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鄭璽)11月5日,中國人民大學釋出北京近100餘萬人次城市體檢人群體質健康質量指數報告,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院副教授王瑜在釋出會上表示,在2006~2022年的17年間,受檢人群體質健康質量指數得分及各維度得分均較為穩定,但BMI(身體質量指數)、血壓、、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等心腦血管慢性病相關指標仍需加強。
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院副教授王瑜在北京城市體檢人群體質健康質量指數釋出會上。受訪者供圖
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院副教授王瑜介紹,該報告從身體形態與基本功能、日常活動適應能力、心腦血管及內分泌功能、肝腎功能、免疫狀態五個維度得到每個人各自的體質健康質量指數得分,範圍為0~100,指數數值越大,反映健康狀況越好。
報告顯示,2006~2022年的17年間,北京30歲及以上受檢人群心腦血管及內分泌功能得分相對穩定,透過對8個與非傳染性疾病高度相關的指標進行單項分析,在過去17年裡,北京30歲及以上體檢人群的空腹、高密度脂蛋白得分相對穩定;甘油三酯的得分呈上升趨勢;BMI、血壓、血尿酸的得分呈下降趨勢;得分雖然早期有所上升,但後期呈下降趨勢;低密度脂蛋白得分雖然早期有所上升,但後期呈下降趨勢,2019年後又有所上升,慢性病防控的壓力依然很大。
“BMI得分下降意味著超重和肥胖問題的顯化,血壓和血尿酸指標分數的下滑可能預示著高血壓、高尿酸血癥乃至痛風等疾病風險的上升。”北京胸科醫院心臟中心主任張健表示,這些生理指標的變化反映出現代社會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的變化。肉禽蛋奶等高蛋白、高脂肪食物的過度攝入,以及運動時間的顯著減少,都是代謝綜合徵發病率不斷攀升的重要原因,從而可能引發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需要社會大眾高度重視、早期預防、積極應對。
“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的體檢篩查是慢病防控的最主要方法。”北京胸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科副主任醫師郝東俠介紹,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菸限酒、心理平衡等健康行為的養成,以及利用現代醫療技術手段進行早期篩查和干預,都能有效預防慢病的發生和發展。
王瑜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未來,該指數或將應用於個體的自我健康狀況評級評估中,參加體檢的個人可以實時從身體形態與基本功能、日常活動適應能力、心腦血管及內分泌功能、肝腎功能、免疫狀態五個維度瞭解自身的身體健康水平和差距,有助於實現全生命週期的健康管理,從而有針對性地制定健康改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