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導語
剛剛結束的“2024提高抗微生物藥物認識周”以“教育 倡導 立即行動”為主題,號召社會各界立即行動,積極應對微生物耐藥帶來的挑戰,共同遏制微生物耐藥。其中,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關鍵優先順序病原體的碳青黴烯耐藥腸桿菌(CRE)更是成為各方關注重點。資料顯示,儘管我國整體耐藥形勢穩中向好,但CRE的發生率仍在持續上升[1],對臨床診療帶來了嚴峻挑戰。
在這一背景下,我國抗CRE感染治療領域也迎來重要創新突破:新型碳青黴烯/酶抑制劑複合製劑——亞胺培南/西司他丁/瑞來巴坦正式在華獲批,不僅為臨床應對CRE治療挑戰帶來創新選擇,更為遏制耐藥局面注入動力。本期,醫學界邀請到多學科權威專家,共同探討CRE感染管控現狀,分享對創新藥物臨床應用的期待與展望。
警鐘長鳴:CRE感染現狀嚴峻,臨床治療期待更優解
CRE,作為臨床抗感染治療中的“難治性對手”,近年來其威脅日益凸顯。據2023年中國細菌耐藥監測網(CHINET)資料顯示,以產KPC為主要耐藥機制的碳青黴烯耐藥(CRKP)對碳青黴烯類藥物的耐藥率已從2005年的3.0%,上升至如今的30%[2,3]。
更令人擔憂的是CRE感染的高病死率。CRE感染多發生於罹患嚴重基礎疾病、免疫缺陷,和(或)長期反覆使用廣譜抗菌藥物的患者,感染後患者病情相對較重——總體住院死亡率更是高達46.2%。
“具有‘雙高’(高發病率與高死亡率)特徵的CRE感染已成為中國乃至全球醫療系統面臨的一大挑戰。”中國醫師協會感染醫師分會會長,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感染病科的肖永紅教授直言道,CRE等耐藥菌的感染顯著延長了患者住院時間,增加了醫療成本。
同時,肖教授進一步闡述了我國臨床在抗CRE感染治療中所面臨的兩大主要困境:
診斷技術滯後:快速診斷手段匱乏,難以精準指導用藥。
現有治療方案存在侷限:現有的治療方案選擇單一,易誘發耐藥且療效受限;部分藥物的毒副作用明顯,增加了臨床治療的複雜性。
臨床亟需創新抗菌藥物“破局”,以更高效地應對CRE感染挑戰。
重磅登場:首個新型碳青黴烯/酶抑制劑複合製劑在華獲批
2024年12月1日,新型碳青黴烯/酶抑制劑複合製劑正式獲得國家藥監局獲批。其核心優勢在於其加入的瑞來巴坦可顯著降低包括產ESBL、KPC、AmpC、OXA菌株在內的腸桿菌目細菌的最小抑菌濃度(MIC),從而恢復這些菌株對亞胺培南的敏感性[4]。
多位專家對未來CRE臨床的診療策略提升與格局變革寄予期待。
多樣化抗菌藥物對防控細菌耐藥性和精準治療患者至關重要。新型碳青黴烯/酶抑制劑複合製劑的獲批為CRE感染治療提供了強有力的選擇,將助力抗菌藥物科學化管理(AMS)的持續最佳化。
新型碳青黴烯/酶抑制劑複合製劑可覆蓋多重耐藥機制,對以CRE為代表的病原微生物展現出優異的療效。我們期待其獲批後能夠早日應用臨床,讓更多的重症患者從這中獲益。
新型碳青黴烯/酶抑制劑複合製劑在中國的獲批,為血液科醫生應對CRE感染提供了新武器。這不僅豐富了我們對抗CRE感染的治療手段,也有助於提高抗感染治療的成功率,為血液科重症感染患者帶來更多希望。
新型碳青黴烯/酶抑制劑複合製劑在中國的獲批為我國呼吸和重症醫學領域的應對CRE感染開闢了新的治療策略,這一臨床醫生的治療利器有望為CRE感染患者帶來長生存的福音。
應對CRE耐藥菌不僅需要強化AMS和防控措施,同時也需要抗菌藥物的不斷創新。新型碳青黴烯/酶抑制劑複合製劑的獲批將為CRE感染治療提供新手段,為最佳化AMS注入新動力,助力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的可持續發展。
小結
CRE感染的治療難題長期困擾著臨床實踐,而新型碳青黴烯/酶抑制劑複合製劑的獲批無疑為這一領域帶來了新的曙光。然而新藥只是解決問題其中一步,我們也期待在AMS的框架下實現其合理應用,同時結合診斷技術的最佳化,多學科的緊密協作,為抗擊耐藥菌感染構建更完善的醫療體系。
小調研
39度)","url":"","cnt":0},{"name":"D:老年患者(>65歲)","url":"","cnt":0}],"total_cnt":0}]" data-delflag="0" data-fail="0">
參考文獻:
[1]. 錢淑雨,李鐵軍.耐碳青黴烯類腸桿菌耐藥機制的研究進展[J].藥學實踐與服務, 2024(10).DOI: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5005.
[2]. 梁鈴, 朱衛民. 耐碳青黴烯類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治療進展 [J]. 中國現代醫藥雜誌, 2024, 26(10): 97-101.
[3]. CHINET中國細菌耐藥監測網. CHINET 2023年全年細菌耐藥監測結果 [R], 2024-03-05.
[4]. 秦曉華, 郝敏, 王明貴. 新抗菌藥物研究進展 [J]. 中國感染與化療雜誌, 2024, 24(4): 489-96.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