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雙非”這個詞,就像是一頂不大不小的帽子,扣在頭上就有“低人一等”的樣子。
而隨著考研熱的持續升溫,研究生群體陣容引來了新的血液——學院碩士。
這不簡單是學歷的補充,更代表一種新趨勢:雙非,不是貶義詞。
雙非是如何“洗白”的:
(1)研究生集體湧入
過去,雙一流一直都是眾多同學的首選,甚至在考研界還盛行著“非92不讀”的信念。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一邊倒的趨勢正在發生變化:多數雙一流高校報考人數不斷下滑。
與此同時,雙非院校開始嶄露頭角,從配角轉變為重要力量:24考研大幅度下降的大環境下,部分雙非院校卻實現6%的逆勢增長。
這一轉變不僅是對雙非院校的實力認可,也標誌著教育多元化趨勢的日益明顯。
(2)雙非獲批大量新增碩士點
自2010年來,教育部對雙非院校的支援力度不斷加大,尤其是在研究生教育領域。透過在雙非院校設立新的碩士點,不僅平衡了教育資源,也促進了高等教育的多元化發展。
在24年最新一輪的碩士點增設中,489所雙非院校受益,其中114所院校新增碩士點超過5個,23所院校新增碩士點10個及以上。
這樣的增長速度和規模,無疑為雙非院校的學科建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3)雙非碩成為考公新跳板
在就業市場的戰場上,競爭愈發殘酷,許多人將目光轉向了考公、考編,視為安穩生活的避風港。
但誰都知道,考公上岸的難度已經遠超搭乘火箭上太空了。畢竟現在的直播間都開始上架太空旅行的門票連結。
於是,不少人開始另闢蹊徑,紛紛將學歷提升作為增強競爭力的手段。“雙非碩士”這個曾經不被看好的標籤,意外成為了眾人眼中通向公務員崗位的橋樑。
事實上,國考也確實越來越為碩士和博士亮起“綠燈”,不僅提供更多的崗位,還在相關政策上予以傾斜。
本科生可報考的國考崗位招考人數從22年的92.99%降低至25年的86.99%;限研究生報考崗位的招考人數佔比從22年的7%上漲至25年的12.95%。
對於2025年應屆碩士、博士研究生,報考的年齡條件放寬到40週歲以下(一般情況是35週歲)。
雙非的“洗白”是一次教育變革。
從研究生集體湧入,到社會的大力支援,每一步都見證著學歷的平等化和普及化。或許會有人因為92學歷吃到紅利,但“雙非”二字,絕對不是壓在心頭讓人難以昂首的沉重帽子。
考研是我們給自己選擇的未來,適合自己的學校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