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謝菲 人民論壇 谷漩)“大夫,你給俺看看是咋回事,吃過藥了腿還是疼。”年邁的留守老人董奶奶佝僂著背,拄著柺杖緩緩走來。“韓醫生,俺家小妮兒好像發燒了!”村民王大娘抱著3歲的孫女焦急趕來。76歲的陳大爺坐在一旁,靜靜等著大夫忙完後給他貼膏藥……
11月17日10時,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縣李老家鄉唐樓村的衛生室裡已經有不少患者在排隊看診,一位前腳剛走,另一位就補上前來。
11月17日,村醫韓青松(右一)為患者量血壓。謝菲攝
“青松這人可好嘞,他是俺家的救命恩人!”
“要不是青松,俺當家的命都沒了。他在村裡當醫生,俺們是最佩服的!”提起村醫韓青松,崔大娘稱讚不已。2023年5月2日清晨,她老伴兒在家裡突然暈倒,當時孩子都不在身邊,她只能去叫韓醫生。韓青松及時診斷病情,判斷可能是腦梗或腦出血,第一時間用自己的車將其送到縣醫院搶救。在醫院進一步檢查後,崔大娘的老伴兒確診為腦幹出血。“幸虧當時青松送來得及時,醫生說再晚來一會命都保不住。”回憶起當時的場景,崔大娘仍感激萬分。
“這沒啥,不管誰找我,我都會去做。作為醫生,這是咱的職責。”聽到誇獎,韓青松有點不好意思,在他看來,這是日常工作中再平常不過的事。他的診室裡張貼著患者們送來的錦旗。而比起錦旗,他告訴駐村記者,更讓他感到暖心的是村民們的信任。“他們相信我,我給他們看好病,讓他們少遭點罪,我就高興。”
11月17日,村醫韓青松(右一)與妻子(左一)為老人貼膏藥緩解腰痛。谷漩攝
騎著電動車走街串巷的上門村醫
“現在比剛來的時候好太多了,你看這路,再看看村衛生室,大變樣,基礎設施和衛生條件都有了顯著改善。”多年來走村串戶的韓青松也是村裡發展的見證者。提到村衛生室,他格外激動,向記者一一介紹村衛生室設有的診療區、觀察室、藥房和處置室。“村裡發展好了,衛生條件改善了,村民的生活質量也有了很大提升,以前蚊蟲叮咬後容易感染形成瘡口,現在這種情況已經不常見了。”
走在唐樓村的村路上,基本上每家每戶門前都張貼有“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聯絡牌”,上面必然有韓青松的手機號碼。前幾年,村裡推行了家庭醫生簽約制,居民透過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簽訂一定期限服務協議的方式,與家庭醫生建立長期穩定的服務關係,使簽約家庭能夠獲得更便捷的醫療衛生服務。從此,定期隨訪患有慢性病的村民,給他們量血壓、測血糖、叮囑用藥,便成了韓青松的一項日常工作。
唐樓村村民家門口張貼的“家庭醫生簽約聯絡服務牌”。谷漩攝
“管(好),高壓115、低壓95,低壓有點高,平時少吃點油,少吃鹽,多吃點蔬菜。”上門隨訪時,韓青松為癱瘓在床十幾年的村民崔玉蓮測量血壓並囑咐道。說罷他又給老人在村裡打工的女兒打去電話,“俺上家裡看老人來了,你媽血壓有點高,最近按時吃藥著沒?”當聽說老人沒有按時吃藥的情況後,韓青松很著急,一再叮囑一定要重視吃藥。
11月17日,村醫韓青松(右一)上門為老人檢查身體。謝菲攝
這些年,村子裡誰家情況不好,哪位村民病情嚴重,哪些是慢性病患者,哪家小孩愛發燒,他都再清楚不過。他的手機裡存滿了村裡老人子女們的電話。駐村這些天,總能見到他騎著那輛藍色的電動車奔走在鄉間的小路上,而這已經是他換的第二輛電動車了。
雖然平時工作繁忙,但十幾年來,韓青松一直在持續學習、精進醫術。他是西醫兒科出身,主動定期去縣醫院學習中醫,在網上學習中醫教學影片,抽出時間自費去外地隨名醫學習。去年他利用針灸為村裡60多歲患有長期膝關節疼痛的張大爺進行治療。約20天后,大爺的症狀得到了顯著改善。“俺在村裡當醫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疾病和患者,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更好地治病救人。”韓青松撓撓頭說道。
44歲的韓青松已經在唐樓村做了12年村醫。12個寒來暑往,韓青松已經成了村裡的健康守護人。他告訴記者,多年來,他在心裡始終銘記在來唐樓村衛生室報道的前夕,他學醫道路上的領路人——同為醫生的大舅對他的叮囑:“你擱(在)唐樓工作,我非常支援你。你準備好雨衣、膠鞋和傘,要隨叫隨到,隨時準備出診。”
“唐樓也是俺的家,服務大家也是服務俺的親人,俺想著這輩子把當醫生這件事做好,就行了。”韓青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