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孔天驕)國內藥企在抗體偶聯藥物(ADC)領域進展訊息不斷。12月10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官網顯示,瓴路藥業的靶向CD19的ADC(抗體偶聯藥物)注射用泰朗妥昔單抗的上市申請已獲得批准,單藥治療復發/難治性瀰漫性大B細胞。
12月11日,重慶大學附屬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醫師王東林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ADC藥物兼具單抗藥物的高靶向性以及細胞毒素在腫瘤組織中高活性的雙重優點,可以精確識別腫瘤細胞並殺死它,能夠有效降低傳統小分子藥物高毒副作用並提高整體治療效率,較傳統抗體類腫瘤藥物具有更好的療效。
ADC抗體偶聯藥物(Antibody drug conjugate,ADC)是指一類抗體偶聯藥物,A是抗體,它能識別特定的抗原,比如腫瘤細胞上比較特異的抗原。D是藥物,一般選擇細胞毒性比較強的小分子藥物。C連線或偶聯的意思。作用機制是透過抗體識別腫瘤,把能有效殺傷細胞的藥物分子攜帶到腫瘤細胞裡,起到特異的殺傷效應。
ADC藥物簡單理解為由三個主要部分組成,像個啞鈴,一頭接著能識別腫瘤的抗體負責選擇性識別癌細胞表面抗原可以準確識別和結合到腫瘤細胞上去,一頭連著能殺死腫瘤的某種小分子藥物,中間的抓握的地方就是連線子負責連線兩頭。
ADC藥物在腫瘤治療領域的發展迅速。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發現,不久前,11月27日,科倫博泰的TROP2 ADC藥物SKB264(蘆康沙妥珠單抗)獲批上市,用於治療既往至少接受過2種系統治療的不可切除的區域性晚期或轉移性三陰性乳腺癌(TNBC)成人患者。同日,華東醫藥的ADC藥物索米妥昔單抗注射液獲批,用於既往接受過1-3線系統性治療的葉酸受體α陽性的鉑類耐藥卵巢癌(PROC)適應症。
“傳統的化療藥物不僅會殺癌細胞,還會損害正常細胞,選擇性不高,不能夠持續用藥。而ADC藥物的優勢在於有更好的靶向性,相對而言,它能夠實現更好的藥效和更低的毒副作用。”12月11日,清華大學藥學院創院院長、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主任丁勝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ADC藥物未來在某些特定的腫瘤治療領域可能逐漸成為重要選擇,ADC藥物研發比較複雜,對技術要求較高,最關鍵之處是要找到好的靶點,國內在這一領域跟進迅速,目前我國很多藥企正在研發下一代ADC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