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這是所有家長對孩子最樸素的期待,可是很少有人會問孩子:
“你累不累?”
對有些家庭來說,所謂的教育已經給了孩子太多的壓力,如果教育需要依靠壓力來推進,那這樣的教育也是缺乏靈魂和活力的,孩子的天性將會被束縛,未來發展不會很很樂觀,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也會問題不斷。
近日,貴州銅仁市思南縣13歲初一學生徐家誠在上學途中失蹤,此事引發全網關注,目前已經超過了72小時,仍然不見孩子蹤跡。
據孩子家長介紹,孩子平時都是凌晨三點起床,準備上學,從家到學校的距離很近,步行大約只要10分鐘,事發當天孩子表示要早起去讀書,因為有三科副科的成績不理想,比主科稍微差一點。
但家長強調,孩子說過學習壓力很大,但沒有厭學情緒,在失蹤前兩週還轉入了新班級,和同學相處還要適應。
但孩子沒在家裡表現出來過壓力,而且那條上學的路,從小學四年級就開始走了,每天早上吃完飯就去上學。
失蹤當天,孩子是4點10分出門的,家長在8點左右接到孩子班主任的電話,得知孩子沒去學校上學,於是夫妻二人開始沿路尋找並報警,隨後在上學途中的一座橋上發現了書包和校服上衣。
而且書包裡的作業和課本都在,透過檢視監控也只發現了孩子在橋頭的畫面,時間大約是4點21分,據家長描述,孩子當時嘴裡還在吃東西。
目前警方正在擴大尋找範圍。
不知道大家看到這裡是什麼感受?
很坦白地說,孩子在上學途中突然失蹤,最痛苦的人肯定是父母,但在網友看來這件事並不簡單,還存在很多疑點。
1、初一的學生,凌晨三點起床,四點上學,合適嗎?
家長認為這是常態,孩子值日、背書都需要早起去學校,但事實上這不太符合常理,即便是高三的學生,凌晨三點起床也受不了,更何況那是一個13歲的孩子,睡眠夠不夠?
而且從家長透露的資訊來看,學校是8點左右打電話過來的,說明學校也只是在8點左右開始上課,即便有早讀,7點到校也足夠了吧?
2、失蹤前兩週為何要更換新班級?
學生在讀期間,原則上是不能調整班級的,除非是特殊情況,尤其是中學期中間,一般是不會輕易調整班級,一方面,課程進度可能不一樣;另外一方面,孩子能否適應新的老師和同學?
權衡利弊後,一般人是不會在中途換班級的,這一點也非常奇怪。
要麼是孩子不適應原有班級,要麼是家長找學校換了所謂的重點班。
3、家長多次提及孩子有學習壓力
家長多次提及孩子有學習壓力,但是沒有在家裡表現出來,而且還在還主動提出要早起去學校背書,要提高副科的成績。
13歲的孩子,真的能有如此的自覺性和堅持力嗎?
客觀地說,網友提出的質疑是合理的,雖然我們不知道孩子去哪兒了,但這個孩子一定揹負了很大的壓力,從凌晨三點起床、四點上學、換班級等資訊來看,家長需要重新理清自己的思路,希望孩子早日歸來。
都想讓孩子飛得高,但很少有人問孩子累不累,這一點值得所有家長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