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銅聯禁大壺時,你是否會發現它的底部有四隻呆萌的小獸在無聲地“吶喊”?這四隻小獸是如何托起約240公斤的銅聯禁大壺的?這個大壺又蘊含著哪些藝術價值?
曾侯乙銅聯禁大壺
(圖源:《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被四名“舉重運動員”
托起的銅聯禁大壺
1978年,曾侯乙墓於湖北省隨縣(今湖北省隨州市區)被髮掘。曾侯乙墓不僅規模大、文物種類豐富,還為研究先秦時期的歷史、文化、音樂、科技、藝術等方面提供了大量實物資料,被評為中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之一,堪稱20世紀中國考古學上的一座里程碑。本文所介紹的銅聯禁大壺,就是曾侯乙墓出土文 物當中的典型代表。
“禁”的起源
“禁”是西周早期發明的新器類,被集中發現於周人的發源地——陝西省寶雞市。那麼,西周時期的周人,為什麼要發明“禁”這種器物呢?
據載,商朝末年的王公貴族沉溺於酒池肉林的奢靡生活,以致兵敗亡國,周人便將承放酒器的案臺稱為“禁”,蘊含了周人勸誡後人謹慎喝酒的思考。
同時,《尚書·酒誥》(出自《尚書·周書》,相傳作者為周公旦,被稱為中國最早的禁酒令)中規定:王公諸侯不準非禮飲酒,只有祭祀時方能飲酒;民眾聚飲,押解京城處以死刑;不照禁令行事,執法者同樣被治以死罪。
壺的歷史
作為酒器,壺在商代開始出現,有圓、方、扁、橫等不同形制。作為禮器,壺是貴族宴饗(xiǎng)聚會時候的必備品,在各種祭祀場合擔當重要角色。
銅聯禁大壺充斥著飽滿的藝術熱情和激揚的生命活力,蘊含著豐富的時代內涵和美學精髓;展現了一個特定時代和區域的藝術特徵,是中國藝術精神的重要維度。
銅聯禁大壺的口沿裝飾鏤空的勾連紋
(圖源:《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三角形承重:
力與美的結合
銅聯禁大壺上最讓人驚奇的是,身高只有十幾釐米的四隻小獸是如何託舉起高近1米、重約240公斤的銅壺和銅禁的?要知道,這個重量相當於5個成年人的體重,但在四隻小獸的託舉下,龐大的銅壺、銅禁卻能安靜佇立。
銅聯禁大壺頸部的蕉葉紋
(圖源:《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原來,經過古代工匠科學的計算和巧妙的設計,每隻小獸蹬地的後腳跟與銅禁相連的嘴巴都形成了最穩固的三角形。並且,小獸分佈的位置並不在銅禁的四個角上,而是被精準、平衡地放置在銅禁重心的兩側。
這一設計也讓四隻小獸所承擔的重量基本相同,各個方向達到了受力均勻。得益於古代工匠對力學知識的熟練掌握和對形態的精美塑造,這件器物將力與美的結合完美展現在世人面前。
撰文 | 陳丹妮
責任編輯 | 王佳璇 段陽陽
運營編輯 | 段陽陽
質量稽核 | 業蕾
❖ 文章來源:《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四獸承壓 千年靜守》 ❖
現訂購2024年
定價3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