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李爽 鄭璽)12月16日,國家衛生健康委釋出《職業病分類和目錄》,職業病由原10大類132種調整為12大類135種(包括4項開放性條款),新增兩個職業病類別。調整後的目錄將於2025年8月1日起實施。
新增的兩個職業病類別,分別為職業性肌肉骨骼疾病、職業性精神和行為障礙,每個類別中分別新增一種職業病:一是職業性肌肉骨骼疾病類別中新增腕管綜合徵(限於長時間腕部重複作業或用力作業的製造業工人);二是職業性精神和行為障礙類別中新增創傷後應激障礙(限於參與突發事件處置的人民警察、醫療衛生人員、消防救援等應急救援人員)。
腕管綜合徵多見於手工勞動者
“木工、廚師、園藝等手工勞動者,經常需要手、腕部重複進行同一動作,肌腱長期過度滑動,區域性增厚,會逐漸引起神經壓迫。”12月18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創傷與顯微骨科副主任醫師趙勇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包括腕部的骨折、脫位、區域性血腫、脂肪瘤、腱鞘囊腫等也可能壓迫正中神經,造成腕管綜合徵。
“腕管綜合徵的患者,常會感到大拇指、食指、中指指端麻木或疼痛,持物無力,以中指最為明顯。”趙勇表示,腕管綜合徵的症狀在夜間或清晨最重,夜間可痛醒,有時疼痛可牽涉到前臂。對於輕症患者,適當抖動手腕可以減輕症狀。在嚴重的情況下,患者的大拇指底部肌肉可能出現明顯萎縮。
“滑鼠手”是否等同於腕管綜合徵?趙勇解釋,腕管綜合徵更常見於手工勞動者和家庭主婦,而不是經常使用滑鼠的人群。他指出,雖然滑鼠操作可能引起手腕和手指疼痛,但真正導致腕管綜合徵的情況相對較少。
“一旦出現相關症狀,建議及時前往醫院骨科就診,部分患者透過腕關節支具固定、區域性藥物注射、口服藥物治療、物理治療等便可緩解症狀。若這些治療無效,則需進行手術治療。”趙勇提示。
職業性創傷後應激障礙需得到社會重視
12月18日,北京安定醫院心理測查中心主任孟繁強在接受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採訪時表示,創傷後應激障礙是一種在經歷或目睹嚴重創傷性事件後可能出現的心理健康狀況,創傷後應激障礙的患者可能會不由自主地回憶創傷性事件的各種細節,對其身體、情緒、行為產生多方面影響。
“職業性創傷後應激障礙,需要得到社會的關注和重視,尤其是參與突發事件處置的人民警察、醫療衛生人員、消防救援等應急救援人員,這些職業領域與保障公眾的生命安全緊密相連。”孟繁強表示,這類人群如果在經歷突發事件後出現畫面不斷閃回、警覺性增高、迴避事件場所等情況,甚至生活和工作受到嚴重影響,一定要及時到心理科就診,嚴重者需要服藥治療。
孟繁強提到,本次職業病分類和目錄的調整,能夠讓職業健康保護更加聚焦於高風險職業人群,推動相關危機干預機制的建立和完善,也能更好地去增強勞動者的權益意識和職業安全感,進一步保護勞動者的基本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