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試跨越你前進道路上的所有障礙,永遠不要洩氣。
撰文 |凌駿
當地時間2月16日,著名心臟病學家、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 (TAVR) 的發明者Alain Cribier 教授在法國魯昂去世,享年79歲。
Alain Cribier是一位富有遠見,極具想象力的醫學家,他創造了多個世界第一,在心臟病學領域做出的傑出貢獻享譽全球。2002年,他完成了全球首例TAVR,隨後20多年,這一革命性技術挽救了上百萬人的生命,也就此改變了內科的學科發展方向,使得心內科從一個單純的內科,轉向了“半個外科”的疾病診療模式。
“一位真正有遠見的人離去了。”美國心臟病學會主席Hadley Wilson教授稱,“Cribier對心臟病學領域的影響怎麼強調都不為過。從早期從事心臟手術到TAVR的發展,他始終致力於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並推動該領域的發展。”
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是一種微創瓣膜置換手術,透過介入導管技術,將人工心臟瓣膜輸送至主動脈瓣位置,從而完成人工瓣膜植入,恢復瓣膜功能。
2002年底,Alain Cribier和同事在期刊Circulation上發表了全球首個關於TAVR技術的論文,他在文章結尾寫道,隨著裝置改進和臨床研究不斷證實,未來這種以導管為基礎的微創主動脈瓣狹窄治療方法,可能會成為一種重要的治療選擇。
Alain Cribier的預測成為了現實,甚至更進一步,TAVR技術改變了全球嚴重主動脈瓣狹窄患者的治療格局,標誌著心臟介入手術進入了全新的時代。但當Alain Cribier在20世紀80年代首次提出這一概念時,學界並不好看,並認為這是“極為愚蠢的想法”。
那時,對於主動脈瓣狹窄(AS)患者,唯一有效的積極治療方式是進行外科主動脈瓣置換術(SAVR),可有接近一半的患者無法接受治療,他們多是年邁的老人,無法承受開胸手術帶來的創傷和一系列併發症風險。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Alain Cribier先是提出了透過球囊主動脈瓣成形術(BAV)進行治療,“這種方式如今看來稀鬆平常,但當時卻被認為是不可能的,因為人們擔心病人會因栓塞或心室顫動等而喪命。”Alain Cribier在2023年4月的一次採訪中回憶道,當他首次決定對患者進行這種治療時,他所在的法國魯昂大學心臟病學學科帶頭人對他說,“你瘋了,這是不切實際的”。
“我們應該嘗試一下,否則這名患者也將在未來幾周內死去!”Alain Cribier回應說。
“行吧,如果你想嘗試的話,就去吧。”
得到了許可,1985年9月,Alain Cribier在全球首次進行了球囊主動脈瓣成形術。手術非常成功,患者的疾病症狀在兩年內全部消失。隨後,相關文章發表於《柳葉刀》,在醫學界引起了轟動,大量醫生來到法國魯昂,向Alain Cribier學習這項技術。
可就在幾年後,讓Alain Cribier擔心的事情發生了——學界此前的顧慮並非毫無道理,BAV無法解決瓣膜狹窄再復發的問題,其缺乏持久益處的缺陷變得明顯。這促使Alain Cribier開始探索新的技術——TAVR。1988年起,他開始在屍體上進行研究,證明TAVR的手術可行性。
然而這一次,Alain Cribier的想法依舊遭到了幾乎整個學界的反對,“在他們看來,TAVR不可行的原因有很多:無法穿過瓣膜並在鈣化處部署裝置;冠狀動脈口不可避免的阻塞;二尖瓣損傷、主動脈破裂和裝置栓塞的風險;血流動力學結果差且不持久,中風、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心內膜炎。人們還認為,既然心臟手術可以滿足需求,任何新技術都將毫無用處。”
Alain Cribier並沒有放棄。幾年裡,他前往全球各地,法國、美國、巴西......聯絡了所有可能感興趣的醫療公司,“但我只收到了負面回應。這些公司的專家都是心臟外科醫生,他們列出了這項技術的不可信之處,有幾次我還被告知:這是有史以來為技術創新提出的最愚蠢想法。”
轉機出現在1997年,在一場學術會議上,Alain Cribier遇到了兩名來自強生(J&J)的工程師,他們出乎意料地支援Alain Cribier的想法。1999年,他們成立了一家醫療初創公司,致力於推動TAVR的開發。經過動物身上一系列失敗的試驗並不斷改進後,2002年4月16日,Alain Cribier為一名瀕臨死亡的AS患者進行了全球首例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
二十年後,Alain Cribier依然記得這場手術的每一處細節,“我們將瓣膜推進導絲,穿過隔膜,使左心室中的裝置掉頭,穿過原生瓣膜,將產品定位在鈣化處,並給球囊充氣以釋放瓣膜,當我們觀察到患者面部顏色在幾分鐘內從黑色變為粉紅色時,整個團隊的情緒難以形容,不少人淚流滿面。”
雖然手術獲得了成功,但此後1年多,外科專家們依然對TAVR抱有質疑,認為第一次的成功只是僥倖,相關監管部門也制定了最為嚴苛的試驗標準,比如“必須是即將死亡的患者”,以此來測試TAVR的有效性。
Alain Cribier突破了這些障礙,他和團隊在“可怕的”的入組標準下,對38名患者進行了第一批研究,並取得了積極結果。2005年開始,美國和歐洲的監管部門開始接受TAVR。自此,TAVR逐漸成為了治療主動脈瓣疾病的主要選擇。
2010年10月,TAVR傳入我國,中國科學院院士、心臟病學專家葛均波完成我國大陸地區首例TAVR。當年12月,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 又成功為兩名患者實施了第2、第3例手術,到了2023年,全年我國開展的TAVR已突破萬例。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TAVR推出,各類經導管瓣膜治療(TVT)也迎來了蓬勃發展,葛均波院士曾評價道,“如果將心血管介入比喻成心血管學科的皇冠,那麼近20年來興起的TVT無疑是這個皇冠上最閃亮的明珠。”
回顧職業生涯,Alain Cribier認為自己是幸運,從醫學院學習到畢業後任住院醫師,他始終在最頂尖的醫療機構接受醫學培訓。他學到的並不只是臨床技術,“那些偉大的醫學前輩、創新者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教會了我如何認識未滿足的臨床需求,並相信自己可以成為解決問題的人。”
Alain Cribier還是一名醫療公益者。20世紀90年代末,在開發TAVR的同期,他還在印度建立了一個介入心臟病學基金會,與相關公司合作,致力於針對欠發達地區,開發更具備經濟效益的心臟相關疾病治療術式。
而自TAVR開始在臨床普及後,Alain Cribier又將大量時間花在了醫學教育,他在法國魯昂建立了多學科醫療培訓中心,為來自全球各地的醫生提供TAVR及相關技術的規範化培訓。
“當你決定在醫學領域進行創新時,肯定會有很多人反對你。”Alain Cribier曾在一次採訪時說,“你要確保你是正確的,堅持下去,並嘗試跨越你前進道路上的所有障礙,永遠不要洩氣。”
來源:醫學界
責編:田棟樑
編輯:趙 靜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