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據外媒報道,加拿大女王大學正面臨“倒閉”危機,該校已宣佈停止部分專案的招生,並決定限制碩士研究生的畢業率。
據女王大學1月17日最新統計,該校正面臨著鉅額財政赤字,預計在6月將有6280萬加幣的赤字。如果女王大學不實施預算的削減,預計女王大學的儲備金將在兩年間耗盡已有的儲備資金。一旦資金耗盡,女王大學可能面臨倒閉。
該校教務長馬修·埃文斯在採訪中表示,“大學目前面臨著三大財務障礙:通貨膨脹、省府投入大學的資金減少並強制凍結學費,以及國際學生人數下降。”他還透露,同省還有六所大學也面臨破產。
據悉,該校文理學院財務問題最為嚴重,一旦資金耗盡,很可能最先被關閉。
世界多所大學面臨倒閉,能否自救?
近年來,世界不少大學已經關停或面臨關停。美國瑪麗蒙特大學、愛荷華衛斯理大學等宣佈關停;首爾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和韓國保健社會研究院在2021年釋出的《人口變動和未來展望》報告書預計,到2042年至2046年,韓國國內大學數量將減少為190所,僅為2021年(385所)的49.4%;日本上智大學、神戶海星女子學院大學、日本惠泉女學園大學等已公開宣佈停止招生……
在此之下,一些大學採取措施進行自救。有高校透過合併來共同面對危機。也有如韓國一些大學透過減免學費、高額獎學金、放寬入學年齡限制等措施應對相關問題。
高校自救能否成功?這並非沒有先例。
位於美國得克薩斯的奧斯汀學院遇到相關危機時選擇的是破釜沉舟。來到該校新建的科學樓頂時,校園參觀者會驚訝地看到一架巨大的天文望遠鏡。學校重金購入的天文望遠鏡價值100萬美元,該校維蘭教授認為望遠鏡在研究和教學中價值極高。這架望遠鏡還有一個潛在作用:招生。每次校園遊覽的必看“景點”就是望遠鏡,毫不意外地讓參觀學生留下羨慕的讚歎聲。
2009年,瑪喬麗·漢斯臨危受命成為該校校長。她發現經濟危機造成了學校2700萬美元的損失,並導致出現教師工資被凍結、福利被削減、捐贈下降等問題。
奧斯汀學院是被眾多飽受經濟問題摧殘的高校的代表。這些學校逐漸發現,它們必須準確敏感地把握學生不斷變化的想法和家長的需求,靈活地滿足市場需要。從長期看來,要想使財務狀況平穩,就要擴大招生規模。
於是,漢斯校長和董事會決定兵行險招,採取更激進的策略。天文望遠鏡和花費4000萬建起的科學樓是奧斯汀學院投下的翻身賭注之一。此外,該校還用一年時間興建了供一二年級學生居住的新宿舍和供三四年級學生居住的連棟複式別墅,增加了近200個床位。其中,24座連棟別墅的條件可謂奢華。每座別墅內擁有四間臥室、四個衛生間和一個起居室。學生可以使用開闊的廚房、洗碗機和烘乾機。
奧斯汀學院在發現自己難以在得克薩斯大學系統的競爭中分得一杯羹後,開始關注其主要生源——中產階級家庭的情況。“有家長眼含熱淚地說,‘我認為這是適合我女兒的學校’,但很多時候我們不得不說‘你說得很對,但我們的助學金沒辦法延伸到那麼多人身上’。”漢斯校長如此解釋著招生困惑。
於是該校目前改變策略,降低原有的48000美元學費至中產階級家庭能夠承受的數字,相應地減少了助學金額。奧斯汀學院的豪賭為學校贏得新機遇。僅新建的宿舍就為學校每年帶來50萬美元的額外收入。
改革失敗,大學關停!
要注意的是,成功並非必然,失敗的先例依然會帶來一定的教訓。
2019年1月,美國綠山學院宣佈春季學期結束後將關停。院校關停的幾項危險因素,綠山學院每個都沒逃過:學院規模較小,只有不到500名本科生,經費嚴重依賴學費。募款規模小,2017年總計不到300萬美元。另外,學校地處鄉村地區,人口規模在縮減。綠山學院早已認識到這種頹勢,並努力進行改革和自救。
找到細分市場、打出特色牌是很多院校曾經做過的工作,也是定位和改革時繞不過去的一點。比如,杜克大學曾主打“精英”牌,將自己定位為“南方的哈佛”。同屬美國的保羅·奎恩學院則選擇工作學院這條路,在國家高等教育機構學費備受詬病的情況下,讓學生一邊在校內工作,一邊上學。這些學校都打贏了翻身仗,成為改革的範本。
而那些沒有什麼特色也沒能準確找出細分市場的學校,在激烈競爭中如同水中一片落葉,無從把握未來走向,只能跟著命運的水流團團打轉。
綠山學院並不願意隨波逐流,但它另闢的蹊徑並沒有受到市場的認可。它認定市場是自己打造出的環境博雅課程,該課程整合了環境與自然科學、寫作、閱讀、歷史和哲學課程,後期學校還將身體健康、生活質量相關內容加入環境博雅教育課程體系。不過這個課程體系顯得鬆散而缺乏核心,僅是強行將優勢課程加入原有的文理教育課程中。
隨著環保理念被越來越多的學生重視,本就以環境學為特色專業的綠山學院也跟上潮流,在2012年提出了“持續發展2020”計劃。這份8年計劃設定的目標是到2020年學校全部使用可再生能源。由於環保工作的卓越表現,2018年有雜誌將綠山學院評為最酷大學第一名,還有環保組織將綠山學院評為最可持續發展校園。
2006年,綠山學院還開設了線上碩士課程,而後招生對於線上課程非常倚重。資料顯示,2017年秋季,大約35%的學生是線上課程班的學生。
綠山學院的一系列改革實踐並不是沒有迴響,然而這樣的迴響不足以力挽狂瀾。這一系列改革幾乎都是其他院校改革成功時走過的老路,但綠山學院侷限於表面功夫,比如課程調整更像是重新排列組合,環保努力賺了吆喝賠了本,線上碩士也僅改變了授課形式。另外,這些改革方案零散分散在10多年時間裡,既不成體系又無法互相支撐,所以很難將綠山學院的失敗歸因於運氣。
人口下降的衝擊、財政赤字的壓力……這些讓世界不少大學都面臨嚴重的危機,大學關停潮可能還將持續。危機之下,積極嘗試自救無可厚非。但自救不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如何逆境求生需要深入思考和改革。美國加州多明尼克大學校長瑪麗·瑪西曾委婉評價綠山學院改革的失敗:“當看到綠山學院這樣的院校要關停的訊息時,我們都感到非常擔憂。但如果沒有好的改革思路,我不會放手去做。”
主要參考文獻:
[1]Biemiller, Lawrence. "Survival at Stake." 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N.p., 2 Mar. 2015. Web.
[2]《全國郵報》(National Post)、女王大學網站、綠山學院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