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小作者新增小編好友,以便製作榮譽證書。
投稿方式:關注微信公眾號“溫州新教育”(微訊號:wzrbxjy),點選下方自定義選單欄“作文投稿”即可進行投稿(投稿時,請注意必填與選填)。
陶山的煙火氣
溫州市南浦實驗中學
九(11)班 朱子慧
指導老師:湯樂娟
記憶中的陶山,奔流在詩和散文裡。
一隻灰色的白貓,總是坐在橋頭,慢悠悠地清洗自己的毛。風也是,水也是,連駛過的三輪車也慢到發出了車輪打轉的聲音。田野上,甘蔗林有序地排開,莊稼像是在模具裡撐開的浪花,湧了出來。
田邊一個簡易的小屋裡堆滿了爺爺的農具,鋤頭、鐵鍬、蓑衣、扁擔、水桶……鋤頭前端被磨得發亮,如銀鏡一般,閃爍明朗。兩隻麻雀嬉戲著飛向甘蔗林,留下一串嬉笑,一陣風便不見蹤影。無盡的晚風與刺眼的日光交織,一起浸入甘蔗林。甘蔗葉上勾勒出青色的脈絡,焦黃的土地被曬出一道道細小裂縫,蟲子在裡面偷閒,光斑在上面雀躍地閃動著。
拔起一根甘蔗,湧出一陣清新的甜。前頭鄰居家的小孩在綠蔭下翹起二郎腿,手上甘蔗的綠髮出刺眼的光。田野邊,一群農夫賣著青綠的甘蔗,卻沒人發出賣力的吆喝聲,三三兩兩都在聊著家長裡短,彷彿不是為了生活而生活。天一不小心暗了,光也柔了下來。
許多次,我都這樣悄悄地來到它身邊,甚至扒開甘蔗林抵達綠的深處。後來,才發現我的陶山,原來也是屬於生活的,煙火氣十足。
我們的車穿過一片片鬱鬱蔥蔥的甘蔗林,卻穿不透煙火常在的花園路。一下車,陶山甘蔗文化節現場人山人海。遠處,沙門山綿綿如屏;近旁,金潮港濤聲陣陣。這是一條煙火的集地。歌舞表演、評選甘蔗王……放眼望去,是各樣的小食攤、水果攤、甜品攤。人群遊走、聚集、圍攏。染上一身的煙火氣,天邊的雲便散去了部分,捲起了長長的須。
文化節上最出挑的便是甘蔗了,一捆捆,一堆堆,一摞摞,青的皮,紫的衣,不變的應該是甜甜的心。最有趣的應該是古法紅糖的熬製:大捆的甘蔗送進機器中,青色的甘蔗汁就流入了地上的大鐵鍋,青色的汁水在大鐵鍋裡流動,看著可真不像什麼美食,鐵鍋裡還連著一根細長的皮管,沿著皮管往屋裡走。只見四口“連環鍋”呈一字排開,灶裡熊熊烈火,嗶啵作響,鍋內煮著深淺不一的液體,雲霧繚繞,空氣中瀰漫著自然濃郁的蔗香和焦香。經過漫長的10個小時文火熬製,糖漿才會晶瑩剔透。再等它慢慢凝固、切開、裝袋……
我們開車前往甘蔗園,路邊便有淳樸的陶山農民擺攤吆喝著賣甘蔗。從那經受過河水洗滌的甘蔗林間望去,碧綠的甘蔗園一眼望不到頭。一群熱衷創新的年輕創業者走入了我的視野,他們敏銳地意識到傳統銷售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消費者的需求,藉助電商和直播平臺,建立了“陶山甘蔗”新模式,讓甘蔗走出陶山,成了瑞安乃至溫州的地標性農產品;一群吃苦耐勞的農民讓這一片土地成了綠的海洋,那綠得彷彿能擠出油的甘蔗,不斷地向外散發出清新的甜味,長條的葉子不斷地集起還未落下的水滴,土壤貪婪地吮吸著天空饋贈。或許這便是鄉村發展的引領者的力量吧,是他們對土地最深的眷戀和對鄉村最美好的憧憬才有了現在陶山的新發展呀!
恍然間,彷彿看到農民身穿斗笠,在田間鬆土,看見晶瑩的水滴飄灑成一片光輝,看見甘蔗的汁水湧了出來,看見紅糖廠中不斷飄出香甜的白霧,看見了一個個被汗水浸溼的背影……這是一片勞動者的土地。晶瑩的水珠漂浮著,似乎在空中形成一場神聖的洗禮,禮貌地請出我們這些“擅自闖入者”,這才是陶山的靈魂之所在。
天空的雲已全散開,是明淨透亮的蔚藍,微弱的風使周邊綠色的洞頂來回晃動,甘蔗林有彈性的框架呈圓弧形搖擺著,一絲漣漪,一片綠的海洋。
天漸漸地變淡了,山的輪廓模糊了許多,爺爺又開著三輪車來田裡拉甘蔗了……
編輯:瞿含張
二審:曾雲畢
三審:林 慎