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這件事,最關鍵的就是肯定對方的人格。
作者:河合隼雄;本文來源:公眾號“童書媽媽三川玲”(ID:tongshuchubanmama)。如果您喜歡藍橡樹的文章,請記得要把我們“設為星標”哦!
我們大都認同對於孩子成長最重要的是家庭教育,可是很少有人細究家庭教育應該做些什麼呢?什麼是良好的家庭生活?
是有錢,可以帶孩子到處旅行、看世界?是有勢,能讓孩子去上最好的學校?還是有才,爸媽學識出眾可以自己教孩子?
不,家最重要的是關係,是一家人平等自在的關係,這種關係不僅能滋養孩子的成長,還能讓父母體會到養孩子最大的樂趣。
到底如何在家中培養平等自在的關係?跟孩子好好相處,讓孩子體驗到真正的家庭生活?我們從河合隼雄的《什麼是最好的父母》一書中,梳理出十點對於良好家庭生活和親子關係的建議,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啟發。
河合隼雄是日本國寶級的臨床心理學家,他從數以萬計的父母養育煩惱的提問中精選出最典型的問題進行回答。日本同樣經歷過社會快速變化,很多父母養育的困惑和中國有共通之處,這些對於今天的中國父母具有很好的借鑑意義。
河合隼雄是村上春樹一生推崇的心理大師,是世界級的教育心理學家。《什麼是最好的父母》在日本暢銷二十年,影響了日本幾代人的養育觀念。
以下文字引自《什麼是最好的父母》,有刪減。
一、最重要的是陪伴,
回應孩子“爸爸媽媽在”
現在有很多父母都太偷懶了,沒有磨鍊自己作為父母的直覺,所以才不懂孩子到底想要什麼。
人們都理所當然地認為金錢至上,所以總是會為了掙錢而四處奔波。這樣一來,父母的能量就從孩子身上移走,而集中到了掙錢上。父母以為掙錢是“為了讓自己的孩子過得更幸福”。
但若是從動物學的角度來看,人類反倒是在做父母這件事上偷懶!
動物父母雖然不賺錢,但卻能盡力哺育孩子,陪伴孩子,盡到父母的職責,而人類父母卻為了掙錢,無法和孩子待在一起。
所以在出了問題的時候,父母會說:“為了孩子我都付出多少了啊!”可如果問問孩子,他們卻說:“爸爸媽媽什麼都沒為我做!”換句話,對於孩子來說,所謂父母為他做的事,並不是指掙多少錢,而是能陪伴在孩子身邊,在重要的時候回應一句“爸爸媽媽在”。
二、接納孩子
並不總是能盡如大人的心意
當今社會過於相信父母可以控制孩子了。
機器這種東西,只要使用的人操作熟練,就一定可以按照人的意願運轉。但是,養育一個活生生的人與操作機器可大不相同,所以,有數不清的困難也是理所當然的。
如果一開始就懂孩子是不會盡如大人心意的,“我家孩子啊,喜歡做什麼就做什麼吧!”這麼想就沒事了。這些道理,大家都懂,但因為我們身邊有太多順我們心意的機器了,所以在孩子不如意的時候,我們總會覺得自己是不是什麼地方做錯了。
所以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一旦不順心了,父母就認為“是我不好”,從而生出罪惡感,其實根本沒有必要這樣想。不論是多麼優秀的父母,多麼優秀的孩子,都會有不如意的時候。
三、不要總是想著
要為孩子做些什麼
之所以會煩躁不安、過分責罵孩子,往往是因為媽媽的內在有某些焦慮。
“為了孩子我必須做些什麼”這樣的想法非常容易與煩躁掛鉤,結果往往就演變成了“不許幹這個,也不許做那個”。一味地禁止孩子,對孩子生氣,這對孩子來說,可不是一件好事。
與其想著“我必須做些什麼”,不如多想想“我再陪孩子多待一會吧”“我再多看看孩子在做的事吧”。
四、好父母要能說出
自家孩子的五個優點
如果有人不是說“我家孩子數學得了多少分”,而是能說出“我家孩子笑容很可愛”,那真的很了不起。孩子的笑容是沒法用標準來衡量的,如果父母能準確把這一點指出來,可真太棒了。
每個孩子的笑容都有不同的可愛之處,沒有辦法用名次衡量。這是絕對不會被別人搶走的,也是無可替代的。如果是像學校的成績那樣可以用標準來衡量的東西,就算好不容易得了第一名,稍微放鬆就可能變成第五名、第十名,這種表揚一下子就會被別人搶走了。
五、拿出一小時傾聽孩子
傾聽對方說話真的非常重要,不只是在親子關係中,在夫妻關係中也是一樣。而且聽的時候,要沉下心來認真聽。“今天聽你說一個小時吧”,光是這麼想,就會有非常不一樣的效果。
如果父母能想著“聽聽你說的話吧”,孩子也會因此而感動的,爸爸媽媽願意為自己這樣做,孩子會感到特別開心。
當父母用正確的大道理說教的時候,真實的父母就躲藏在了“正確的大道理”這個保護傘的背後,孩子就看不到真實的他們了。
至於“一小時”,是因為人能集中注意力的極限差不多就是一個小時。
六、只看到“名次”,看不到“是什麼樣的孩子”
孩子的幸福將遙遙無期
不顧每一個孩子的特別之處,而只知道關注孩子在學校的名次,這樣的結果就是,完全看不到孩子的“個性”。根本不關注是“什麼樣的孩子”,而只想著名次,想著考好成績,變成有錢人,結婚生子,忙忙碌碌地操勞,安穩度過一生。
可人最終都會歸為塵土的,我們到底是為了什麼而活著的呢?
只做著所謂正確的事,就會讓人想問“你覺得有意思嗎?”因為並沒有“我在活著”的體驗啊!
這樣的人,並不是為了自己而活,而是做了別人認為有價值的事情而已。可這種評價的標準是存在於外界的,而不是內心啊。
“試著做一回自己覺得很有意思的事吧!”這句話,送給所有的父母和孩子。
七、在孩子青春期之前,
父母要存一些“啊!太有意思了!”的記憶
對孩子來說,青春期是非常不容易的一個時期。
我認為根本沒有“這樣做就可以順利度過青春期”的萬全之法。影響青春期能否順利度過的關鍵是過去的人際關係,如果等到了青春期才開始發力就晚了。真正發揮作用的,是青春期之前的人際關係的儲蓄。
在孩子小時候,當他難得想和父母說說話的時候,父母卻沒耐心地說,“好煩!”然後把孩子晾在一邊,和溫柔地說:“哦?”然後感興趣地傾聽,這兩種反應,形成的親子關係是完全不一樣的。正是在這種小事的積累中,關係就逐漸建立了。
所以在青春期之前,與孩子在金錢無法衡量,也沒法用數字計算的方面好好相處,好好積累,這才是最重要的。親子之間經歷了多少“啊!太有意思了!”的體驗,可是用金錢買不到的。
有一些父母絕對不把自己的脆弱、缺點和失敗顯露給孩子,這樣一來,孩子也會認為,脆弱是絕對不能示人的。那麼若是孩子被欺負了,也無法對父母說出口。所以,父母把自己的脆弱和失敗都原原本本展現給孩子是很重要的。
八、只讓孩子做確定的事,
會把孩子的人生塞到所有人的最大公約數里
如果要充滿個性地活著,那就意味著有時要賭一些不知是真是假的東西。
隨著生活變得越來越便利,人們開始覺得“按下按鈕就立刻執行”“在自動販賣機裡放入 120 日元,就會出來罐裝果汁”這樣實實在在的東西才是正確的,覺得只要知道更多這樣便利、實際的東西,人生就會一帆風順。
可是,個性這種東西並不是這樣的。整天只做這些充滿確定性的事情,根本就沒法兒活出“自我”。
所以不是“我知道放入120日元就會出來罐裝果汁,所以放錢進去”,而是“就算放入120日元后可能什麼都出不來,我也偏要放進去試試”,這才有意思。這時“就要賭120日元能不能出來果汁”這件事,只有“我”能做到。
這種“賭上一把”的做事方式正是個性。有個性的人在人生中無數次地做著類似的事。而且面對變化無常的人生該怎麼反應,也是這個人的個性所在。
所以,認同孩子的個性其實是非常不容易的。一到了孩子的事上,家長們總會容易太過心急。明明知道要用長遠的眼光看問題,但眼前卻總想把孩子塞進確定的形狀裡。
養育孩子其實也是一樣的。有的家長想著為了孩子好,只讓孩子去做那些早已經知道答案的、確確實實的事,這樣的家長只會把孩子的人生塞到所有人的最大公約數里面而已,孩子的個性也會一直被壓制下去。
人們雖然嘴上都說著“重視個性”,可卻沒有能看到孩子個性的慧眼。
九、家人住在一起
體驗共同命運的感覺非常重要
家庭就像“樹”一樣,總有一天果實會離開大樹,然後“砰”的一聲掉到地上。但果實在成熟之前都要一直與樹待在一起,如果還沒成熟就離開,也很讓人傷腦筋。
家庭成員之間由一種“不知道為什麼,但要在一起”的關係緊密聯結著。在這個凡事都需要理由的時代,能共同擁有這種“雖然不明白為什麼,但我們成了父母跟孩子”的命運般的關係真是非常重要。
從孩子的角度來看,他們沒法選擇自己的父母,因為他們確實是在什麼也不知道的情況下,就來到這個世界上了。這麼想的話,父母對於孩子確實是負有責任的。
十、不因孩子的失敗
就降低對孩子的評價,這才是家
孩子其實天生就有著自我成長的力量。家長必須把“勇於擔當”作為養育孩子的目標,這個目標也是一種自立吧。
通常社會上會認為“失敗=否定”,但家庭應該是個即便出現了失敗,也不會貶低孩子的地方。家人會說,“下次再加油吧!”不會立刻就把“失敗”等於“否定”。不因孩子的失敗就降低對孩子的評價,這才是家。
無論是失敗還是成功,孩子“存在”於此就已經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了。如果能夠不斷肯定孩子的“存在”,那麼將來孩子長大了,即使遇到困難也不會陷入自我厭惡之中。
甚至可以說,現在的家庭教育決定了孩子在將來面對失敗、感到自己的侷限性時,是陷入自我厭惡之中,還是能夠肯定自己,重拾信心,這都取決於父母是否能肯定孩子的“存在”。
所以,即便孩子有很多缺點,如果父母能夠肯定孩子作為獨立人格的尊嚴,那麼將來孩子遇到挫折也能夠重拾信心、確立自我。
愛這件事,最關鍵的就是肯定對方的人格。但要在肯定對方的自主性和人格的同時愛對方,實在是非常難的事情。其實,有很多人都忘記了對方是個有自主性的活生生的人,以為像愛一個洋娃娃一樣地愛對方就是愛了。
河合隼雄先生認為,迴歸自然的一個很好的方法就是養育孩子。因為孩子就是自然,只要用心感受和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我們就可以真切地自然起來。在陪伴孩子一起度過的時間裡,成年人也是被療愈的。
各位讀者,春節假期跟家人一起的生活過得如何?你認為好的家庭生活和親子關係應該是什麼樣的?歡迎留言分享。
童書媽媽三川玲,教育出版人、童書評論人、TEDkids智庫專家、中國營地聯盟理事,親自下場看了5000+孩子作文的閱讀寫作教育者,致力於用順應天性的閱讀法與寫作法讓更多人愛上閱讀,享受寫作。著有《通往幸福的教育》,《孩子天生愛寫作》(即將出版)。
點選圖片,進入下單頁
高中群管家微訊號: guanjia0040
以上內容包含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