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息肉這種病變越來越多。胃息肉、腸息肉最為多見。目前,對於胃息肉和腸道息肉,內鏡下切除是公認的治療方法,但在臨床上有不少患者陷入了切了又長,長了又切的尷尬境地,苦不堪言!
怎麼預防息肉生長以及預防復發,成了很多患者關注的問題。為此,岳陽市中醫醫院脾胃病科王歡主任、中醫博士從中醫的角度為您支招。
一、息肉是什麼?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息肉”一詞最早記載於《黃帝內經》,其《靈樞·水脹》篇曰:“腸覃如何?岐伯曰:寒氣客於腸外,與衛氣相搏,氣不得榮,因有所繫,癖而內著,惡氣乃起,瘜肉乃生”。
由此可見,息肉是由於體內看不見的痰溼、瘀血、濁氣縛結在一起,日久形成在黏膜表面看得見的贅生物。
《黃帝內經》有言:“陽化氣,陰成形”,息肉為有型的腫物,它形成是因為陰邪盛而陽不足,陰盛陽衰,陰寒凝滯,聚而成形,故生息肉。現代人缺乏運動,長期生活在密閉的空間,較少接受戶外陽光,同時常熬夜耗損陽氣,導致陽氣不足,陰寒凝滯。
從飲食方面看,患者一般喜食肥甘厚味(高脂肪、高動物蛋白及油炸食品)或生冷冰飲。飲食不節、肥甘厚膩阻礙脾胃運化,久之脾胃虛弱,痰溼凝滯,氣滯血瘀,從而形成有形之息肉。
另外,胃腸息肉還與肝失疏洩、情志內傷因素相關。《素問·百病始生》認為:“若內傷與憂怒,則氣上逆,六輸不通,溫氣不行,凝血蘊裡而不散,津液澀滲,亦成積。”
現代人由於生活壓力大、節奏快,思慮過度、情志不調,容易導致肝氣不舒,氣機不暢,從而影響氣血津液的正常執行,痰瘀互結產生息肉。
二、怎麼預防息肉生長?
中醫認為:陽氣旺,陰收斂,化形難,則息肉無所生。中醫治病講究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對於已經長出來達到切除指徵的息肉,醫生往往會藉助內鏡技術切掉它,阻止它繼續長大,但是切除息肉只是治標之法,並不能阻斷它再生。
中醫強調“脾胃為後天之本”,以中藥調理體質和胃腸內環境,改變息肉賴以生存的“土壤”,從根源上斷了它再次“萌芽”的念想!
息肉的病機關鍵在於痰瘀互結,脾為生痰之源,因此健脾祛溼,活血化瘀是諸多專家公認的防止復發的大法。
脾為後天之本,主升清、運化,脾虛無以升清運化,易導致痰溼內停;痰溼內停日久,有礙氣機執行,氣滯則血瘀。由此可見,痰溼、氣滯、瘀血三者相互為患,但是病之根本在於脾虛不運。
三、防治小貼士
岳陽市中醫醫院脾胃病科針對預防胃腸息肉復發有專項中醫特色治療及中藥內服方,透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辨證論治,針對每個患者不同體質開出中藥處方,結合科室的特色臍灸、穴位貼敷、艾灸、針灸、耳穴壓豆等中醫特色外治,能極大程度的預防胃腸息肉的復發。
除了中醫中藥預防胃腸息肉外,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應該提高自身的正氣,即自身的免疫力,才能夠抵禦外邪。中醫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王歡主任提示,平時應重視生活起居,飲食有度;改正不良生活習慣,戒菸戒酒;減少脂肪攝入,多食用新鮮的蔬菜瓜果,增加穀物類食物;適當鍛鍊,避免久坐久站;定時大便,保持腸道通暢;調暢情志,心態平衡。若已經發現腸息肉應當重視,但不必過分擔憂,有計劃地制定健康體檢,早發現早治療。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岳陽市中醫醫院 樺林 黎妍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Y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