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花瓷是中國廣東省潮州市楓溪地區一種具有地方特色的陶瓷藝術品類。它結合了楓溪瓷燒製技藝(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潮州彩瓷燒製技藝(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名錄)兩項非遺技術,曾作為國禮走出國門。本期,讓我們一同走進通花瓷界,瞭解它背後的故事和文化傳承吧。
國禮瓷,1.3 米《友誼》3 層通花瓶,葉竹青設計
1
於陶泥中綻放
通花瓷:四君子(葉昊作品)
工匠在瓷坯體上雕通幾何圖紋,或各種花卉、人物、動物等圖案,將瓷坯放入窯爐中進行高溫燒製,得到的便是通花瓷。其裝飾多以鏤空幾何紋樣為底紋,底紋多為四方連續圖案,不僅便於雕刻,適於燒製,還易於表現精工細緻的藝術效果。
通花瓷在設計過程中便要考慮受力問題,因為瓷器的造型本就不勻稱,還有鏤空部分,不僅如此,在燒製過程中,當溫度達到1300攝氏度以上時,瓷泥會呈現膠糊狀,軟軟的和果凍一樣。因此,通花瓷的創作過程就像蓋房子。
手工捏花和精細雕刻技藝是通花瓷的核心技術。陶藝家捏出花朵的形態,再用工具補充花葉上的紋路,將這些含苞待放的花朵雕刻得栩栩如生。精緻的雕空工藝賦予通花瓷更多的藝術表現力,使作品更加生動和立體。
SPRING FESTIVAL
2
於高溫中重塑
通花瓷在燒製過程中要考慮化學反應。
窯內氧氣充足的燒製是氧化燒製。瓷泥中的有機物會發生氧化反應,引入氧、脫去氫,這樣燒製出來的瓷器略帶黃色。
還原燒製則需要窯內沒有氧氣,使瓷器內的有機物引入氫、脫去氧,燒製出來的瓷器略帶藍色。
氧化燒製和還原燒製各有其優劣之處,通花瓷選擇了還原燒製。還原燒製的難度更高,瓷坯在燒製時不夠穩定,需要在燒窯時隨時注意窯火的變化,但燒製出來的瓷器質感、色澤極佳,如同一塊迷人的美玉。而且還原燒製將瓷器內的有機物引入氫、脫去氧,這樣燒製出來的瓷器會更耐儲存。
SPRING FESTIVAL
3
我與通花瓷
葉昊(右)與爺爺葉竹青(左)
我的爺爺葉竹青,是潮州彩瓷燒製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說起通花瓷,最讓我念念不忘的就是爺爺對我說的那句話。
我剛開始學習捏瓷花工藝時,瓷泥經常還沒在手中被捏出形狀就斷裂了,這使我特別苦惱。我問爺爺:“為什麼那麼容易就斷啊?”爺爺說:“你跟瓷泥沒感情!”怎麼才叫“有感情”呢?慢慢地我才知道,捏製瓷花時不能太慢,這樣會讓瓷泥開裂、斷裂,只有經常和瓷泥相伴,熟悉它的觸感,才能提高捏花的速度,讓它的形態更接近自然中植物的美感。
通花瓷不僅需要繼承傳統的工藝,還應該將現代元素融入其中,使通花瓷煥發新的時代氣息,如今都在提倡“非遺+”,而我選擇的是“非遺+非遺”“非遺+生活”,不僅設計出與我們日常生活相關的擴香器,還將中國戲曲的相關元素融入了通花瓷作品的設計之中。
通花瓷作品中的花卉、動物等元素,常常寓意幸福、吉祥和美好,傳遞著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嚮往。它承載了潮州陶瓷的歷史傳統,連線著過去與未來,展現了潮州陶瓷的獨特魅力和活力。透過通花瓷,人們不僅可以欣賞藝術的美,還能感受傳統文化的厚重與深遠。願通花瓷這一絢麗的瑰寶在時光長河中永不凋零,持續閃耀著藝術的光芒。
SPRING FESTIVAL
撰文 | 葉昊
責任編輯 | 牛一名 張麗涵
運營編輯 | 張麗涵
質量稽核 | 業蕾
❖ 來源:《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通花瓷:玲瓏剔透中國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