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黃思宇
“國家衛健委等16個部門聯合印發的《“體重管理年”活動實施方案》明確提出,鼓勵醫療衛生機構設定體重管理門診或肥胖防治中心。廣大非公立醫療機構應當積極參與,為規範肥胖診療、提高全民體重管理效果貢獻力量,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
在11月30日舉行的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肥胖與代謝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首屆肥胖創新融合論壇上,同濟大學肥胖症研究所所長、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肥胖症診治中心主任、曜影醫療內分泌代謝及甲狀腺中心主任曲伸教授這樣說道。
過去十多年間,我國非公立醫療行業迎來飛速發展。截至2023年末,國內有非公立醫院2.6萬個以上,佔全國醫院總數近70%。
“數量持續增加的同時,更要注重規範化高質量發展,這是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發展的必由之路。”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郝德明表示,成立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肥胖與代謝專業委員會,有利於加強非公立醫療機構在肥胖與代謝病診療上的交流協作,提升非公立醫療機構在該領域的診療能力,為患者帶來更加安全有效的服務。
本次大會上,眾多從事肥胖與代謝病診療的專家學者也分享了該領域的前沿進展、最新研究成果與不同治療手段的臨床應用,奉獻了一場精彩的學術盛宴。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陸灝教授指出,中醫認為肥胖與先天體質、飲食失調等多種因素有關,融入食藥共治的理念將提升肥胖治療效果,並透過調節患者體質改善代謝功能,維持長期體重管理效果。
北京協和醫院陳偉教授表示,科學的飲食方案可以讓減重藥物更有效地發揮作用,並減少藥物副作用。對於減重手術,臨床營養科參與診療與圍術期管理能夠幫助提高手術成功率,減少術後併發症,維持長期體重管理效果。
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朱江帆教授指出,肥胖代謝減重外科經歷了從開腹到微創的更迭,且新的治療手段還在不斷湧現,但部分醫療機構仍存在手術不規範等問題,未來需要臨床醫生、行業學協會共同治理。
中日友好醫院孟化教授指出,減重手術帶來的長期體重改善效果已得到多項研究證實,但我國減重代謝手術仍面臨患者心理牴觸、手術費用較高、未全面納入醫保等問題,有待透過政策支援等進一步化解。
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陳海冰教授指出,肥胖是2型糖尿病發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利用GIP/GLP-1單分子雙受體激動劑治療2型糖尿病,將為患者帶來心血管、肝臟等多重獲益,助力糖化血紅蛋白達標和體重減輕。
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王彥教授表示,生活方式干預是長期體重管理的基石,但單純的生活方式干預往往減重效果欠佳,對符合適應證的患者可直接起始減重藥物治療,為成人超重及肥胖患者長期體重管理提供新的選擇。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蔡曉凌教授指出,GCG/GLP-1雙受體激動劑具有優質減重、燃脂護肝、顯著改善心血管代謝風險指標等作用,已被納入多部中國肥胖指南/專家共識。未來,減重藥物開發將繼續向靶點多元化、劑型改良、延長給藥週期等方向發展。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李舍予教授、西安大興醫院邢影教授、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卜樂教授、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金暉教授等專家學者,就肥胖相關指南應用、非公立醫療機構肥胖中心建設經驗、疑難複雜肥胖病例診治分析、GLP-1RA類藥物減重效果等話題進行了精彩分享。
本次大會上,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肥胖與代謝專業委員會正式揭牌成立。經首屆委員會成員投票表決,曲伸教授當選為主任委員。紀立農教授、李小英教授、王存川教授、姬秋和教授、陳宏教授、陸灝教授、陳偉教授、曾天舒教授、孫明曉教授、李玉鍾教授、張敬教授當選為副主任委員。陳海冰教授當選為秘書長。
經首屆專業委員會提名,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母義明教授,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主任委員、山東省立醫院趙家軍教授,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南京鼓樓醫院朱大龍教授擔任首屆委員會顧問。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蔡曉凌教授,“醫學界”創始人、上海醫米資訊科技有限公司CEO陳奇銳先生擔任首屆委員會副秘書長。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