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看似簡單的腦卒中,竟牽出了……
撰文|武德崴
本次的《心內大偵探》繼續為大家帶來罕見病例分享,病例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上。
病例呈現
一位49歲的女性在乘坐長途飛機時突然出現右側肢體無力和言語不能,飛機加速飛行2小時後到達目的地,患者隨即被轉運至麻省總醫院急救中心。
患者入院後評估顯示,血壓146/77mmHg,脈率121次/分,呼吸22次/分,96%(儲氧面罩4L/min),體溫正常。
瞳孔對光反射正常,右側面癱,右上肢肌力0級,右下肢肌力5-級,左側肌力正常。
實驗室檢查顯示白細胞輕度升高,高敏肌鈣蛋白(TnT)0.23ng/mL(上限0.03),其餘血常規、肝腎功能、電解質都沒有明顯異常。
患者既往有偏頭痛、病史,自年幼起每隔幾個月出現左下肢腫脹,頭痛發作時間斷服用阿司匹林,並間斷使用吸入藥物治療哮喘。
結合單側面癱、肢體癱、失語的表現,患者被考慮為急性腦梗死,NIHSS評分14分(0-42分,分值越高,病情越嚴重)。患者隨即進行頭顱CT檢查,提示左側島葉皮髓質分界不清,左側丘腦低密度影,沒有見到出血徵象。
因此,患者立即行靜脈注射t-PA溶栓治療。溶栓藥物注射後,患者立即接受了頭頸動脈CTA檢查和頭顱MR檢查,結果顯示左側大腦中動脈顯示不清,左側內囊後肢、顳中葉梗死,符合大腦中動脈供血區域。
至此,患者的診斷確立,但是,在溶栓治療開始1小時後,患者的症狀並未得到改善,因此立即被轉運至導管室行介入取栓術,成功開通左側頸內動脈及大腦中動脈。
患者症狀迅速改善,除了計算力下降外,其他異常體徵完全消失,NIHSS評分0分。
圖1 A.頭顱CTA(箭頭示左側大腦中動脈梗死);B.頭顱MRI+DWI(箭頭示梗死部位);C.腦血管DSA
雖然患者本次卒中得到成功救治,但尋找卒中原因和預防再次卒中才是接下來診療的關鍵。
中老年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是動脈粥樣硬化,但中青年患者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的可能性較小。
患者是一位中年女性,沒有高血壓、糖尿病、吸菸、血脂異常等任何動脈硬化危險因素,次日的實驗室檢查也再度證實:膽固醇(LDL-C)2.15mmol/L,脂蛋白a[Lp(a)] 4mg/dL,纖維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甲功、β2-糖蛋白均未見到明顯異常。
同時,患者的頭頸CTA也並未見到梗死血管之外的動脈出現斑塊或狹窄。因此,該患者因動脈粥樣硬化導致腦梗死的可能性較小,有必要就那些不太常見的卒中原因進行篩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心源性卒中
感染性心內膜炎
風溼性瓣膜性心臟病
房撲、房顫
心臟腫瘤(心房粘液瘤、乳頭肌纖維彈性組織瘤)
先天性心臟病(卵圓孔未閉、房間隔、室間隔缺損)
高凝狀態
遺傳性高凝狀態(凝血酶原基因突變、蛋白S、蛋白C、抗凝血酶III減少症)
獲得性高凝狀態(腫瘤、妊娠、使用激素、腎臟疾病、抗磷脂綜合徵、肝素誘導的血小板減少、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
頭頸動脈夾層
可逆性腦血管痙攣
非感染性動脈疾病(煙霧病、鐮狀細胞疾病)
感染、炎症
偏頭痛誘發的卒中
藥物濫用(可卡因、苯丙胺類等)
患者治療第2天起已能夠正常交流,對其追問病史後有了新的線索:患者在發病前曾有胸悶、嚴重氣促的症狀,空乘人員誤以為由於焦慮引起,讓她使用紙袋呼吸,但隨後患者即出現偏癱症狀。
用紙袋呼吸後偏癱,病因背後有蹊蹺?
結合患者乘坐長途飛機旅行,肌鈣蛋白升高,以及幼年時期起反覆發作的左側大腿腫脹病史,應高度懷疑下肢深靜脈血栓和肺栓塞可能性。
雖然靜脈系統血栓一般情況下不會導致腦栓塞,但存在右向左分流的先天性心臟病時,靜脈血栓也可以進入動脈系統,引起反常栓塞。
反常栓塞的識別對於卒中的二級預防非常重要:如果栓子來自靜脈系統,其二級預防措施應為至少三個月的抗凝治療而不是抗血小板治療。患者於當日複查頭顱CT未見出血,隨即予預防量低分子肝素,預防深靜脈血栓。
患者入院第4天進一步進行心臟彩超檢查,提示心臟大小沒有明顯變化,右室壓力輕度升高(27mmHg),D-二聚體5139ng/mL(參考值<500),不排除肺栓塞可能性。
次日患者行肺通氣灌注顯像檢查,結果提示右肺上葉和雙肺下葉存在灌注缺損,但通氣正常;隨後進行的肺動脈CTA檢查也提示肺動脈多發充盈缺損,證實肺栓塞的診斷。
患者進一步行右心聲學造影顯示卵圓孔未閉,並存在右向左分流。
圖2 肺動脈CTA提示多發充盈
至此,患者已被證實存在靜脈系統血栓,並存在右向左分流的解剖基礎,提示反常栓塞引起的腦梗死可能性較大。但是,患者的血栓來源目前並不明確。
患者行下肢深靜脈超聲檢查,並未見到下肢靜脈血栓。研究顯示,在存在下肢腫脹等症狀的患者中,下肢靜脈超聲對血栓識別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94%和98%,但對於無症狀患者,靈敏度僅有60%。
其原因在於下肢靜脈的孤立性血栓較難識別,也有部分患者由於血栓完全脫落導致遠端栓塞,導致血栓來源無法分辨。因此,為了進一步明確是否存在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進行了下肢靜脈MRA檢查。
MRA的結果顯示,患者存在May–Thurner綜合徵,即髂靜脈壓迫綜合徵,患者左髂總靜脈受到右髂總動脈的壓迫,導致左髂靜脈狹窄50%以上,同時遠端靜脈存在淤血,提示左髂靜脈的血液迴流已受到顯著影響,雖然沒有發現血栓,但足以提示左髂靜脈受壓極有可能是引起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原因。
圖3 下肢靜脈MRA提示左側髂總靜脈受壓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或點選文末閱讀原文連結開啟第一篇文章即可檢視答案~
參考文獻:
[1]Lee H. Schwamm et al. Case 13-2016: A 49-Year-Old Woman with Sudden Hemiplegia and Aphasia during a Transatlantic Flight. N Engl J Med 2016;374:1671-80.
責任編輯:銀子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