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人們常見的口腔問題之一就是“智齒”。“智齒”又叫“盡頭牙”、“第三磨牙”,這顆小小的、體現了人類進化史的牙齒可謂是時間在人體上留下的縮影,讓很多人頭疼不已。
正常成年人的牙齒一般是28-32顆,這浮動的4顆牙齒就是我們常說的“智齒”。儘管叫“智齒”,但它和智力發育沒有任何關係。隨著人類食物的精細程度不斷提升,頜骨發育逐漸退化,越發窄小的頜骨無法承受過多的牙齒,往往會造成許多口腔問題。
“智齒”的起源
古人的頜骨比現代人的要寬大很多,無論是頰舌面還是近遠中面都更長,足夠容納更多牙齒。對古人而言,智齒作為參與咬合的一顆牙齒,生長方向是和咬合方向一致(即與其它牙齒類似),咬合關係一般正常,所以很少出現阻生的情況。
恆牙列牙齒分佈示意圖
然而,當人類開始使用火獲得更精細的食物後,對咀嚼功能的需求不如從前,咀嚼時需要的咬合力和食物碾磨面積都大大下降,所以智齒在咀嚼和消化中的作用也開始下降。同時,隨著人腦體積的增加,需要有更大的顱內空間,故頜骨進一步退化,致使現代人的頜骨寬度和高度都變小,“智齒”失去了正常的容納空間。
上下頜“智齒”示意圖
“智齒”可能造成哪些口腔問題?
一般來院就診患者的智齒主要集中在異位萌出、牙齒阻生等問題上,臨床常見的表現如下:
1.影響鄰牙,導致第二磨牙齲壞甚至影響其牙髓健康狀態;
“智齒”將第二磨牙頂壞
2.區域性形成牙齦盲袋,藏納食物,導致區域性反覆發炎,甚至發生由智齒冠周炎擴散到鄰近頜面間隙的感染;
智齒冠周炎發生機制示意圖
3.無法正常實施咬合功能甚至影響正常咬合功能;
4.造成牙列擁擠,導致正畸後的牙齒重新回到不整齊的狀態;
常見“智齒”阻生位置
5.形成含牙囊腫,危及顱頜面甚至全身健康。
有沒有“好”的“智齒”呢?
答案是肯定的!
一般而言,正位萌出,完全在正常咬合位置上且能行使功能的“智齒”,我們稱之為“健康智齒”。但前提條件是患者能夠充分清潔該牙齒的每一個牙面,保持它的牙體完整和牙周清潔。事實上,由於位置過於靠後,很少有人能真正充分清潔智齒,故而有醫師提出“預防性拔除智齒”的概念。
相對健康的“智齒”(牙列中的最後一顆牙齒)
智齒齲齒
常見問題的處理方法
1.齲齒:齲齒即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說的“蟲牙”、“蛀牙”,多是因長期食物殘渣區域性堆積造成的細菌產酸,腐蝕了正常牙體。如果“智齒”發生了齲齒,儘管小面積的咬合面齲可以補,但由於智齒功能上的可有可無,可視患者意願選擇拔除;鄰接面齲齒的補牙效果往往不佳,建議拔掉。若齲壞已傷到神經,需要根管治療,則一般更建議患者直接拔除。
2.影響鄰牙,導致其發生病變:這類患者通常早期沒有異常感覺,因為第二磨牙的病變發展相對緩慢。臨床上,醫師透過口內檢查以及拍攝根尖片或曲面斷層片,則可清晰看到由於智齒位置異常,頂著第二磨牙造成食物嵌塞,從而使第二磨牙慢慢齲壞甚至出現牙髓炎症、牙根吸收等病變,引發不適或疼痛。
3.智齒冠周炎:因智齒的萌出位置不足,常常會導致牙齦覆蓋在其遠端,食物可進入到牙齦和牙齒的間隙,導致區域性牙齦的紅腫疼痛,甚至感染導致膿腫。為避免更嚴重的全身性感染,建議在炎症消退後儘快拔除。
4.無對頜牙:如果智齒對頜沒有相應的用於咬合的智齒的話,該智齒會不斷生長,過度萌出並伸長,進而影響咬合。
5.阻生:若萌出位置歪斜,嚴重影響鄰牙健康或智齒本身健康導致炎症,則需要需要儘快拔除。就算還未出現症狀,若拍攝X線片發現智齒生長位置異常,也建議拔除患牙,這就是前面提到的“預防性拔除”。
6.引起其他病變:智齒無法正常萌出可能會引發牙源性囊腫,甚至形成惡性病變,為預防此類疾病則需提前拔除。
7.正畸前準備:智齒萌出位置不足可能造成全牙列的持續性擁擠,為保證正畸治療的效果,通常要拔除智齒。
總而言之,關於“智齒”問題,建議早發現、早治療,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可以幫助廣大患者朋友防患於未然,擁有健康的牙齒。
來源:口腔科
作者:邱靜怡
薦稿:餘日月
排版:李春慧
責編:範曉 張潔
出品
北京世紀壇醫院宣傳中心
專欄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