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劉玫妍)北京時間11月13日,一項採用大規模、多中心、隨機對照、雙盲試驗方法來評估中藥製劑“中風醒腦方”(主要成分為紅參、三七、川芎、大黃)療效的臨床研究發表於國際著名醫學期刊《柳葉刀》(The Lancet)。
研究人員發現,“中風醒腦方”在整體上未對急性腦出血患者的臨床預後產生顯著改善,但在特定群體——皮層出血和中等以上出血患者中,顯示出潛在效果(有待進一步驗證)。該研究由廣東省中醫院郭建文團隊、復旦大學宋莉莉和克雷格·安德森(Craig Anderson)團隊聯合完成。
11月13日,郭建文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該研究是《柳葉刀》雜誌自1823年創刊200多年來,首次刊登中草藥多中心臨床研究,具有里程碑式意義。
郭建文表示,自發性腦出血是最嚴重、治療手段最少的卒中型別,導致三分之二的患者死亡或者致殘,而且目前有效治療手段非常有限,急需研發有效藥物改善患者結局。
“中風醒腦方”是源於國醫大師陳紹宏教授驗方製成的中藥複方製劑,臨床用於急性腦出血超過20年。為了驗證“中風醒腦方”的臨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團隊開展了一項歷時三年的前瞻性、多中心、隨機、安慰劑對照雙盲試驗。
“我們用了一個完全國際標準化的試驗方法來評估中藥的療效。”郭建文介紹,此次研究涵蓋了中國12個省份的26家醫院,共納入了1648例急性腦出血患者。該試驗未顯示“中風醒腦方”能改善中重度腦出血患者功能預後、生存率和生活質量,但證實了藥物的安全性,兩組不良反應沒有顯著差異。
在預設的亞組分析中,腦出血量大於15毫升、腦葉出血兩個亞組顯示了中醫藥具有潛在獲益,提示要進一步開展中醫藥治療較大血腫患者的臨床試驗,確認療效。
10月23日,該研究受邀在第16屆世界卒中大會(WSC)主會場演講,WSC副主席、歐洲卒中組織前主席維拉麗雅·卡索(Valeria Caso)認為該研究設計嚴謹、執行良好,透過高質量的研究顯示:中醫藥對較大的血腫患者顯示了非常有前景的治療效果,給予重症腦出血患者更多生存和恢復致殘的希望。世界卒中組織主席傑亞·潘丹(Jeyaraj Pandian)教授盛讚該研究“用科學資料,促進傳統醫學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