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複發率高……腦卒中,俗稱“中風”,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病。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現有卒中患者1300餘萬人,心腦血管疾病已成為我國居民首要死亡原因,腦卒中防治已成為近年來我國慢性病防控工作必須啃下的“硬骨頭”。 為了應對這一挑戰,不斷提高基層醫療機構腦卒中防治水平,2021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啟動了腦卒中防治減殘百萬專案。
“基層”是重點,“防治”是關鍵。為提高基層腦卒中防治“腦頸血管超聲一體化篩查”技術水平,1月20日,由國家衛生健康委腦卒中防治減殘專案辦公室專家委員會主辦,北京大學醫院(以下簡稱首鋼醫院)承辦的“腦卒中防治腦頸血管超聲一體化篩查技術推廣與現場調研”學術活動在首鋼醫院舉行。國家衛生健康委百萬減殘工程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血管超聲科首席專家華揚教授團隊應邀授課。
開幕式上,首鋼醫院副院長郝岱峰教授指出,首鋼醫院作為區域醫療中心,在腦卒中防治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在華揚教授團隊的指導和幫助下,首鋼醫院願與各基層醫療機構攜手,為進一步提升轄區腦卒中防治和腦頸血管超聲診斷水平做出努力,從而達到腦卒中相關慢病的早篩、早防、早診、早治的目的。
據專家介紹,腦卒中、超聲檢查,在很多大眾的認知中,這兩個詞似乎並無關聯。實際上,腦頸部血管超聲檢查可以檢查顱內、頸部兩大部位的動脈血管有無狹窄或閉塞,同時評估側支迴圈的建立和代償情況,可以說是腦卒中防治的“偵察兵”。如果超聲探查出顱內、外血管病變,臨床進行綜合評估、及早干預,就可避免災難性的腦血管事件發生。
華揚教授指出,腦頸血管超聲技術是腦卒中防治工作的基石,對助力臨床精準診療、術前和術後評估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但由於腦頸血管系統的個體差異,病變定位等常常很困難。她希望透過技術推廣、經驗分享等,逐步提高各醫療機構腦頸血管一體化篩查技術,更好地為群眾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
培訓環節,華揚教授團隊分別從腦頸血管超聲檢查規範與綜合分析思路、大腦中動脈狹窄閉塞的超聲評估、頸動脈大動脈炎血管結構特徵與血流動力學評估、大腦後迴圈缺血病變的血管超聲評估、腫瘤血液高凝狀態與血管病變相關性等方面進行了培訓。專家們結合一個又一個病例的追蹤溯源,使大家更深入地認識到“腦頸血管超聲一體化篩查”在腦卒中防治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腦頸血管超聲可以觀察頭頸部的血管有沒有堵塞、哪一段堵塞了,能幫助醫師從多條顱內、外主幹動脈中確定病變血管的位置、病變的型別,繼而做出病因診斷。其診斷的準確率可與造影相媲美,且超聲具有無輻射、無創、便捷、花費低、可反覆檢查等優勢,但對超聲醫生的技術和經驗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鋼醫院超聲醫學科副主任李猛介紹。
為將理論融入實踐,所以本次活動還開展了腦頸血管超聲的“體驗班”。華揚教授現場演示了腦頸血管超聲一體化檢查流程,手把手教,學員們面對面學,對患者體位、操作手法、機器調節、聲像圖等進行了詳細講解,並進行了現場答疑,增加了大家開展腦頸血管超聲一體化檢查的信心。
文/圖:黨委辦公室
編輯:黨委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