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僅以此文獻給那些正經受著巨大痛苦且心力交瘁的焦慮症患者家屬。
撰文:杍無恙
堅持還是放棄,這是個問題
曾經的我也和你們一樣,生存還是毀滅,放棄還是繼續被炙烤焚燒,無數次的頹敗崩潰,又無數次的擦乾眼淚重新開始……
如今,透過努力,我先生已開始正常的工作、生活。這一切是多麼的來之不易,作為妻子,我或許比他本人更知其不易,我希望能透過親身經歷鼓舞到正在經受著痛苦折磨的患者及家屬,不要放棄,焦慮症真的可以自愈,曾經的幸福生活是可以重現的。
我先生是一名高學歷的科研工作者,我是一名體制內工作人員,有2個上小學的孩子,體面的工作、還不錯的收入,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幸福美滿的家庭。
自2021年開始,我先生每年都有一段時間出現失眠、多夢、頭痛、心慌、身體疲乏、興趣減退、嚴重時甚至難以工作,每次發生時,他都會積極求醫,看心理科、精神科,做過針灸治療,吃各種醫生開的中藥、西藥。2021-2022年每年發病時長大概1個月左右;2023年起發病時長逐漸增加,一年中有2到3個月;儘管反覆,但經過看醫、自調,基本能恢復到正常工作、生活。
2024年因公導致腿部受傷,手術後一週再次陷入嚴重失眠、頭痛、頭暈、心慌、身體疲乏、對什麼都無興趣,一個月後,自身覺得無法再勝任崗位工作,辭去領導職務。經單位建議開始在醫院住院並接受精神科專業治療。
醫生診斷為廣泛性焦慮障礙,並給予各種藥物治療,住院過程中,醫生一直在根據其反應對藥物進行調整變換,情況時好時壞,效果並不理想。在此期間,我一直保持與醫生的溝通,自己也在網上查詢各種焦慮症的症狀反應、如何做好陪伴工作、如何幫助其好轉等。
先生住院後,家中就我和老人照看2個孩子,老人主要負責接送,孩子的學習、衣食、日常陪伴主要是我來做,還要工作,每一天都忙的像個陀螺。
另外我還要承擔勸解、安慰、鼓勵他的任務,要與醫院、先生單位進行治療方式的溝通,要了解治療進展,我謹記醫生的建議,儘可能跟他說些正能量的事,我克服生活中的一切困難,調整心情,把生活中一件件有趣好玩的事情分享給他。
他卻提不起任何興趣,孩子的事情他不關心,大部分時間他都是在訴說他的痛苦。焦慮症的困擾讓他整日困在自己的世界裡無法自拔,情感日漸冷漠,電話兩頭的我們就是兩個不相融的世界。
而我每每在精疲力竭的一天結束,孩子入睡後,悲傷、無助、痛苦就開始侵襲我,我渴望有人來幫我分擔,渴望他能參與孩子的學習、生活,能在疲憊不堪的夜晚給我一個擁抱。
我除了工作和孩子,不再外出,怕別人問起,怕自己未語淚先流;看到別人一家三口其樂融融時,心裡也更加苦澀。緊繃的弦在這日復一日的心力交瘁中彷彿即將斷裂,我甚至有了離婚的想法。可是另一個聲音又在說,離婚真的能解決問題嗎?離婚後他怎麼辦?十幾年的感情,我真的能放下嗎?我能心無旁騖地帶著孩子去過另一種新的生活嗎?
既然舍不下,那就勇敢面對
我知道焦慮症會讓人情感淡漠,人在能量低的時候,是不會信任關心旁人的,他會變的內向,並集中注意力來保衛自己的需求。這是病症的反應,並不是真實的他。我必須放棄向他索取情緒價值,這在現階段是不理智、不科學的,我需要做的僅僅只有落實一件件具體的事,穩定家庭,儲存自己,積極尋求康復。
這個過程會非常辛苦且持久,我不能有怨懟、自憐、惱恨等無益於當下的情緒,我必須拿出壯士斷腕的決心、徐徐圖之的耐心,科學理性地應對一切,才有成功的可能。
住院1個月,他仍舊精神萎靡,雙眼無神,情緒驚慌,對自身無信心,言談中消極的想法較多,封閉的環境、病友間的交流加劇了他對未來的恐懼。我意識到住院治療對他療效並不好,於是開始勸說他出院,他猶疑不定,對自己毫無信心,他不知道出院後能幹什麼,怎麼選好像都是絕路。但我執意讓他出院,儘管此時並不確定出院就會真的好,但我清晰的知道,繼續住院會讓我跟他更崩潰。
在住院滿50天的時候,他出院了。此時的他仍舊被失眠、多夢、頭痛、心慌、身體疲乏、心率加速等症狀纏繞。儘管所有的儀器都證明他的身體並無問題,睡眠監測也處於正常,但他這些痛苦的症狀卻是他的確切感受,整日他都處於消沉中。我看了很多關於焦慮症的文章、影片,一遍遍地安慰、勸解、鼓舞、建議………我們倆在這條迷茫的道路上苦苦掙扎,卻收效甚微。
在我的要求下,他會盡可能配合我出去散步、曬太陽、適量運動、社交……一週下來仍無明顯好轉,我能感覺到他的慌亂、焦慮、無力、絕望………他看到的只有黑暗的前路,而我也不知何日是盡頭。
轉機出現在回家的第7天
我在喜馬拉雅無意間刷到《焦慮症的自救》一書,最先吸引我的是書中對焦慮症症狀產生的原因和症狀反應。以前東拼西湊的焦慮症知識在此書中得到了系統全面的講解,於是我嘗試著放給他聽。
當書中說到焦慮症產生的原因是“當人們對神經性疲勞產生了恐懼,並讓這種恐懼嚴重影響到自己正常生活,這個時候神經性疲勞就引發了神經症(焦慮症是其中一種),且持續性的焦慮狀態是由於對症狀的恐懼造成的……”時,他從躺著變成坐起來,且第一次這樣集中注意力,處於迷霧中的他第一次有了茅塞頓開的感覺,對病症的產生有了些瞭解。我也開始興奮起來,感覺找到了源頭,也一直跟他閱讀此書。
他終於明白自己的病其實並沒有那麼可怕,只不過是神經疲勞,而神經疲勞會引發神經敏化,它會放大一切反應,緊張、恐懼症狀的發生再一次疊加了恐懼,從而引發焦慮症。而如果能接納症狀,就不會對自己造成疊加傷害,神經敏化帶來的症狀會慢慢自愈。無疑,這個認知讓他輕鬆了很多,很長時間以來,他以為自己無藥可醫,幾近絕望,理解病症讓他有了繼續聽下去的渴望,他急於想要知道如何擺脫它。
而關於如何治癒,書中提的對策是“面對,接受,飄然,等待”四步驟,他聽完後覺得自己可以試一試。後來他了解到作者克萊爾.威克斯醫生曾經也是一名神經症患者,自愈後再也未復發,且取得了極大成就。這更加鼓舞了他計程車氣,增添了他的信心。
他主動提出送孩子去上課,並決定去上班,連續3天正常上班,他開始關心自己以外的人和事,我感覺我們正在小心翼翼開啟新世界的大門。第四天下班他有些沮喪、焦灼,透過問詢瞭解到他面臨著兩個工作任務,剛剛邁出第一步的他在面對工作任務時,緊張和恐懼又一次襲來,導致症狀加劇,焦慮恐慌讓他只想躲在家裡。此時的他就像一個鼓足勇氣邁出第一步的學步小娃,趔趄了一下,因害怕摔倒又重新折返回來。我意識到我必須做些什麼,否則前面功虧一簣。
此時的我和他都已明確知道這些症狀並不會要他的命,而眼前的工作任務是他再次恢復的契機也是必經過程,跨出去了一切都會好起來,如果又退縮排洞,那後面將更難。於是我決定給他一記強擊。晚上,我把他約出去,對著他一頓歇斯底里的輸出,一是發洩自己幾個月以來的小心翼翼和擔驚受怕,但整個過程我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幹什麼,並未失去理智。
我說他自私,只看得到自己,妻兒老小的痛卻完全看不到。明明知道這些症狀都會因焦慮更加嚴重,卻還要去耗費精力,縱其發展。根本就是自己不想好,以為只要強調身體不好,就可以不用承擔責任,心安理得躲起來。我說你這兩個工作任務,做砸了會怎麼樣,最多是需要領導幫你善後。
這樣的後果你承擔不了嗎?這樣的後果比一家老小的苦痛更慘烈嗎?這樣的後果比你的命重要嗎?…….我聲淚俱下,我說我什麼都豁出去了,唯一的目的就是保全這個家庭,你卻為了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把自己折騰到這個模樣。或許我的言行真的對他有所觸動,他打了自己兩個耳光,然後說了他對這兩個工作任務的應對方式,不管結果怎樣都先去試一試。
你今天有什麼事情要做?
此後我決定把對他的關心 “你感覺怎麼樣?”改成“你今天有什麼事情要做?做了什麼事?”。他開始投入正常工作,有規律的作息,儘管仍舊會有些不舒適,但他會盡可能不去理會。有一天他興奮地跟我說“好久都沒像今天這樣的高效了,半小時寫出了好幾頁東西。”能量的恢復、工作任務的完成讓他重新燃起了信心,看著他的樣子,我有一種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感覺。
此後的他整個狀態開始與常人無異,與我有說有笑,開始逗弄孩子,工作也能從容應對,我們重新擁抱了平凡又來之不易的生活。有那麼一剎那,我都有點想不起他半月前還在頹廢的樣子,自愈竟是如此之快,或許這就是心病的不同之處。
關於藥物。其實焦慮症對於醫生來說,主要是藥物治療+心理輔導。藥物的作用主要是鎮靜效果,但如果患者自身不停地陷入緊張、恐懼,藥物的作用就會被弱化。我很認同《焦慮症的自救》一書中,完全透過外力恢復的焦慮症,後期一旦導致你緊張、恐懼的事務再次出現,很容易再次陷入焦慮狀態。所以還是需要患者本身透過清醒的認知從疾病源頭進行嚴防死守。
從本次經歷來看,我覺得家屬能做的其實比醫生能做的更多,靈活性更大,且更具個體針對性,處理得當的話,效果會更好。所以,請把對他的愛轉化為耐心、理解、寬容、不放棄、不指責、理性認知、積極應對,與他同學習、共進退。
要做到這些,我們需要有科學的指導(建議參考《焦慮症的自救》一書,作者克萊爾.威克斯)、用心的觀察、耐心的陪伴,且一定要有堅定的信念,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持久戰,但只要不放棄努力,一定能迴歸幸福的生活。
看更多精神疾病知識?
無需下載即可線上檢視~
本文來源:心理專家說
責任編輯:葉子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