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劉靜怡 韓金序)與人工耳蝸一起,外周血管支架將成為另一款即將被納入集採的高值醫用耗材。11月29日,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聯合採購辦公室釋出《人工耳蝸類及外周血管支架類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檔案》,本次集採將於12月19日由企業遞交申報材料,並現場開標。
據國家醫保局11月30日訊息,目前,我國每年大概有20萬-30萬患者接受外周血管植入治療。在傳統支架之外,還有覆膜支架、藥物塗層支架,價格也高於普通的裸金屬支架。此前,外周支架的價格從1萬多元到4萬-5萬元不等,部分患者因整個手術的費用昂貴而卻步。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查閱採購檔案瞭解到,本次全國共有3183家醫療機構填報外周血管支架類耗材採購需求,總需求量258485個,而外周血管支架類此前最高有效申報價格都已降至6000元以下。記者關注到,在傳統支架之外,本次集採還涉及覆膜支架、藥物塗層支架。
12月2日,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介入與血管外科副主任醫師李承志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當人體的血管出現堵塞或閉塞,且球囊擴張後無法維持管腔的形態時,就需要放置支架。目前從臨床來看,外周血管支架主要應用於下肢動脈,特別是針對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和糖尿病足等疾病。“外周血管支架的使用率較高,例如在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等疾病時,其中傳統支架植入術在整個臨床中佔到70%左右。”
從招採檔案來看,國外企業仍舊是本次招採的“大頭”;國內先健科技、心脈醫療、安泰生物等均有產品獲批,但上市企業有限,本次集採年度採購需求量中佔比較小,部分國產公司的需求量只有數百。
外周血管支架研發有何難點?李承志表示,目前臨床常用的外周支架多為鎳鈦合金等合金材質,且工藝上多采用鐳射雕刻技術製造,目前我國企業仍有待突破技術瓶頸。
“本次集採比較特殊,此前我們集採的高值耗材,如冠狀動脈支架、骨科關節等,國產滲透率高,本次集採的外周血管支架,以國外企業為主。”12月2日,北京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副研究員楊照表示,此前,許多地方集採都曾涉及這一品類,對於國產產品市場拓展,應從長期觀察。“此前我們就有過國產企業滲透率低的產品集採經驗,例如胰島素的集採。在短期內企業可能會遇到‘陣痛’,但採購開啟市場門檻後,國內企業的市佔率增速能夠明顯加快。此外,對於國產市佔率較低的耗材集採應如何開展,本次集採值得我們長期評估。”
國泰君安12月2日研報同樣指出,人工耳蝸類、外周血管支架類產品由於國產企業產品獲批較晚、醫院覆蓋率較低,目前相關賽道國產化率仍較低,藉助本次國採,相關企業有望快速實現入院。人工耳蝸領域尚無國產上市公司,外周血管支架類心脈醫療、先健科技、歸創通橋均有一個或多個產品參與集採,後續繼續跟蹤中標結果,若結果積極,有望進入更多醫院,獲得更多協議採購量,進一步加快新產品的放量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