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王艾冰)“現在,來醫院就診的門診患者,基本上在一張紙上就能看到全部的就診資訊,包括繳費、取藥、檢查等專案相對應的科室地點、檢查預約資訊等。”
春節期間,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來到北京天壇醫院門診,此前堆在患者手上大大小小的檢查單、取藥單已經變成了一張“指引單”,這張指引單上可以囊括大部分患者一次就診的全部資訊。
如今,患者前往北京天壇醫院就診,只需要這一張指引單,就能看到需要檢查和取藥的全部資訊。
在天壇醫院神經內科門診,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馬銳華剛剛結束對一位腦梗患者的問診,為了進一步確診病情,患者需要進行三項檢查,並且需要拿一些藥物回家按時服用。此前,馬醫生需要為每一項檢查和藥品清單單獨列印一張紙,並且要一一叮囑患者。
“現在我們只需要將重點資訊濃縮在一張紙上,告訴患者去哪裡做檢查、去哪裡拿藥。其實這張紙只是一個指引單,患者所需要的詳細資訊,都可以在手機上看到。”馬銳華告訴記者,這既節省了我們彼此的時間,還能讓溝通更加高效。
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馬銳華正在給患者進行指引單講解。王艾冰 攝
北京天壇醫院資訊管理與資料中心主任、黨支部書記李瑞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從2024年12月18日無紙化系統正式上線至2025年2月1日,該系統共服務患者26.4萬人次。按平均每人節省5張紙計算,共節省約132萬張B5紙張;按每列印1000張紙消耗一個某品牌硒鼓墨盒計算,共節省列印耗材約1300個。”
“此前,很多醫生反饋,每次前來就診的患者都要拿很多單子,醫生要一一講解,患者經常弄混,也比較容易丟失。”李瑞說道,要想完成這項服務,不僅僅是一張紙的變革,還需要滿足各個部門、各個科室的需求,並且能夠讓各個部門和科室摒棄以前的很多習慣,實現全院的資訊互通。
據瞭解,這張指引單上還印有北京天壇醫院小程式的二維碼,掃描後可以查詢病歷、處方、繳費資訊以及檢驗檢查報告等,還可以下載各種電子票據。對於需要原有各類單據的患者,醫院專門準備了40臺自助機,自助機上均有特定標識和操作提示,此外患者也可以到門診服務大廳的一站式服務中心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