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70歲的王奶奶,最近手抖得越來越厲害了,喝湯的時候,湯經常灑在桌子上。以前教師專業的她,現在連名字也寫得歪歪扭扭了。
王奶奶到底得了什麼病?是不是得了可怕的?
近期家人帶王奶奶到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省腦科醫院)找到了神經內科二病區周妮娜主任醫師。經過周妮娜主任的檢查,最終確診王奶奶為特發性震顫。
特發性震顫,是一種常見的運動障礙性疾病,多見於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病程特點為緩慢起病,緩慢進展,逐漸加重。主要表現為雙上肢動作性震顫,也就是在患者伸出雙手或將雙手置於頦部下方出現,在握重物如書或杯子時震顫更明顯。
而在雙手有支撐時的放鬆狀態下比如躺在床上休息時,震顫可以消失。震顫可累及下肢、頭部、口面部或咽喉肌等,有的老人出現頭部持續擺動或下顎抖動也要考慮到特發性震顫的可能。震顫在情緒緊張、焦慮狀態、疲勞等情況下加重。
特發性震顫與帕金森病最大的不同點就是這種病人不會出現帕金森病患者那種動作僵硬、活動困難的情況,也就是專業俗語所講的肌張力增高,所以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的影響要小很多。
家人聽到王奶奶得的不是帕金森病,稍微放心點了。那特發性震顫該怎麼治療呢?周妮娜主任介紹輕度震顫除了稍微影響形象,對患者生活影響不大是無需治療的,輕到中度患者由於工作或社交需要,可選擇事前半小時服藥以短時的減輕症狀,而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中到重度震顫,需要藥物治療。使用了多種藥物但仍效果不好重症患者可考慮手術治療。
像王奶奶這種情況,周妮娜主任建議少量服用控制震顫藥物,減輕震顫對生活的影響。同時周妮娜主任還囑咐不要過於擔心和關注自己的病情,繼續保持運動的習慣,這樣仍會有一個高質量的晚年生活。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省腦科醫院)神經內科二病區 李彬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Y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