大約是產後10-14天以後開始,由每隻乳房自控泌乳功能。奶水不足現象一般出現在這階段。
4
為什麼提倡產婦第一天的奶要餵給寶寶?
產婦第一天的初乳對於寶寶來講是非常有營養的,裡面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是新生兒獲得免疫球蛋白的最佳途徑,伴隨寶寶的成長母乳中的營養成分會相應發生改變,免疫球蛋白含量會降低,所以相對而言初乳對新生兒的健康有很大的幫助。更重要的是,初乳對新生兒的免疫系統、腸道成熟、消化吸收都很有幫助,初乳中脂肪和乳糖都比成熟乳少,更適應新生兒脂肪和糖消化能力較差的特點,而且初乳可以幫助寶寶胎便排出,從而有利於減輕新生兒黃疸。因此推薦初乳最好餵給新生寶寶。
5
餵奶疼、出現乳頭開裂還繼續喂嗎?
餵奶疼痛,很可能是銜乳姿勢不正確造成的。如果寶寶銜乳淺,媽媽的乳頭就會在寶寶口腔的前部也就是硬顎位置擠壓摩擦乳頭,造成乳頭疼痛和乳頭受傷。我們可以用乳頭輕輕觸碰寶寶的嘴唇,使其張大嘴巴,用手指幫助乳頭從鼻尖方向往下壓,讓寶寶儘可能的含住乳暈,而不只是乳頭。如果寶寶吸吮不能夠解決問題,還可以用毛巾熱敷乳房的同時輕輕按摩,(若對上述手法有疑問可就近諮詢醫生或育嬰師學習專業手法)
(點選圖表可放大查閱)
6
媽媽來例假會影響母乳的營養嗎?感冒或患乳腺炎還能繼續餵奶嗎?
至今沒有研究表明來月經後的母乳在質量上有什麼變化,因此可以繼續哺乳。媽媽得了一般感冒可以繼續母乳餵養。感冒是呼吸道傳播疾病,病毒不會透過乳汁傳播給嬰兒。但這個時候媽媽需要注意戴口罩,接觸寶寶時要洗手。
急性乳腺炎時一般不要停止母乳餵養。因為停止哺乳不僅影響嬰兒的餵養,而增加了乳汁淤積的機會。但是,當乳腺區域性化膿時,患側乳房應停止哺乳,並以常用擠奶的手法或吸奶器排盡乳汁,促使乳汁通暢排出,與此同時仍可讓孩子吃另一側健康乳房的母乳。只有在感染嚴重或膿腫切開引流後,發生乳瘻時才應該完全停止哺乳,並按照醫囑積極採取回奶措施。
7
新生兒患母乳性黃疸還能餵奶嗎?
新生兒出生後2、3天出現的黃疸為早發性母乳性黃疸,常與開奶晚、餵奶量少等因素有關,出生後1周出現的黃疸為晚發性母乳性黃疸,常可持續2~3周甚至2~3個月。母乳餵養的嬰兒血清膽紅素會持續較高的水平,大多數母乳性黃疸不用特殊處理,吃好睡好精神好就可以繼續母乳餵養。有專家認為:當總膽紅素值為220.5μmol/ L~256.5μmol/ L時可暫停母乳餵養,改喂配方奶;當總膽紅素≥340μmol/ L時,應行光療。
總結一下:如果膽紅素值不超過220.5μmol/ L,不必終止母乳餵養,頻繁吸吮可能有助於早期黃疸的消退,但要根據具體情況配合治療。
8
乳房沒有刻度,如何判斷寶寶已經吃飽?
(1)嬰兒每天能夠得到 8~12 次較為滿足的母乳餵養;
(2)哺餵時,嬰兒有節律地吸吮,並可聽見明顯的吞嚥聲;
(3)出生後最初2天,嬰兒每天至少排尿 1~2 次;
(4)如果有粉紅色尿酸鹽結晶的尿,應在生後第3 天消失;
(5)從出生後第3 天開始,每24小時排尿應達到 6~8次;
(6)如果嬰兒每天能尿溼 5~6個紙尿褲,就說明嬰兒已經吃飽;
(7)出生後每 24 小時至少排便 3~4次,每次大便應多於1大湯匙;
(8)出生第3 天后,每天可排軟、黃便4~10次;
(9)可透過稱量嬰兒攝乳前後的體重來判斷,但通常情況下不需要這樣做;
(10)嬰兒體格生長可用來判定嬰兒一段時期內 (2 周至1個月)的母乳是否充足。定期測身長體重、頭圍,標記在 WHO 兒童成長曲線上,就可透過其生長狀況,判斷母乳量是否充足。
9
如何識別嬰兒飢餓的狀態?
嬰兒煩躁或哭鬧、吃手、發出吸吮動作或聲音(伸出舌頭或咂嘴唇)、嬰兒張開嘴尋找乳房。
10
母乳不足要換成配方奶粉餵養嗎?
可以混合餵養,每次哺乳先喂5~10分鐘的母乳,然後再用配方奶粉來補充其不足的部分。另一種方法是根據媽媽乳汁的分泌情況,每天用母乳喂3次,其餘3次或4次用配方奶粉來喂。如果打算長期用母乳餵養最好採用第一種方法。因為每次用母乳喂,不足部分用配方奶粉補充的方法可相對保證母乳長期不斷。
對於混合餵養的寶寶,有的媽媽擔心母乳和配方奶排空時間不同,每次一起喂會導致寶寶消化不良。雖然母乳排空時間為2-2.5小時,配方奶粉為3小時,二者有一定差異,但兩者混合喂,寶寶的消化功能並不會影響。另一個就是媽媽們會擔心不好掌握奶粉的量,混合餵養階段到底要給寶寶喂多少量呢?
一般1~3個月的寶寶每天奶量為500~750毫升,分8次,每次為60~90毫升。每個寶寶吃奶量不盡相同,應根據個體情況決定。每次餵了母乳之後再喂配方奶50~60毫升,如果寶寶仍想吃,可再給20~30毫升。如果寶寶吃完母乳後再喝配方奶量達到100毫升以上,則證明母乳嚴重不足。
11
媽媽怎麼吃奶水才充足?
哺乳媽媽不需要大吃大喝。每天主食比孕前增加50克,綠葉菜增加100克,蛋增加1個,奶增加1杯,魚或肉增加50克,就足夠了。其實更重要的是水的攝入,因為乳母每天攝入的水量與乳汁分泌量密切相關。中國營養學會對於哺乳期婦女的飲水推薦攝入量為:2100毫升,這不包括食物中水分和膳食湯水。
最後,再強調很容易被忽略的一點,想要奶水夠,不單純是靠媽媽吃出來的,一定讓寶寶多吃,給乳房下訂單,吸吮越頻繁,越能夠促進泌乳反射,增加奶量。這裡也不建議新手媽媽們在生產後喝大量的豬蹄湯、鯽魚湯之類,因為湯裡沒有多少營養,反而含有大量嘌呤和脂肪,容易造成尿酸升高、血脂及體重增加,更重要的是喝油膩湯水還容易導致媽媽堵奶。
12
辣媽重返職場怎麼繼續母乳餵養?
(1)寶寶適應瓶喂的準備:不少寶寶適應了媽媽的乳房,在媽媽迴歸職場後往往會出現拒絕奶瓶的現象。因此建議寶媽在產假結束前的2-3周每天嘗試1-2次瓶喂,讓寶寶透過觸控奶瓶等方式慢慢適應瓶喂。
(2)寶寶“糧倉”的提前儲備:如果寶媽之前沒有額外儲備母乳,建議寶媽可提前一個月,在親喂後額外排奶儲存。每個儲奶袋奶量在90-120ml左右,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3)背奶工具的準備:儲奶袋、吸奶器、背奶包(包括藍冰)、記號筆、消毒器、溢乳墊等。確認工作單位是否有冰箱可以儲存母乳,是否有母嬰室或者無人辦公的房間可以吸奶。
(4)確定寶寶的主要照護人:部分寶寶可能在寶媽迴歸職場的這個月齡開始出現認生、分離焦慮。因此,建議寶媽要至少提前1-2周確定寶寶的主要照護人。讓主要照護人跟寶寶熟悉起來。
13
如何正確囤奶?
母乳充足的寶媽如果在餵養完寶寶後仍有餘奶,可利用吸奶器將母乳吸出,按照以下方式進行儲存,可將母乳的“保質期”大大延長哦。但需要注意的是,現在也有一些“炫奶”現象,這種不好的攀比風氣,會讓媽媽過度吸奶,加重乳房泌乳負擔,導致乳腺炎。
這裡注意母乳可在溫奶器或溫水加熱至37-40℃合適,這個溫度是最接近乳房內儲存的乳汁溫度。但不可以用微波爐或者煮沸的方式加熱,一方面會破壞母乳營養成分,另一方面太高的溫度容易造成寶寶口腔或消化系統黏膜被燙傷。
14
冷藏母乳加熱後還有營養嗎?
放在母乳儲存袋中的母乳,排除空氣,置於冰箱內冷凍,可存放至少半年時間。食用前,先放入冷藏室內解凍,再用溫水溫熱後,開啟封條,倒入奶瓶飲用。
從營養學角度講,營養只損失1%。對於上班族或母乳過多的媽媽,將母乳吸出冷凍儲存,可以延長人乳餵養時間。需要注意的是,冷凍母乳只能解凍一次。寶寶沒有吃完的母乳要及時丟棄。
15
媽媽在哪些情況下必須停止母乳餵養?
患了感冒高熱、急性扁桃體炎、肺炎、尿路感染等急性感染性疾病,不應停止餵奶,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儘量避免使用對嬰兒有不利影響的藥物。患有甲亢、腎炎、開放性肺結核、慢性肝炎、紅斑狼瘡或心臟病、心功能不好時,應停止母乳餵養,因為這些疾病常需使用對嬰兒不利的藥物。若病情需要而使用了對嬰兒可能不利的藥物(如注射慶大黴素治療尿路感染),宜暫時停止餵奶。
在暫停母乳餵養時,媽媽可以每天定時用吸乳器吸出乳汁,否則會導致乳汁分泌減少,甚至停止分泌。
16
若實在無法實現母乳餵養該怎麼選擇配方奶粉?
在寶寶一歲以前,如果無法實現母乳餵養,為了保證寶寶獲得充足營養,嬰兒配方奶是母乳唯一靠譜的替代品。可以依據不同情況參照下表選擇配方奶粉:
(點選圖表可放大查閱)
17
如何正確掌握餵奶的姿勢?
好的餵養姿勢能讓母乳餵養事半功倍,常用的母乳餵養姿勢有四種:分別是搖籃式、橄欖式(環抱式)、交叉式、側臥式。不管哪一種姿勢,只要母親和嬰兒都感到舒適自然即可,為了嬰兒能夠有效的吸吮,哺乳的姿勢應做到:嬰兒頭與身體呈一直線,嬰兒身體貼近母親,嬰兒下頦貼乳房、鼻尖對著乳頭。簡而言之“胸貼胸,腹貼腹,下頦貼乳房”。哺乳時注重母子情感交流,如輕聲言語,撫摸,眼神交流等。
(點選圖表可放大查閱)
18
寶寶需要補鈣、補維生素D嗎?
母乳中鈣含量已足夠豐富,因此不需要額外補鈣。但是要適當補充維生素D。由於母乳中維生素D含量低,同時這個月齡的寶寶戶外活動很少,無法透過紫外線照射產生足夠的維生素D來滿足生長需求,因此需要每日補充維生素D10μg(400IU),注意,如果寶寶對維生素D過敏,這可能與產品中的溶劑有關,目前常見溶劑包括花生油,大豆油,椰子油,葵花籽油,亞麻籽油,橄欖油等,媽媽們可嘗試不同品牌,仔細觀察。
寫在結尾:
母親不是母乳餵養的唯一責任人,成功母乳餵養不僅需要糾正錯誤的觀念,獲得全家人的支援,還需要全社會的支援,給母嬰提供安心餵養的環境。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臨床營養科簡介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臨床營養科源於1946年華西協和大學新醫院創立的營養部,目前是中國西部最大的集醫、教、研為一體的臨床營養治療中心。
科室以“為醫療事業奮鬥,為營養學科發展”的拼搏精神和“創新診療模式,守護群眾健康”的責任擔當,秉承專業化、規範化的管理模式,承擔起全院臨床營養治療、醫療膳食配製、臨床營養專業教育以及國家省部級科研等工作。
科室始終致力於我國臨床營養學科的建設與發展,率先在國內建立H2H營養管理新模式、實施循證臨床營養學科建設以及開展規範化的醫院膳食系統管理,先後獲得全國“十佳營養科”、首批全國“臨床營養科”建設試點單位、“臨床營養示範單位”、“中國臨床營養示範基地”、“中國老年醫學學會副會長單位”、“四川省營養師協會會長單位”等稱號,並率先開展國內住院營養師規範化培訓並在全國各地陸續推進“社群營養師培訓”建設,並取得國內臨床營養專業的多個第一。
參考文獻:
[1] 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22.4.
[2] Lee JS, Shin JI, Kim S, et al. Breastfeeding and impact on childhood hospital admissions: a nationwide birth cohort in South Korea. Nat Commun. 2023;14(1):5819. Published 2023 Sep 20. doi:10.1038/s41467-023-41516-y.
[3]於碩,趙纓.不同母乳餵養問題和使用吸奶器對乳汁不足產婦產後42d母乳餵養的影響[J].
醫療裝備,2023,36(20):6-9.
[4]周曉虹,白樺.初產婦母乳餵養認知能力調查及新生兒餵養影響因素分析[J].濟寧醫學院學報,2023,46(05):341-344.
[5]徐麗麗.母乳餵養指導在產科護理中的應用及對母乳餵養技巧掌握情況、產後開始泌乳時間的影響[J].婚育與健康,2023,29(19):13-15.
[6]戈桂瓊.關於母乳餵養,這些知識你需要了解[J].人人健康,2023,(17):28.
[7[1]王友剛,李正浩,解源源等.小兒人工餵養的研究進展[J].中國鄉村醫藥,2023,30(16):70-72.DOI:10.19542/j.cnki.1006-5180.007447]吳長劃,餘紅,駱芙蓉.早期餵養方式對嬰兒體格生長發育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22,37(14):2565-2569.DOI:10.19829/j.zgfybj.issn.1001-4411.2022.14.013
[8]王友剛,李正浩,解源源等.小兒人工餵養的研究進展[J].中國鄉村醫藥,2023,30(16):70-72.DOI:10.19542/j.cnki.1006-5180.007447
《中國臨床營養網》編輯部
本站動態欄:
截止到 2024 年 11 月 11 號上午 8:00 時,本平臺關注人數為:386597 名。更多資訊點選左下角 閱讀原文 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