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趙良成 (北京林業大學)
珙桐分佈於中國湖北、湖南、重慶、四川、雲南等地。古老的歷史、獨特的形態和傳奇的經歷,賦予了它極高的生物學、生態學以及人文、美學價值。
“珙”在古代指一種玉器。珙桐花序外面的苞片潔白如玉,其葉片寬大,形狀很像泡桐、油桐等桐樹的葉子,珙桐這一中文名可能由此而來。
珙桐的果實為卵圓形,成熟時為紫綠色,並帶有黃色斑點,看上去像未熟透的野梨。因此,這種樹常被當地人稱為“柩(jiù)梨子”或“水梨子”。但要注意,這個“梨”是不能吃的!
但要說珙桐最為人熟知的俗名,當屬“鴿子樹”和“手帕樹”。這兩個名字其實來源於珙桐的英文名“Dove tree”和“Handkerchief tree”,它們都形象地描述了珙桐花的特徵:樹上盛開著造型奇特的花,包圍花的白色苞片遠遠望去既像棲息枝頭、振翅欲飛的白鴿,又像微風中輕盈擺動的白色手帕。
珙桐與大熊貓的不解之緣
珙桐被稱為“植物界的大熊貓”,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它和大熊貓一樣,出現於數百萬年前的第三紀,挺過了第四紀嚴酷的冰川(由於氣候的波動,第四紀存在著大致以10萬年為週期的冰期、間冰期環境的轉化),是現今只在中國少數地區倖存並繁衍下來的孑(jié)遺生物,因此都被稱為“活化石”。
另外,讓人不可思議的是,珙桐和大熊貓的發現者居然是同一個人——法國博物學家和動植物標本採集者譚衛道(Jean Pierre Armand David),而且發現的地區和年份也都一樣。這是怎麼回事呢?
1869年,譚衛道在四川省寶興縣首次見到了大熊貓。同年,他在寶興縣的穆坪野外考察時,發現了一種奇特的樹木正開著巨大的白色花朵。譚衛道認為這是一種從未被發現的植物,隨後將其標本寄給了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兩年後,這種美麗的樹木被正式以他的名字命名(珙桐的學名是Davidia involucrata,屬名Davidia是譚衛道的姓)發表,珙桐也由此聞名於世。
“白鴿展翅”的奧秘
珙桐被稱為“鴿子樹”,是因為它會開出奇特的“鴿子花”。但此“花”非彼“花”,最顯眼的一對“鴿子翅膀”常被人們誤認為是花瓣。其實,它不是花瓣,而是由葉片特化而成的兩片獨特的、大小不一的苞片。
每年4月花序初開時,這些苞片並不是白色的,而是如同葉片一樣發綠;隨著盛花期的到來,苞片逐漸變成乳白色;而後在末花期變為棕黃色,進而凋落。
藏在苞片下面暗紫色的小球狀“鴿子頭”才是珙桐真正的花序。它由很多朵雄花和一朵兩性花或是一朵雌花組成。兩性花或雌花位於頭狀花序的頂端,雄花眾星捧月般環繞在其周圍。“鴿子花”盛開時,眾多的雄蕊由中心向外呈輻射狀伸展,猶如天空中綻放的煙花,非常美麗。
因為組成花序的每朵花都很小,而且沒有花瓣,很不起眼,但又需要昆蟲傳粉,這要怎麼辦呢?兩枚碩大的苞片就是珙桐進化出的“聰明辦法”,它們不僅好看,還有著特殊的生態功能:一是可以代替缺失的花瓣吸引傳粉昆蟲;二是珙桐的分佈區降雨頻繁,苞片可充當“雨傘”,保護花粉不被雨淋,使其保持生殖活力。這才是珙桐“白鴿展翅”的真正意義!
而最新對珙桐苞片的基因表達研究發現,抗菌、抗冷、抗水等抗逆相關基因在苞片中高度表達,這可能為苞片的生態功能提供了遺傳基礎。
知識連結
飛向太空的珙桐
2008年9月25日,中國神舟七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升空,珙桐種子也隨之一起進入太空,成為中國首個珍稀瀕危林木航天誘變育種實驗的物件。透過空間誘變珙桐種子,促使其遺傳因子發生變異,科研人員由此篩選出適應性好、抗性強的優良品種。
鴿子是和平、希望和愛的象徵,“鴿子樹”珙桐也被認為是和平友好的使者,並被譽為“北半球最漂亮的樹木”。目前,珙桐已在世界很多國家和地區安家落戶、開花結果,成為中國傳播友誼的使者。
本文來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原標題《似白鴿起舞的“活化石” 珙桐》,作者趙良成,有刪改,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來源。
現訂購2024年
只需28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