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這個情況怎麼解釋?
撰文丨小可真
大家都知道,心臟傳導束是由冠狀動脈供血,右束支和左前分支的血液供應主要由前降支(LAD)近段間隔支提供,而右冠狀動脈(RCA)主要給左後分支提供血液供應。因此,LAD近段閉塞可能導致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RBBB)和/或左前分支阻滯,而不是完全性左束支傳導阻滯(LBBB)[1]。
但本則病例中,患者的LBBB竟是由於一根血管閉塞導致,究竟是怎麼回事?
場景一:心內科病房
又是一個普通的工作日。雖是冬季,晝短夜長,但對於醫生來說仍然是7:30準時到達病房參加交班。
今天又安排了不少手術。到了冬季,急性心血管病的發病率明顯增加,每個手術日都會安排不少擇期手術。如果接到急診科的電話,有特別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就診,就需要馬上騰出導管室為其優先安排手術。
手術日的節奏是十分緊湊的。科裡醫生交完班後,有的醫生因為離家遠沒來得及吃早餐,拿出兩塊餅乾草草了事,趕緊檢視一下自己管理的幾個患者,開醫囑、辦出院、術前談話,當這一切就緒後,大步流星地奔向導管室。
場景二:導管室
到了這個季節,手術不僅多還比較複雜,經常是一臺手術要耗費2-3個小時的時間,這一臺結束,匆匆換下早已溼透的手術服,然後準備做下一臺。
這時,導管室的電話鈴聲響起了,是急診科打來的。
“急診有1名63歲的女性患者,因胸痛和喘憋就診,心電圖為LBBB,左室射血分數(LVEF)35%,心肌酶和肌鈣蛋白都明顯升高。”電話那頭傳來急促的聲音。
“那趕緊跟家屬進行術前談話,給上氧氣、利尿劑、無創呼吸機,可平臥時送到導管室。”心內科主任回覆道。
不到半小時,患者由急診科用平車被推至導管室。大家將患者抬上手術床,連線心電監護,此時患者症狀已經較前好轉了。
大家在外邊看了看就診時的心電圖(圖1),快速討論了一下患者大致的病變位置,隨後開始手術。
圖1 就診時心電圖
冠脈造影顯示中間支(RI)開口處重度狹窄,隨後分為2支(圖2左)。LAD、迴旋支(LCX)和RCA正常。醫生決定對RI病變進行球囊擴張成形術(PTCA)干預,術後殘餘輕度狹窄(圖2右)。
圖2 冠脈介入治療前(左)後(右)
術後患者被送入到CCU繼續觀察。90分鐘後,病房打來電話,說這位患者的心電圖LBBB消失了(圖3)。
圖3 術後心電圖
患者住院期間順利,4天后出院,未訴不適。10天后患者重複心臟彩超顯示LVEF升高至60%,無室壁節段性運動減低。
故事到此結束,可能大家感覺這個故事有些平淡,但細細品味平淡中還是有知識點。
為什麼這個患者僅閉塞了RI這一根血管,就出現了LBBB呢?患者出現急性心力衰竭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或點選文末閱讀原文連結開啟第一篇文章即可檢視答案~
參考文獻:
[1] Eren M, et al. Transient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 Induced Acute Heart Failure as a Consequence of Ramus Intermedius Occlusion. Ann Noninvasive Electrocardiol. 2025, 30(1):e70038.
責任編輯:銀子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