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7日上午,由中國醫學科學院主辦、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承辦的第一屆中國病原學發展大會,在有著百年曆史的協和醫學院壹號禮堂隆重開幕。
大會秉承“大醫學、大衛生、大健康”發展理念,圍繞“交叉、融合、創新:病原學發展新未來”這一主題,邀請病原學領域15名院士、25名教授等特邀嘉賓,聚焦病原學領域的發展,開展一系列學科和學術領域發展報告,探討學科發展新思想、新理念、新技術、新成果、新共識,共謀我國病原學領域發展新路徑。
大會致辭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勳章獲得者鍾南山院士透過影片向大會致辭,對大會的順利召開表示熱烈祝賀。他表示,在過去三年波及全球的新冠疫情中,黨中央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保障人民健康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我國病原學領域的專家功不可沒。
他指出,中國醫學科學院作為我國醫學衛生健康領域的國家隊,在歷次國家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中發揮了重要的科技支撐作用,為我國及世界新發病原體的發現和預警防控工作貢獻了科技智慧和中國力量。希望中國醫學科學院堅持圍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與世界各地優秀的病原學領域科學家廣泛交流合作、不懈探索,為促進病原學學科高質量發展,構建病原學發展新未來貢獻力量。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王辰院士作為大會主席,代表主辦方向與會人員表示熱誠歡迎。他在致辭中表示,中國病原學發展大會不同於一般的學術交流會議,而是中國醫學科學院為病原學界同仁搭建的一個共議中國病原學發展大計的平臺。
他指出,病原學是醫學中極為重要的一個領域,在當前複雜多變的自然環境、社會和國際關係下,病原學的發展至關重要,一旦落後就意味著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風險。我們要始終保持緊迫的狀態,有所作為、積極作為、確有作為,維護國家安全、社會穩定,保障經濟發展、社會文明、人民福祉。當前病原學領域發展最為突飛猛進,他希望透過本次中國病原學大會,凝聚動員全國病原學相關力量,聚焦學術內容,圍繞現實問題,從職業發展、行業管理、學科建設等角度,共謀我國病原學領域發展大事。
教育部科學技術與資訊化司司長周大旺到會致辭並作報告,以高校生物醫學資源建設為切入點,分享了他對高校如何加強基礎研究、支撐我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思考。他提出,高校是基礎研究的主力軍、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主陣地,生物醫學資源的開放、共享是推動生物醫藥研發的重要支撐,希望透過加大投入、學科共建等,加快推進生物醫學資源開放共享。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科技教育司規劃評估處處長劉桂生在致辭中強調,病原學事關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人民生命健康、國家生物安全和經濟社會的穩定。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不斷增加資源投入,相關人才、基地、創新平臺有了長足的發展。他提出,病原學研究機構和人員應錯位發展,找到既滿足國家重大需求,又符合各自專業特長的細分領域,深入挖掘,專精發展,同時應秉承開放、共享、協作的精神,以國家病原學發展為己任,提出應聚焦解決領域內重大問題的建議。他希望中國醫學科學院更好發揮核心基地的支撐、保障、示範、引領的作用,以中國病原學發展大會為平臺,匯聚智慧,在病原學的基礎研究、應用技術研究、成果轉化的各個階段,在創新鏈、資金鍊、產業鏈各個方面構建順暢、共融、共生的良好生態。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醫學六處竇豆副處長在致辭中表示,病原學是醫學科學領域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關乎人類命運和國家安全,國家高度重視並透過科學基金長期穩定的支援病原學領域檢驗、疫苗、藥物藥理、中醫藥、預防醫學等相關領域的發展,培養和孵育了一系列人才和團隊的成長,支撐和完善了許多研究平臺的建設,在新冠疫情防控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科技支撐作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醫學科學部一直積極推動國內高校、科研院所和醫療機構之間的深度合作,鼓勵科學家們跨國界合作,共同解決全球性的公共衛生健康問題,同時大力支援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和使用一批青年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夯基蓄勢。
主旨報告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王辰院士作主旨報告《對病原學發展的思考》。他提出,病原學領域面對的風險和挑戰是多方面的,如氣候和環境變化等影響病原體分佈和傳播特徵,加劇傳染病疫情;新的病原體和突變株不斷出現,跨種時有發生;病原體耐藥問題持續存在;大部分病原體無特異性治療藥物和預防疫苗,防控技術缺乏等。要從科學哲學的角度深入認識病原生物與人體相容、相生和相剋的關係。
王辰建議,要加強學科交叉融合,探索創新型研究模式。針對未來可能出現的新病原體的威脅,基於病原體分類學上的科屬層級,建立優先佈局的病原體清單,發展廣譜疫苗、藥物和高敏特異的診斷技術等,加快防治技術儲備。
中國醫學科學院黨委書記、副院校長姚建紅主持大會開幕式。他強調,黨和國家一直以來高度重視醫學健康的發展,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病原學作為醫學領域的重要內容,在維護人類健康和預防控制疾病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為我國公共衛生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病原學發展正面臨著全球化程序加速、氣候環境變化等因素下,病原變異和傳播速度不斷加快,新發突發傳染病威脅不斷增多的挑戰,同時還要不斷適應學科發展的需求,創新病原學研究技術手段。他提出,本次大會不僅是一個學術交流的平臺,更是一個啟迪思想、開拓視野的契機,透過大家的討論和交流,碰撞出更多思想火花,為未來的病原學研究和醫學發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專題報告
會上,院士和專家作專題報告,交流前沿科技成果。會議現場學術氛圍濃厚,專家學者們共話發展,深入研討,展望未來。
院士報告
(按報告順序為序)
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沈洪兵院士作題為《我國防控挑戰和應對》的專題報告
清華大學饒子和院士作題為《新發再發傳染病病原體研究》的專題報告
昌平實驗室謝曉亮院士作題為《我們應該如何應對下一次大流行?》的專題報告
浙江大學李蘭娟院士作題為《重大傳染病診治的基礎與臨床》的專題報告
鄭州大學常俊標院士作題為《核苷類藥物的設計策略及其應用》的專題報告
四川大學魏於全院士作題為《疫苗研發的新技術進展》的專題報告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徐建國院士作題為《反向病原學思考》的專題報告
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王福生院士作題為《慢性乙肝和艾滋病臨床治癒的研究進展和挑戰》的專題報告
清華大學程京院士作題為《病原微生物檢測:點與面,動與靜》的專題報告
中國醫科大學尚紅院士作題為《HIV病原生物學研究進展》的專題報告
武漢大學舒紅兵院士作題為《抗病毒天然免疫分子調節機制》的專題報告
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陳化蘭院士作題為《流感病毒感染致病機制新發現》的專題報告
廈門大學夏寧邵院士作題為《慢性HBV感染中B細胞功能受損機制研究與治療性抗體研發》的專題報告
教授報告
(按報告順序為序)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張文宏教授作題為《從大流行到地方性流行:呼吸道傳染病暴發的規律與機制》的專題報告
南方醫科大學黎孟楓教授作題為《生物安全視域下的人類熱帶病毒》的專題報告
瀋陽農業大學陳啟軍教授作題為《瘧疾發生的分子機理研究》的專題報告
中南大學陳翔教授作題為《基於重大皮膚疾病代謝特徵的防-診-治技術創新及推廣應用》的專題報告
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秦川教授作題為《人類疾病動物模型在病原學研究中的應用》的專題報告
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金奇教授作題為《2035終結結核病,科技發揮支撐作用》的專題報告
浙江大學俞雲松教授作題為《耐藥超級細菌演化與防治》的專題報告
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曹務春教授作題為《組學時代動物宿主及傳播媒介潛在病原體的發現與風險預警》的專題報告
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秦成峰教授作題為《大流行病毒的出現與消亡——科赫法則百卅年》的專題報告
廣州國家實驗室趙金存教授作題為《呼吸系統冠狀病毒感染免疫應答》的專題報告
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楊瑞馥教授作題為《從“病原”到“致病共棲菌譜”:微生物群體的認知變革》的專題報告
北京協和醫學院群醫學及公共衛生學院楊維中教授作題為《基於病原體監測的預警》的專題報告
清華大學程功教授作題為《蟲媒病毒感染傳播機制及阻斷策略》的專題報告
中日友好醫院曹彬教授作題為《新冠抗病毒藥物臨床研究》的專題報告
本次大會專題報告由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副院校長王健偉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所長舒躍龍教授,復旦大學袁正宏教授,廣州實驗室陳新文教授,廣州實驗室郭德銀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王佑春教授,武漢大學藍柯教授,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魯鳳民教授,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闞飆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周洲教授,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王世文教授主持。
閉幕結語
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所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舒躍龍教授在閉幕致辭中表示,本次病原學大會涵蓋了病原學研究和公共衛生安全的多個前沿領域,每一個議題都凝聚了來自知名專家學者的智慧,對病原學科發展方向、最新理論和研究進展以及前沿思想觀點等多方面進行了交流討論,為我們如何謀劃病原學發展新未來、更廣泛地交叉、融合開展病原學創新研究、更深入地建立共建、共享、共贏的合作體系,更有效地防控新發突發和重大傳染病提供了新思路,具有重要意義。
他特別向到會的各位專家學者及帶來的精彩報告表示敬意,向長期以來支援中國病原學研究工作的各級領導、專家學者和業界朋友表示感謝。
大會閉幕式由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黨委書記雷忠良研究員主持。雷忠良書記在總結講話中表示,此次大會不僅是一場學術盛宴,更是病原學學科、領域引領方向、謀劃未來的大會。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將與全國同道一道,以學科發展為己任,以中國病原學發展大會為平臺,匯聚智慧,探索機制,深化合作,在病原學研究的各階段,創新的各環節,構建順暢、共融、高效的良好生態。雷忠良表示,站在今天這個特殊節點上,讓我們抱著對病原學未來發展的堅定信念和信心,積極作為、大有作為,開啟公共衛生安全新徵程,推進病原學研究新的高質量發展。
本次大會為期兩天,線下受邀參會,線上社會直播,新華社、健康報、中國科學報、醫師報、醫學界等重要媒體現場報道,北京日報、新京報、醫師報、醫學界、呼吸界、中國醫學科學院公眾號等主流平臺宣傳會議核心內容,線上累計觀看量約81萬人次。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