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劍橋
吉林省吉林中西醫結合醫院營養中心副主任/中藥藥師
中華中醫藥學會藥膳分會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營養專委會標準化研究中心辦公室主任,中國營養學會臨床營養分會青年委員,《中國臨床營養網》簽約營養師等。
擅長:運用食療學、營養學方法,調理各種偏頗體質狀態和亞健康狀態,例如:怕冷、倦怠、便秘、超重/肥胖、孕前調理、產後調理等。
門診地點:吉林省吉林中西醫結合醫院治未病中心營養門診726室。
『大 寒』
大寒
至此栗烈極矣
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四個節氣
冬季的第六個節氣大寒
大寒是冬季最後一個節氣,也是一年中最後一個節氣,與立春節氣相承接,是一年“運”“氣”迴圈變化的開始。一般開始在每年的1月20日前後。
(圖片來源:微信公眾平臺公共圖片庫)
大寒 · 三候
一候 雞始乳|雞為水畜,得陽氣而卵得育,昭示著新的生命力。雞是最常見的家養動物,提一個很有意思的點,您知道古人認為的雞有文、武、勇、仁、信“五德”具體是什麼嘛,有興趣的可以查查。
二候 徵鳥厲疾|徵鳥乃鷹隼之屬,此時徵鳥尋找機會捕獲食物來抵禦嚴寒,動作猛厲迅疾,異常兇悍。
三候 水澤腹堅|陽氣尚微,東風未至,故河澤結而堅。立冬之時的凍只在淺層,如同冰凍在膚;大寒之時的凍在深處,水面與內部皆凝固,如同冰凍入腹。
(圖片來源:微信公眾平臺公共圖片庫)
大寒 · 食養
《靈樞·本神》曰:"智者之養神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僻邪不至,長生久視"。就是說順應自然規律並非被動的適應,而是採取積極主動的態度,掌握自然界變化的規律,以其防禦外邪的侵襲。提倡節氣養生的意義也是如此,那麼大寒節氣有什麼規律特點呢?
【寒性收斂】
寒為冬令之氣,其性陰而凝斂。性陰故能傷陽,凝斂則外閉衛陽,內凝氣機。古有記載:
冬時嚴寒,萬類深藏,君子固密,則不傷於寒。——《傷寒論》
冬季萬物閉藏,“固密者”才能不為寒邪所傷。固密者,“無勞爾形,無搖爾精”,即注意休息,不要過度勞力勞心,節制慾望,這樣陽氣就能內固而不散亂。只要人體的陽氣充足,寒邪就很難傷人。所謂“正氣記憶體,邪不可幹”。
損傷陽氣的途徑有很多,除了起居、情志方面之外,多食生冷、不吃早餐等飲食不節的習慣也可引起。
(圖片來源:微信公眾平臺公共圖片庫)
【大寒與立春相交接】
冬不藏精者,春必病溫。——《仁齋直指》
冬傷於寒,春必病溫。——《素問》
大寒節氣養生是否恰當是決定我們在春天能否過好的前提,如果冬傷於寒,當時可能沒有任何傷寒的症狀,但是寒邪由皮膚內侵,潛伏於三焦脂膜中,阻塞氣機升降,暗生內熱,至春天伏邪被引動或自動,就會發溫病。那寒邪為什麼會內伏呢?一是出汗太多,皮膚開 洩,邪氣伏於肌膚。二是房事或熬夜之類的傷精過多,內虛受寒而致邪伏於少陰。
在飲食上也順應季節的變化。大寒進補的食物量逐漸減少,多新增些具有升散性質的食物,以適應春天萬物的升發。
【年節養生莫大意】
每到大寒時節,人們便開始忙著除舊迎新,準備年貨,生活中充滿喜慶的氣息。然而起居規律被打亂,過多的油、糖、酒的攝入,突然的情緒變化都增加了節日期間出現胃腸功能紊亂、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推薦膳食:刀豆茴香燜排骨
1. 材料準備
主要食材:豬排骨80克。
食藥物質:刀豆5克,八角茴香1克,黑胡椒1克,肉桂1克。
2. 製作方法
1)將刀豆用水泡軟備用;豬排骨洗淨切塊。
2)在洗乾淨的鍋中放入適量的食用油,加入薑絲、蔥絲、蒜末、料酒等爆香,將準備好的刀豆和豬排骨放入鍋中煸炒5分鐘。
3)在鍋中倒入適量的開水,水量能蓋住刀豆和排骨即可,加入八角茴香、黑胡椒、肉桂、紅辣椒、醬油、陳醋、鹽、味精,煮至七成熟。然後用小火燜熟,即可。
3. 功效: 溫陽散寒,溫補脾胃。
4. 適用人群: 惡寒身痛、胃寒呃逆、陽氣虛弱者。火邪上炎者慎用。
5. 食用方法:一人份,可在節氣內常規食用。
6. 膳食點評:刀豆茴香燜排骨中刀豆性溫,味甘,可溫胃散寒,下氣止呃,適宜於脾胃虛寒的人群。八角茴香溫陽散寒,理氣止痛;黑胡椒溫中散寒止痛,醒脾開胃。大寒時節應該多吃顏色紅潤辛辣食物,所以用紅辣椒,其含有辣椒素、芳香性揮發油,可增進食慾、促進血液迴圈、驅寒抗凍,還能改善咳嗽,頭痛的症狀。肉桂補元陽,除積冷,暖脾胃,通血脈,配合其它食材可抵禦風寒而不忘補益,適合寒冷季節進補食用。
大寒·食治
元代丘處機在《攝生訊息論》中寫道“不可冒觸寒風,老人尤甚,恐寒邪感冒,為嗽逆、麻痺、昏眩等疾”。臨床中觀察與論述基本一致。
1. 風寒感冒是大寒節氣最常見的問題,症狀較輕者,可選用一些辛溫解表、宣肺散寒的食材來防治,如蔥白、姜等,但是一定要注意和流感進行區別。
2. 大寒節氣寒意逼人,如果飲食生冷,腸胃陽氣不足,不能消化,或保暖不夠寒氣外襲引發胃腸痙攣,則誘發嘔吐。
3. 大寒節氣,冷空氣強刺激也好發呼吸系統疾病,“肺虛為微寒所傷則咳嗽,而肺本虛,氣為不足,復為邪所乘,壅痞不能宣暢,故咳逆,短乏氣也。”說明肺本為嬌髒,受寒邪所傷,即失宣降,易引發形成肺脹。日常養生應注意通風,保持環境衛生,適當運動增強肺活量。
4. 寒潮頻發,氣溫起伏不定還需要注意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日常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頭部、腹部、膝部和足底。
天已大寒,歲近年關,望大家都能結合自身體質做好自身的“治未病”管理,迎接充滿活力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