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申傑
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營養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臨床營養網》顧問
河南中醫藥大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學科開創人(原學科帶頭人、學科主任)
河南中醫藥大學預防醫學專業(營養與食品衛生方向)創辦人研究方向:營養及食療藥膳基礎理論研究,流行病學及統計學應用研究。
本文摘選自:《臨床營養管理——基礎、技能與案例》,化學工業出版社 P096-097
1. 生存分析的概念 生存分析(survival analysis)亦稱生存率分析或存活率分析,是不僅考慮事件結局還考慮結局發生時間的統計分析方法。由於慢性疾病無法在短時間內明確判斷預後情況,只能對患者進行長期隨訪,並且產生帶有結局的生存時間(time-to-event)資料。需要採用生存分析方法分析其陽性終點事件或是否出現失效(failure)事件,以判斷臨床效果。
2. 生存資料的組成 生存資料是指研究物件是否出現研究者感興趣的陽性終點事件或 是否出現失效事件,而不僅僅是生存或者死亡、復發/不復發、陰性/陽性等二分類結局,而是包括2個結局指標:①是否出現終點事件;②所經歷的生存時間。故其所包含的關於結局的資訊量遠高於單一研究結局。例如,在臨床營養干預研究中,分別比較某醫院腫瘤病區常 見疾病干預組和對照組對2型糖尿病的干預效果。干預組患者接受營養干預後的2個月內,有效率是96%,對照組的有效率是91%,則該陽性事件是有效的,兩個指標陽性率非常接近,在統計學上應該無統計學差異。兩種干預效果似乎旗鼓相當。此時若要評價營養干預和對照的效果差異性,可以評價哪一組的陽性事件或失效事件更多。
3. 生存時間的含義 包括狹義、廣義、醫學研究三個角度,見表7-14。臨床營養學研究一般是基於醫學角度計算生存時間。
4. 生存分析策略 不同的生存分析內容,有不同的統計分析策略。
(1)描述生存過程 一般採用經典的壽命表法(單組頻數表資料大樣本)或Kaplan-Meier(多組小樣本資料比較)計算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時間,並且用生存曲線來描述生存過程。
(2)比較生存過程 可採用Log-rank或(對遠期差異敏感)和Wilcoxon檢驗(對近期差異敏感)進行生存時間資料分佈的組間差異性檢驗。
(3)探討影響生存時間(生存速度)的影響因素、預測生存機率 常用Cox迴歸分析(多因素分析法,類似於Logistic迴歸)。
5.生存分析的應用 生存分析主要用在兩種研究設計型別的資料分析中,分別為試驗研究和佇列研究。
(1)試驗研究 在隨訪研究中,可以透過比較干預組和對照組在生存率、中位生存時間方面是否存在著統計學差異探討干預措施對患者臨床結局的改善作用。
(2)佇列研究 可以透過比較暴露組和對照組在生存率、中位生存時間方面是否存在著統計學差異得出可靠的結論。
參考文獻:略。
《中國臨床營養網》編輯部
本站動態欄:
截止到 2024 年 2 月 19 號上午 8:00 時,本平臺關注人數為:365315 名。更多資訊點選左下角閱讀原文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