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氣管重建術是解決喉氣管狹窄最重要的手術方式,是評估小兒氣道外科水平的主要指標。
來源 |重醫兒童醫院
對於低齡兒童而言,如果呼吸不暢通,那是難以言說的痛苦。近日,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就為2歲的患兒安安(化名)重建喉氣管,這不僅讓她有了新的呼吸綠色通道,更為她以後的健康成長掃除了障礙。
2歲女孩病情陷入膠著狀態
四處奔波求醫
家住雲南的安安出生後就有呼吸費力的表現,時常出現大哭後面色青紫,生長發育也落後於同齡孩子。半年前,安安感冒後出現呼吸困難,在當地醫院就診,醫生檢查後考慮“呼吸衰竭、喉炎”,馬上給予氣管插管機械通氣。 在醫院有創呼吸機輔助通氣治療1個月後,又撤機予以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然後透過面罩吸氧輔助呼吸,安安的呼吸困難症狀並沒有得到根本改善。
安安媽媽只好帶著寶寶從雲南奔赴廣州,在廣州某醫院就診,因呼吸困難又反覆予以呼吸機輔助通氣,在進行了“支撐喉鏡下聲門下狹窄切除術”後安安依然無法脫離呼吸機,醫院又實施了“氣管切開術”。之後,安安不能透過鼻呼吸,只能透過放置在頸部的氣切導管來呼吸。
“這半年來幾乎都奔波在給孩子治病的路上。”安安媽媽講到,“四處奔走,多次住院,那段時間我都絕望了。”最後在其他患兒家長的推薦下,聽說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氣道手術經驗豐富,給了她最後一絲希望。於是,安安媽媽帶著安安來到了重慶。
“擴建”氣道,重建“生門”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病房將安安收治入院,在初步完善電子纖維喉鏡檢查後發現她有聲門下狹窄,且極有可能是該疾病中最嚴重的型別:聲門下閉鎖。
正常新生兒聲門下管腔直徑小於4mm,早產兒小於3.5mm,稱為聲門下狹窄,出生後即有聲門下狹窄,稱為先天性,多為骨性狹窄,氣管插管引起的稱為後天繼發性聲門下狹窄。聲門下管腔完全堵塞稱為聲門下閉鎖。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副主任唐新業帶領團隊仔細研讀患兒病史及多次喉鏡檢查資料,發現安安聲門下氣道在逐漸變小。唐新業副主任介紹道:“聲門是氣體透過的必經之路,聲門即“生門”,聲門下的狹窄代表著氣體難以透過正常的呼吸道進入肺部,一旦患兒出現此部位的阻塞,最直觀的問題就是出現呼吸困難,直至窒息!”
在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姚紅兵指導下,經過團隊詳細討論後,唐新業副主任根據安安病史和檢查結果推測,安安為先天性聲門下狹窄,但是不嚴重,表現為大哭時面色青紫。後來反覆氣管插管導致聲門下損傷,肉芽組織增生,出現逐漸加重的後天繼發性狹窄,故安安為混合性聲門下狹窄,單純性肉芽切除或球囊擴張等手術可以治療部分後天繼發性聲門下狹窄,但難以解決先天性聲門下狹窄的軟骨畸形,這就證實了安安既往手術療效不佳。
結合以上分析,唐新業副主任決定為安安實施喉氣管重建術。
在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副主任唐新業、麻醉科主任徐穎的帶領下,氣道手術團隊人員通力合作,順利完成手術。
手術過程中,探查發現安安是聲門下閉鎖。唐新業副主任、楊陽醫生、肖玲醫生密切配合,切除聲門下閉鎖的瘢痕組織,嫻熟地切取患兒合適的肋軟骨,經過細緻雕刻,將肋軟骨縫合於喉氣管的前後壁,擴大聲門下氣道,最後置入T型管。
術後安安返回普通病房,透過一週的治療,病情逐漸穩定,於1月29日順利出院。
唐新業副主任介紹到,根據科室以往數百例患兒的最終療效來看,絕大部分孩子6個月後能拔除T型管,後面能恢復正常的鼻呼吸,日常的運動也沒有影響。
喉氣管重建術
喉氣管重建術是解決喉氣管狹窄最重要的手術方式,是評估小兒氣道外科水平的主要指標。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自2017年以來完成200餘例喉氣管重建術,手術量在國內兒童醫院居首位,2023年我科完成74例(大約90%為外埠病例),僅次於美國辛辛那提兒童醫學中心。除了手術量外,其他方面也取得了多項國內領先,例如:年齡最小(出生後15天),體重最低(我院2.7kg)。因為極高的成功率,吸引大量外埠病人前來就診。
來源:重醫兒童醫院
責編:田棟樑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