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爺是個注重養生的人,在退休後經常看養生相關的文章,尤其注意自己的飲食,他十分相信“千金難買老來瘦”這句話。
再加上自己本身也高,所以更覺得少吃、不佔葷腥是正確的行為。兒子在中間曾勸過他,告訴他老年人不能太瘦,但劉大爺不為所動,依舊堅持控制飲食。
可最近一段時間,他發現自己的身體似乎出現了問題,每天都頭暈、乏力,甚至連毛巾都擰不動了。上週還不小心摔了一跤,結果骨折了,在醫院住了一週。這讓他覺得很奇怪,自己明明很重視養生,怎麼身體還這麼差?
醫生稱,他最大的問題就是過分控制飲食,長期缺乏營養攝入導致他罹患了肌少症,日常出現的乏力等症狀正是由此引起。
一、研究發現:胖得穩定是一種長壽優勢
《老年醫學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體重穩定的人更有希望可以獲得長壽。相較於體重減少>5%的受試者,體重穩定的人長壽的可能性增加了1~2倍。
該研究對5萬餘名61~81歲的女性受試者進行了調查,分析受試者的體重變化與活到90歲、95歲、100歲的關聯。並進行了10年的隨訪,在研究開始、3年時、10年時分別測量了受試者的體重,根據變化將她們分成了3組:下降≥5%的減輕者、增加≥5%的增加組、變化<5%的穩定組。
對比發現,體重穩定組在長壽方面有更大的優勢:
相較於體重穩定組,3年內體重減輕組活到90歲、95歲、100歲的機率分別下降了33%、35%、38%;
相較於體重穩定組,10年內體重減輕組活到90歲、95歲的機率分別下降了40%、49%。
對於老年人來說,在晚年時期保持體重微微超重反而對健康有好處,這是為什麼呢?
相較於體重過輕的老年人,超重/輕度肥胖的老年人說明營養狀態更好,在面臨疾病或一些感染性的消耗時,身體儲存相對充足,有助於熬過最難熬的這段時期。
我們一般會計算BMI來判斷體重是否超標,計算方式為體重(kg)/身高(m)的平方,保持在18~24都屬於正常現象,老年人可在這個範圍內適當超重。
很多老人覺得“瘦”同“壽”,但一味地追求“以瘦為健康”往往會適得其反。
體重過瘦的老年人身體處於低代謝水平下,且體內蛋白質含量不足,日常很容易犯困、貧血、胃腸道功能紊亂以及骨質疏鬆等。
另外,JAMA子刊上一項研究指出,對於老年男性,與體重波動在5%以內的穩定者相比,體重減輕5%~10%者,其全因死亡風險會增加33%;與體重穩定的老年女性相比,體重減輕5%~10%者,其全因死亡風險會增加26%。
這一組增長資料再次強調了體重穩定對老年人健康的重要性。
二、胖也要“胖”對地方,研究發現“長壽身材”
2022年,《nature aging》上發表的一項由我國疾控中心研究人員進行的為期20年的研究指出,年齡≥80歲的老年人超重或輕度肥胖更長壽。
但所謂的“胖”並不是說老年人可以無節制地增重!
《BMJ》上一項研究稱,大腿粗、臀部大的人會比肚子大的人更為長壽。該研究涉及250萬人次,分別考察了腰圍、臀圍、大腿圍、腰腿比以及腰高比等脂肪儲存的方法。
結果發現,身體中部脂肪含量高的人各種因素所致的早亡風險均會增加,而大腿圍大、臀部豐滿的人,則早亡風險較低。
無法在腿部累積脂肪的人可能會面臨更高的心血管代謝疾病風險,這種風險會顯著增加死亡率、心血管事件風險,風險的增加率甚至比肥胖人群更高。
大腿的皮下脂肪,對身體而言是一種保護下脂肪。而臀圍大意味著下身的肌肉更為發達,對降低壞膽固醇、提升好膽固醇、預防血管硬化有一定幫助。
判斷臀圍大小是否屬於肥胖範圍一般是透過計算腰臀比,即腰圍/臀圍,男女性的正常值應<0.9/0.85,>1則說明健康風險較大。大腿圍的正常範圍在46~60cm,在範圍內越粗越好。
三、管理好體重,這3點很重要
想要管理好體重,需要做好一些細節問題,這幾件事非常重要。
1、多吃優質蛋白質
隨著年齡的增加,體內肌肉會逐漸流失,人也會明顯的消瘦。對於老年人來說,一定要注意蛋白質的補充,建議日常可適當增加蛋奶類、瘦肉、魚蝦以及豆製品的攝入,同時要保證足量的蔬果攝入,保證膳食均衡。
2、每週3~5次有氧運動
快步走、游泳、跳舞、騎腳踏車等均屬於有氧運動,對改善心肺功能、降低血脂、調節血壓等均有好處。建議每週進行3~5次有氧運動,每次不少於30分鐘。
3、定期測量控制比例
日常要定期測量腰圍,測量方式為站立雙腿分開25~30cm,將軟尺繞在肚臍上方0.5~1cm處,肥胖者要選擇腰部最粗的位置測量。
瘦很多時候並不是好事,尤其是對於老年人來說,適當的超重反而對健康有好處。
參考資料:
[1] 《別一心想瘦,體重有這個特點更長壽!特別是這個部位不能胖》. 健康時報 2024年10月28日
[2] 《胖也要“胖”對地方!新研究:腿粗屁股大的人更長壽》. 生命時報 2023年04月04日
[3] 《【健康】被你嫌棄的“梨型身材”,竟是一種“長壽身材”?》.廣東衛生資訊 2024年07月12日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