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的印象裡,頭痛自然與頭部有關。其實,還有一個導致頭痛的罪魁禍首——頸椎。
頸源性頭痛多與頸椎病有關
當人們低頭時間長,感覺脖子持續處於硬直狀態,還持續頭痛時,這可能就是頸源性頭痛。
頸源性頭痛患者的年齡多在20-60歲,尤其在伏案工作者中發病率較高,早期呈間歇性發作,持續數小時至數天,晚期可能會引起持續性疼痛,大多情況下認為上頸椎關節病變引起的牽涉痛是導致頸源性頭痛的主要病因。
據統計,在嚴重頭痛患者中,17.5%為頸源性頭痛,其發病率較高,發病年齡較年輕。
哪些原因會加重頭痛
頭痛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症狀,臨床上,引發頭痛的因素有很多。
頭頸部受涼
頸部有豐富的血管和神經,它們對周圍環境的變化特別敏感,頸部的血管、交感神經受到刺激後,可能會引起區域性的肌肉痙攣、缺血、無菌性炎症,刺激頸椎的神經並引起相應的症狀。
坐姿不當
很多人需要整天面對電腦或伏案工作,頸椎長期處於一個固定的姿勢,很容易引起頸部肌肉的慢性勞損,加快頸椎的退行性改變,引起頸源性頭痛。
睡姿不當
人的一生有近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覺,枕頭高矮不合適、睡姿不良也是引起頸椎病以及頸源性頭痛的重要因素。
外傷和勞損
突然受到外傷或長期的慢性勞損,可能導致頸椎結構改變,進而引發頭痛。
情緒原因
過度的腦力勞動和長期精神緊張也是頸源性頭痛發作的常見誘因。
如何做好預防及功能鍛鍊
保持良好的睡眠體位和學習工作姿勢
人每天有6~9小時是在睡眠中度過的,因此,選擇合適的枕頭,對於預防頸椎和頸部肌肉勞損性疾病具有重要意義。
日常工作學習中,要經常變換姿勢,避免同一姿勢持續時間過長,爭取每天做工間操。
自我保護和預防頭頸部外傷
在開車、乘車時,使用安全帶可減少頭頸部創傷的發生,避免急剎車等情況損傷頭頸部。
及時治療頭頸部急性損傷
在急性損傷期,應注意保持臥床休息,採用頸託等用具進行頸部制動保護,儘量使受傷的頸椎和肌肉創傷反應降至最低程度。
進行功能鍛鍊,即頸椎各方向靜態對抗訓練
用手從左邊頂住頭部,手向右推的時候,脖子向左頂住,維持脖子的直立,進行靜態對抗,脖子不需要扭轉或者傾斜。前後左右四個方向都需要進行這樣的靜態對抗訓練。
大家要記住,當你的頭痛和脖子問題聯手來襲時,不要驚慌,及時就醫並採取適當措施,可以讓頸源性頭痛得到明顯改善。
本文綜合自:①首都健康2024.12.26《深陷頭痛竟是脖子惹的禍?這種病易被忽略危害卻不小》②新華網2023.11.13《一根細細的“射頻針”,竟為患者緩解了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