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一文講清!
撰文 | Key
引言
在糖尿病患者管理和臨床實踐中,血糖檢測是瞭解患者血糖控制水平與波動情況、評價治療效果、指導飲食及用藥的重要手段。通常情況下,餐後2h血糖應該高於空腹血糖,因為餐後血糖反映了食物攝入後身體對碳水化合物的處理能力。然而,在某些情況下,空腹血糖可能會高於餐後2h血糖。本文將梳理常見的空腹血糖>餐後2h血糖的常見原因及處理策略。
空腹血糖 VS 餐後2h血糖
空腹血糖是指隔夜禁食(不禁水)8~10小時之後,於次日早餐前採血所測的血糖值。空腹血糖可以反映頭一天晚上的用藥是否可以控制血糖到次日清晨,從而有助於判斷藥物的遠期療效。空腹血糖還可以間接反映糖尿病患者在無糖負荷刺激狀態下的自身基礎胰島素分泌情況,評估胰島β細胞功能,從而有助於判斷病情。根據國際通用標準,空腹血糖正常值為3.9~6.1mmol/L。
餐後2h血糖是指從吃第一口飯開始算時間,2小時後測的血糖值,提前或延後5分鐘,都不太影響對餐後血糖的評估。健康人群的餐後2h血糖值<7.8mmol/L。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對血糖的調節能力下降,步入60歲之後:每增加10歲,空腹血糖增加0.11mmol/L,餐後2h血糖增加0.44~1.11mmol/L。
哪些情況下會引起空腹血糖>餐後2h血糖?處理策略又有哪些呢?
1. 胰島素抵抗:對於有胰島素抵抗的個體,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較差,儘管胰島素水平並未顯著下降,但真正發揮作用的胰島素不足。特別是對於較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抵抗可能較為嚴重,胰島素的絕對分泌量過多,同時胰島素分泌的高峰延遲,導致餐後血糖較低。
處理策略:臨床上對於胰島素抵抗的患者,優先建議減重,透過控制飲食、適當運動等方法改善胰島素抵抗,必要時進行藥物治療。
2. 胰島素分泌高峰延遲:有些患者可能在下一餐餐前出現胰島素分泌高峰,導致空腹血糖異常升高。
處理策略:可以口服藥物,建議使用二甲雙胍緩釋片或者是瑞格列奈片,主要目的是促進胰島素分泌。在藥物治療的時候應該控制好飲食,儘量避免暴飲暴食,可少吃多餐,每餐最好定時定量,同時還應該適當地加強運動。治療期間還應該密切監測血糖變化情況,並進行糖化血紅蛋白檢測,以明確機體血糖水平分泌情況。
3. 降糖藥物的使用:不同的降糖藥物作用機制不同,有些藥物主要降低餐後血糖,有些則主要降低空腹血糖。如果患者使用的是主要降低餐後血糖的藥物,而空腹血糖控制不佳,可能會出現餐後血糖低於空腹血糖的情況。又例如接受“三短一長”胰島素強化治療的患者,由於睡前中、長效胰島素用量不足,或者用量過大(低血糖後反跳性高血糖),均可導致空腹血糖升高;三餐前短效(或超短效)胰島素劑量過大,則可導致餐後血糖偏低。除此之外,有些糖尿病患者除了服用降糖藥,還使用了其他降糖藥或維生素類藥物(如維生素C),這些因素容易導致餐後血糖過低。
處理策略:完善6次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監測,根據血糖水平選擇合適的降糖藥或胰島素。囑糖尿病患者規律服藥,勿私自停藥或減量。
4. 黎明現象:糖尿病患者可能會經歷黎明現象,即在清晨由於升血糖激素(如生長激素、糖皮質激素、胰高血糖素等)的分泌增加,導致清晨空腹血糖升高,而餐後血糖可能因為藥物作用或其他因素而保持在較低水平。
測一測:針對黎明現象引起的空腹血糖>餐後血糖,如何處理?(掃描二維碼看答案)
5. Somogyi效應:這是一種反應性低血糖現象,可能發生在夜間或清晨,由於低血糖後的激素反應導致血糖反跳性升高,從而在某些情況下空腹血糖高於餐後血糖。
處理策略:調整降血糖藥物,適當減少藥物劑量,或改用短效的降血糖藥物。
6. 測量誤差:血糖測量的準確性也可能影響結果,包括測量時間的準確性、儀器的校準情況以及操作過程中的錯誤。如標本採集後未能及時混勻,導致採血管內的氟化鈉未能與標本充分混勻,最終導致氟化鈉未能有效地抑制血細胞對葡萄糖的酵解,從而使餐後2h血糖結果假性降低。
處理策略:複測血糖。
7. 飲食種類和量及運動的影響:如果餐後攝入的碳水化合物較少,或者餐後進行了大量運動,可能會導致餐後血糖降低。
處理策略:這種情況要特別注意,不可隨意增加降糖藥的用量,強行降低空腹血糖使其達標,以免誘發或加重運動後低血糖,發生危險。
8. 疾病因素:如糖尿病胃輕癱、慢性肝病、某些胃切除術後的患者,也會影響血糖的調節,導致餐後血糖偏低,甚至出現餐後低血糖。另外,還有部分患者由於晚上沒有休息好,如失眠、勞累、熬夜等,也可出現空腹血糖高於餐後血糖。
處理策略:治療原發病,監測血糖,注意血糖水平變化。
當出現空腹血糖>餐後2h血糖,有哪些注意事項需要掌握?
1
個體化治療
每個患者的情況都不同,處理方式應該根據個體的具體情況而定。因此,在制定治療方案時,需要充分考慮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併發症情況等因素,實現個體化治療。
2
定期複診和監測
建議患者定期複診和監測血糖水平,以便醫生及時瞭解病情變化並調整治療方案。同時,患者也需要學會自我監測血糖,以便及時發現並處理低血糖等異常情況。
3
患者教育
對患者進行糖尿病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透過教育,患者可以更好地瞭解糖尿病的危害、治療方法和注意事項等,從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4
注意藥物相互作用
在使用降糖藥物時,需要注意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例如,某些藥物可能會增強或減弱胰島素的降糖作用,從而導致血糖波動。因此,在使用新藥或調整用藥方案時,需要諮詢醫生或藥師的建議。
5
警惕低血糖風險
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併發症之一。在處理餐後2h血糖比空腹血糖低的情況時,需要警惕低血糖的風險。一旦發現低血糖症狀(如心慌、手抖、出汗等),應立即採取措施進行處理,如進食含糖食物或靜脈注射葡萄糖等。
小結
綜上,空腹血糖高於餐後血糖可能是多種因素共同影響產生的結果,糖尿病患者不必過於擔憂,最重要的是遵循專科醫師建議,合理飲食、運動,定期監測血糖,規範使用降糖藥。如果長期出現這種情況,應及時就診查明病因,並在醫生指導下,調整治療方案。
參考文獻:
[1]. 王建華. 餐後血糖為什麼比空腹血糖還低?[J]. 心血管病防治知識(科普版),2016(6):19-21.
[2]. 周玲,孫瑜,謝錢茹,等.分離膠促凝管和氟化鈉抗凝管對血液葡萄糖檢測穩定性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8,39(5):524-526.
責任編輯丨小林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