擼貓一時爽,一直擼貓一直爽……如今,養貓、吸貓已經成了不少年輕人緩解壓力、尋求情感慰藉的重要途徑。不過,要留神,喵星人的一抓,很有可能帶來疾病。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種由貓抓、貓咬帶來的傳染性疾病——貓抓病。
八成感染者是年輕人
貓抓病是由漢賽巴爾通體病毒經貓抓、咬後侵入人體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貓抓病是全球性疾病,我國該病呈逐年上升趨勢,80%發病者年齡在21歲以下,14歲以下兒童接觸新獲得的寵物貓崽後發病較為多見。值得注意的是,流浪貓該病毒感染率更高,在與流浪貓接觸時需注意安全,防止被貓抓、咬傷。
小貓爪帶來的大麻煩
貓抓病的臨床表現多變,以輕症居多。
紅斑性丘疹 被貓抓、咬後區域性出現一至數個紅斑性丘疹,疼痛不顯著;少數丘疹會變為水皰或膿皰,偶可穿破形成小潰瘍,1至3周留下短暫色素沉著或結痂而癒合。皮損多見於手、前臂、足、小腿、顏面、眼部等處,可因症狀輕微而被忽視。區域性淋巴結腫大 抓傷感染後1至2周,淋巴結呈現腫大,以頭頸部、腋窩、腹股溝等處常見。初期觸控時較硬,有輕微觸痛,大小1至8釐米,部分患者淋巴結化膿、偶爾破裂。腫大淋巴結一般在2至4個月內自行消退,少數持續數月;鄰近甚至全身淋巴結也見腫大。全身症狀 大多有輕微發熱、疲乏;厭食、噁心、嘔吐、腹痛等胃腸道症狀,伴體重減輕;頭痛、脾腫大、咽喉痛及結膜炎。結膜炎伴耳前淋巴結腫大是貓抓病的重要特徵之一。少見表現和併發症 腦病、嚴重的慢性臟器損害、關節病等。其他偶爾可見:短暫性斑丘疹、多形紅斑、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腮腺腫大、多發性血管瘤和內臟紫癜等。腦病在臨床上常表現為腦炎或腦膜腦炎,發生於淋巴結腫大後1至6周,患者病情一般較輕,很快能夠恢復。腦脊液中淋巴細胞及蛋白質正常或輕度增加。重症患者的症狀常持續數週,可伴昏迷及抽搐,但多數於1至6個月完全恢復,偶爾致殘或致死。
貓抓病大多可自愈
如何知道自己是不是得了貓抓病?患者有貓狗接觸、抓咬史,就診後透過臨床皮膚試驗、血清驗檢等測出漢賽巴爾通體即可確診。
貓抓病多為自限性,一般2至4個月內可自愈,治療以對症治療為主。淋巴結化膿時可由醫生穿刺吸膿以減輕症狀,必要時在2至3日後重複進行。淋巴結腫大1年以上未見縮小者可考慮進行手術摘除。
對於重症患者,如高熱者、伴發腦炎者及免疫缺陷者(HIV感染等)宜及時採用抗生素聯合治療,臨床治療週期通常在2周以上。
多數患者預後良好(除併發嚴重腦病者),病死率<1%。淋巴結腫大>5cm時,腫大常可持續1至2年。
文/張岑 白卉 劉亞 張超凡(北京協和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