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群策群力,共繪眩暈病研究新藍圖!
眩暈是指機體因對空間定位產生障礙而發生的一種運動性錯覺或幻覺,多由前庭系統疾病引起,患者有明顯的外物或自身運動感,常伴有噁心嘔吐,且常因突然發病而出現明顯的恐懼感,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為進一步增進對眩暈的認識、提升診斷與治療能力,2024年12月14日,備受矚目的“櫛風沐雨 飛越新程——2024眩暈多學科高峰論壇”在昆明隆重舉辦。本屆高峰論壇邀請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李焰生教授、解放軍總醫院吳子明教授擔任大會主席,並由福建省人民醫院陳曦教授、解放軍總醫院劉興健教授、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盧偉教授、雲南省中醫醫院秦瓊教授主持,匯聚了眾多專家學者,就眩暈領域的診療現狀與科普工作、前庭醫學的發展與學科分級建設及未來研究方向等前沿議題展開深入交流與探討,旨在共同推動我國眩暈領域的蓬勃發展。
圖1 會議現場
01
感恩傳承,前輩引領前行路
會議伊始,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同仁醫院姚樂教授以脫口秀的形式巧妙開場。隨後,李焰生教授及吳子明教授作開場致辭。
圖2 姚樂教授脫口秀開場
圖3 李焰生教授致辭
圖4 吳子明教授致辭
(左右滑動檢視圖片)
在雲南省中醫醫院秦瓊教授主持的大會“感恩”專場,五位專家登臺以專業學術的視角分享了眩暈研究的成長故事與獨到見解,凸顯了實踐積累、前輩指導、國際交流及精準診斷在推動前庭醫學進步中的關鍵作用。
圖5 秦瓊教授主持
福建省人民醫院王海霞教授回顧了其從研究生時期接觸眩暈,到透過學會平臺深化認知,再到參與年會、辯論等活動的成長曆程,實現了個人與學科的共同進步。西安市第三醫院趙永教授在分享中強調了實踐積累與前輩指導在眩暈研究中的重要性。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同仁醫院王雯教授以幽默的語言分享了其眩暈學習之路,得益於名師指點與頭暈眩暈論壇的參與,同時鼓勵大家積極投稿國際學會進行交流。山東省立醫院李贇教授分享從內分泌轉至眩暈專科的經歷,強調病史採集與臨床基本功在眩暈診斷中的重要性。中日友好醫院喬亞男教授分享了其在眩暈學習中的探索,透過開設專病門診積累了大量患者資料,發現頭昏腦脹症狀更為常見,而眩暈佔比較少。
圖6 王海霞教授講課
圖7 趙永教授講課
圖8 王雯教授講課
圖9 李贇教授講課
圖10 喬亞男教授講課
(左右滑動檢視圖片)
前庭醫學的蓬勃發展離不開一代代醫學先行者的默默付出與努力。正是這樣,前庭醫學的發展才得以不斷前行,取得了如今的成就。青年醫生也向老一輩專家獻花,以表達對師長們的感激之情。
圖11 獻花環節
02
碩果累累,學術研究譜新篇
在大會“碩果”專場,解放軍總醫院劉興健教授作為本場主持人。吳子明教授以《中國前庭醫學發展與學科分級建設》為主題展開介紹,首先回顧了中國前庭醫學的發展歷程,然後高度讚揚了前輩們的貢獻,並指出分級診療體系的建設對於前庭醫學的發展至關重要。但從目前的臨床實踐來看,分級診療體系尚不完善,為此他提出了分級裝置配置、中心場地規劃及專業人員培訓等具體建議,旨在構建從縣域到地級市再到省級醫院的全方位、多層次前庭醫學診療網路。
圖12 吳子明教授講課
上海長征醫院李斐教授以《常見眩暈疾病診療現狀》為講題指出目前一些療效和安全性獲廣泛認可的眩暈治療一線用藥(如甲磺酸倍他司汀),其足劑量、足療程治療的規範性應用仍面臨挑戰,醫生在療程和用藥劑量上的選擇差異較大,且多注重短期症狀緩解,忽視長期管理。 對此,李斐教授建議加強規範化培訓,提高一線臨床醫生對眩暈疾病的認知和藥物使用的規範性,並透過科普和宣傳增強患者對眩暈治療的理解,提升用藥依從性。
圖13 李斐教授講課
隨後,李焰生教授、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任同力教授、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韓軍良教授、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區永康教授和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盧偉教授圍繞“從巴拉尼協會眩暈診治新進展看中國前庭醫學發展”的主題就MD患者是否需要限鹽及臨床管理策略、如何看待前庭性偏頭痛患者聽力下降的問題以及前庭性神經炎患者是否一定要使用激素等熱點話題進行了熱烈討論。
圖14 討論環節
前庭醫學,作為解決眩暈及平衡障礙的重要學科,正逐步發展成熟,其知識體系橫跨多個醫學領域,因此要注重多學科合作與分級診療體系的建設。不僅如此,對於眩暈這種有藥可治的疾病,還需強調用藥規範性以及患者的全程管理,而這離不開科普宣傳。
03
科普惠民,助力健康共發展
在本次論壇的“科普”專場中,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盧偉教授擔任本場主持。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蔣懷禮教授分享了團隊在眩暈診療方面的成果,強調科普應以患者為中心,不以名利為目的,同時提醒同行要正確看待自媒體帶來的壓力和負面評價。
圖15 蔣懷禮教授講課
沂南縣人民醫院王陽教授介紹道,透過舞臺劇、情景劇和短影片等多樣化形式,生動呈現科普內容,有效提升了當地群眾對眩暈疾病的認知;並指出,科普的核心在於提升患者知識,促進科學預防和正確救治。
圖16 王陽教授講課
紹興市中醫院王志剛教授重點介紹了耳石症的科普工作,涵蓋認識、治療和預防三個方面,特別強調了預防耳石症需注重生活習慣、運動和平衡功能,以及康復訓練的重要性。
圖17 王志剛教授講課
四川省人民醫院易洋教授分享了跨學科職業生涯中對眩暈的深入探索,並透過兩個案例展現了專業技能與人文關懷;並強調眩暈診療不僅是對抗疾病,更是為患者找回平靜與希望。
圖18 易洋教授講課
科普惠民不僅在於知識的傳播,更在於健康行為的促進與心理健康的支援,旨在提高患者認知和依從性,從而在臨床實踐中真正惠及每一位患者,助力健康共同發展。
04
實踐探索,精準診療顯真章
福建省人民醫院陳曦教授作為主持,開啟了“實踐”專場。王雯教授聚焦位置性眩暈與前庭性偏頭痛的鑑別診斷,分享了一例複雜的眩暈病例,並指出前庭性偏頭痛的眼震型別與耳石症相似,但鑑別具挑戰性,需深化疾病認知。韓軍良教授補充道病史追問和使用中止症狀藥物作為診斷依據的重要性,並強調前庭性偏頭痛(VM)患者隨訪的重要性。
圖19 王雯教授講課
王海霞教授介紹了三個梅尼埃病(MD)特殊病例,討論了手術治療的必要性與效果,強調MD治療需採取階梯策略,並謹慎選擇功能破壞性治療。針對上述病例,盧偉教授點評強調MD治療的關鍵在於明確診斷和階梯治療,手術治療應慎重選擇,並優先考慮保護聽力。陳曦教授補充道內淋巴囊減壓手術的有效性及聯合手術的優勢,強調微創與精準治療。
圖20 王海霞教授講課
頭暈症狀複雜,過度依賴特定診療模式易導致漏診誤診。蘇州第九人民醫院胡蘭教授透過分享兩例心源性頭暈病例,指出頭暈與前庭、心血管等多系統相關,需詳詢病史與全面檢查,並強調頭暈門診與急診應警惕惡性頭暈,如心源性頭暈,必要時行心電圖隨訪。對此,李焰生教授指出,老年人頭暈多病因、多症狀,處理需全面考慮,並分享心源性頭痛類似情況,強調需進一步臨床研究。
圖21 胡蘭教授講課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蔡桂蘭教授闡述了一例前庭性偏頭痛病例,指出前庭性偏頭痛的治療藥物在證據方面尚顯不足,仍需更多研究支援。李焰生教授強調前庭偏頭痛診斷的嚴謹性,以及預防治療的足劑量、足療程原則。同時,還應關注診斷準確性及治療規範性,特別是在多學科合作中。
圖22 蔡桂蘭教授講課
山東省立醫院代小燕教授分享一例複雜病例,患者左耳診斷為MD,右耳為高頻感音神經性聾。代小燕教授指出,疾病前期診斷困難,需邊治療邊觀察。秦瓊教授點評稱,中醫院針灸治療MD及突發性耳聾效果顯著,並提醒拓寬治療思維。
圖23 代小燕教授講課
在實踐探索的道路上,各位專家透過分享複雜眩暈病例,從鑑別診斷到創新治療,不斷最佳化方案,確保診斷準確、治療有效,彰顯了精準診療的真諦。
結語
此次盛會匯聚了眾多前庭醫學領域頂尖學者與臨床專家,以“感恩““碩果”“科普”“實踐”四大板塊為核心,分別向前輩致敬、展示最新研究成果、強調科普價值及分享實踐經驗,深度剖析了眩暈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與臨床挑戰。最後,李焰生教授總結道,眩暈雖不致命致殘但極其痛苦,需多學科聯合作戰;同時,應注重科普宣傳,這不僅可以提高公眾對疾病的認知,還可以促進醫患交流,進一步提高依從性。期待隨著大資料和佇列研究等高質量循證證據的積累,能進一步推動眩暈領域的發展。
*此文僅用於向醫學人士提供科學資訊,不代表本平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