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走親訪友、朋友聚會,難免喝酒、喝飲料。不過不少人喜歡把“酒和飲料”搭配混著喝,甚至調配成雞尾酒喝,這樣味道、口感都有一些新變化。
不過日前有研究卻發現:“酒+飲料”搭配著喝,會對大腦造成損害,危害比單喝酒還大!
健康時報寇曉雯 攝
春節聚會別這樣喝,2種飲料混著喝傷大腦
2024年8月,義大利的研究人員在《神經藥理學》(Neuropharmacology)期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酒精+飲料”搭配著喝,會對大腦造成長期損害。①
研究截圖
研究人員為了驗證危害,選用青春期雄性大鼠進行實驗。研究人員將它們分為了4組:
第1組:喝自來水第2組:喝酒第3組:喝能量飲料(紅牛)第4組:酒+能量飲料混飲
研究持續53天給大鼠喂投,飲酒組的大鼠每天接受相當於“一個體重70千克成年人每天飲用的18~24克酒精”;能量飲料組則給予“一個體重70千克成年人每天相當於2罐能量飲料的量”。
實驗結束後,研究人員透過腦部掃描和行為測試等方法評估這4組大鼠的大腦認知功能。發現“第4組酒精混合飲料組”的大鼠在學習與記憶能力上出現了持久的變化,特別是海馬區域的可塑性受到了顯著影響。
隨著時間的推移,“第4組酒精混合飲料組”的大鼠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水平顯著下降,導致學習和記憶功能的下降。
研究人員表示,酒精混合能量飲料的危害可能源於兩者的相互作用。酒精本身就對大腦有抑制作用,能量飲料中的咖啡因則是一種興奮劑。咖啡因可能阻止大腦產生疲勞感,從而掩蓋酒精的抑制效果。這使得飲用者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攝入過量的酒精,從而增加對大腦的傷害。
研究發現:喝快酒、醉酒比每天喝酒更傷肝
很多人都知道喝酒傷肝,有人認為每天都少喝點就肯定非常傷肝!但研究發現:喝快酒、醉酒比每天喝點更傷肝!
2023年12月,劍橋大學、倫敦大學的研究人員在《自然·通訊》期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喝酒快、醉酒比每天喝酒更傷肝,肝硬化風險高4倍,重度酗酒和較高遺傳易感性的人肝硬化風險高6倍。此外,糖尿病也會使飲酒導致的肝硬化風險升高。 ②
這項研究共納入了超過31萬名參與者飲酒和健康資料,在平均12.6年的隨訪期間,共有734人患上酒精性肝硬化,136人患上酒精性肝炎。
最終,這項大型人群研究發現:不僅僅是飲酒量很關鍵,飲酒的方式同樣重要!尤其是大量、快速飲酒或醉酒,更傷肝!
健康時報荊雪濤 攝
過年喝酒注意:千萬別光喝酒不吃菜!
2021年1月,英國研究人員在《BMC醫學》期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當飲酒量相同時,不吃東西喝酒比吃點東西喝酒具有更高的死亡率和心血管風險!③
研究納入了超過30萬名參與者,他們的年齡為38-73歲。透過分析他們喝酒的時候有沒有吃食物與健康風險發現:
在不吃任何食物飲酒的參與者中,死亡風險、肝硬化風險和其他疾病發生率較高。比如:不吃東西喝酒會導致患心臟病等重大疾病的風險增加10%。
因此,當喝酒總量相同時,不進食飲酒比進食飲酒具有更高的死亡率和心血管風險!所以,過年千萬別光喝不吃菜!
健康時報寇曉雯 攝
記住5點,把喝酒的傷害降到最小
飲酒對身體可以說沒有任何好處,但有時候假期聚會不得不飲酒,如何才能把傷害降到最小?記住這5點:
1. 喝酒前千萬不要空肚子
喝酒前切勿空腹,建議先適量攝入蔬菜、肉類及酸奶等食品,此舉能有效減緩酒精的吸收速度,從而對胃腸道起到保護作用。
2. 小口慢喝不要大口豪飲
降低飲酒傷害的關鍵在於小口慢酌,避免大口豪飲。凡是有過飲酒體驗的人都深知,大口乾杯往往容易導致過量攝入。喝得太快的危害在於對消化道的刺激短時間內過度,身體無法短時間內耐受大量酒精。因此,採取小口慢喝的方式,能夠為肝臟提供充足的代謝時間,從而減少酒精對身體的傷害。
3. 喝酒之後要多喝
避免酒精傷害的關鍵在於迅速有效地將酒精從體內排出。飲酒後,應增加飲水量,尤其是白開水,以促進排尿,從而加速酒精的代謝與排出過程。
4. 不要摻酒不要摻飲料喝
很多人習慣喝完白酒,再喝點紅酒、啤酒,有喝酒經驗的人都會發現這樣很容易喝醉;還有人喜歡喝一些碳酸飲料、功能飲料等,會讓身體更容易吸收酒精,加速醉酒。因此,能不摻酒喝,就不摻酒喝,最好也不要摻雜飲料喝。
5. 酒後喝點蜂蜜水或糖水
糖類可以促進肝臟的代謝,加速肝臟對酒精的代謝。有些人喝酒後會出現低血糖,喝點糖水也有好處。建議喝酒時多喝點湯湯水水,有稀釋酒精、促進排洩的作用。
編輯:魯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